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 一道难解的题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个人使用前的思考及改进●教学要求:1、通过实例展示分析,使学生感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是一道难解的题却又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学会正确看待PRED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及图表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忧患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PRED四者的矛盾及关系难点:从历史、现实的角度辨证的看待PRED四者的关系。【新课教学】一、课前布置:收集有关1998年长江洪灾的资料。二、导入新课:[七嘴八舌话洪灾]辅助媒体展示:长江洪灾的图片资料(1 ( 1.jpg )、2 ( 2.jpg )、3 ( 3.jpg )、4 ( 4.jpg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激发学生强烈的关注。(或让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图片等)设问1:你们能分析一下造成98长江洪灾的原因吗?(学生思考并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代表回答,并及时点拨和适当板书。并引导学生概括分析得出人为因素是造成98长江洪灾的主要原因。)(98洪灾的原因:自然因素:(1)流经地区大部分为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势大。(2)98年夏季气候异常,降水集中、范围大,干支流同时进入汛期。(3)中游的江汉平原,地势低洼,河道弯曲,又是多路来水的汇合地区。人为因素:(1)长江上游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长江河床抬升(2)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萎缩,蓄洪能力下降。(3)不合理的水利建设设问2:98长江洪灾给我们什么启示?(重点让学生概括出:要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并引出主题:PRED四者的矛盾是一道难解的题,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三、新课教学——知识拓展:何为PRED?1、[说古论今]:出示材料《昔日楼兰古国,今日茫茫沙漠》(回顾七、八年级知识,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记载中考证、从现实中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2、[时空隧道]:从历史的记载中考证(1)引导学生读书本图2-1、2-2、及其文字说明,并结合八年级学过的相关历史内容,思考问题:两副图分别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当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分别是怎样的?(建议学生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2-1反映的是史前时期或农业文明的早期,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限,对自然界更多采取的是“崇拜”、“顺从”。2-2反映的是我国的东汉时期,农业文明较为发达,人们开始有意识的"改造"自然。)(2)让学生读书本图2-3,设问:该图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社会生活?这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试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一时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工业社会,人类可以比较自由的凭借自己的意志来"征服"、"改造"自然,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化,迫使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如:从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淮河水质的变化;乱砍乱伐--退耕还林等)3、[反思与感悟]:从现实生活中感悟(学生阅读教材资料,教师设问,学生思考并探讨后回答,教师适当点评)(1)让学生读书本图2-4,设问:你能分析塔里木河流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该流域在城市分布上有何特点,你能分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吗?(自然环境特点:地处欧亚大陆深处,远离海洋,周围高山环绕,气候极端干旱少雨,地面大部分被流动沙丘覆盖。城市主要集中在河流两侧,塔里木河水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水源。)(2)多媒体辅助展示:塔里木河生态环境破坏前(5 ( 5.jpg ))后(6 ( 6.jpg ))的相关图片。设问:结合图片及课本资料,请你简要分析塔里木河萎缩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人为因素是主要的。)(3)读教材关于治理塔里木河及其流域内生态环境治理的不同建议,设问:如果采纳了建议一,会给塔里木河的中游和下游带来哪些影响?如果采纳了建议二,又会给塔里木河带来哪些影响?你更倾向于哪种建议?简要说明理由。(建议一的优点: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中游水资源的蒸发和流失,保证下游水量。缺点:耗资多,管理难度大,对中游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塔里木河存在的问题;建议二是一个综合了人口、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方案,从政策、工程、生态建设等多个层次着手解决问题,有利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4、[人地关系大家谈]: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讨论教材上的三个观点,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组长做好笔记,然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辨证地分析PRED四者之间的关系。人类要保护与合理的开发资源,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收获与体会]:通过本课的探究,你将如何解答PRED这道难解的题?●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 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个人使用前的思考及改进●教学要求:1、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统计图表,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2、理解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和世界人口现状之间的关系。3、了解世界不同发展程度国家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初步理解人口合理发展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不同国家所面临的人口问题难点:初步理解人口合理发展的意义【新课教学】一、导入新课小品导入:(大意)上帝看到地球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于是让时光倒流三千万年,为避免重蹈覆辙,召开了动物世界的会议。会上老虎、大象等动物一致提出,要想解决问题,最好办法是杀死猿类。设问:动物们为何要杀死猿类?(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是造成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是由古猿转化而来的。)二、新课教学1、小组讨论:人类的活动是如何引起资源、环境问题的?人口过多——向大自然过多的索取资源(资源短缺)——超过了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失调)排放的废弃物过多——超过了自然界的自然净化能力(环境污染)2、读书本图2-5,计算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的时间,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首先完成下列表格:人口数量 所需时间0~10亿 10~20亿 20~30亿 30~40亿 40~50亿 50~60亿 然后,可让学生把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制作成折线图(以人口数量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并根据折线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快。)3、【启思园】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与发展带来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排放的废弃物也逐渐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从而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4、【议一议】地球能养活多少人?(课前指定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讨论课本P51的三个观点,引导学生全面的、辨证的看待人口与自然的关系,人口数量应当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5、【知识拓展】世界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引出当今世界上主要存在的两种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增长过慢,这两种问题分别对应着目前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6、【合作与分享】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问题”,接着小组讨论课本上提出的三个思考题,然后派代表阐述各组的意见。教师可适当补充印度和日本(或德国)由于各自的人口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资料。(1 ( 1.txt ))(在谈到日本的人口问题时,教师适当进行知识拓展:什么是老龄化?中国目前人口数量超过印度,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化的问题,从而我国的人口问题更为复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为探讨中国的人口问题埋下伏笔。)(通过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人口增长过快,不仅会给国家的资源、环境带来压力,容易造成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给教育、住房、就业等带来的巨大的压力。人口增长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7、【实践与提高】请你就日本和印度的人口问题,各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第三课时 资源出现短缺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个人使用前的思考及改进●教学要求:1、结合生活中的资源,知道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2、认识到人类的过度索取是导致资源短缺和资源耗竭的主要原因。3、从身边的生活出发,感受自然资源与人类休戚与共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到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是导致资源枯竭的主要原因难点:感受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新课教学】一、导入设计图片“又停电了”(1 ( 1.jpg ))由电荒问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及资源问题。设问:电荒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引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资源。)二、新课教学1、以“我的一天”为题,请学生谈谈自己一天正常的生活所需要资源。教师可出示一些资源的图片,如煤(2 ( 2.jpg ))、石油(3 ( 3.jpg ))、土地(4 ( 4.jpg ))、森林(5 ( 5.jpg ))等。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资源与他们生活的关系。最后,可引导学生对上述提到的资源进行分析。看看其中有哪些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哪些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2、【议一议】学生所列举的资源目前的现状怎样?造成这种现状(资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可结合书本P55“关注资源枯竭问题”这一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所需要的资源普遍存在短缺的状况,造成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导致的资源破坏、浪费。)3、【小知识】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即将耗竭的年限(6 ( 6.txt ))(树立学生的资源危机意识。)4、关注资源枯竭问题的教学建议两则材料:(1)人 从 众森 林 木(2)爷爷是打猎的——父亲是伐木的——我是卖根雕的——儿子是卖黄沙的——孙子是……设问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对你有什么启示?设问2、对两则材料进行合理畅想,并说明这样想的理由。(通过学生讨论,使他们认识到人类过度的利用资源,使资源短缺,这会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5、小组讨论 以“我的一天”为主题,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科学利用资源。◇ 购物使用布袋,可以减少塑料的使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 节省纸张,回收废纸,不买贺卡,可以节约森林资源;◇ 一水多用、随手关紧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 少用罐装食品和饮料可以节约矿产资源;◇ 拒绝过度包装也可以节约多种资源;◇ 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可以减缓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速度;◇ 使用节能灯具可以节约能源资源;◇ 拒食野生动物、不穿野生动物皮毛制作的服装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分类回收垃圾,回收废电池、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一方面可以实现某些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垃圾对其他资源造成污染。(通过讨论让学生在日常的学生生活中做到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科学利用资源,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到实践。)6、课外延伸 以《节约纸张 保护森林》为题向全校师生写一份倡议书。●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第四课时 失去平衡的环境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个人使用前的思考及改进●教学要求:1、结合资料,认识到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各有不同。2、列举实例,说明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知道世界上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全球性。3、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难点:树立环保意识【教学导入】一、课前布置收集一些世界上发生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环境问题,分析某一类环境问题的起因与后果。二、导入设计材料或图片:“非洲的环境难民”(1 ( 1.jpg )、2 ( 2.jpg )、3 ( 3.jpg )、4 ( 4.jpg ))引出: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应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三、新课教学1、学生自学P56一、二自然段,了解环境的界定、组成及不同时期环境问题的不同表现。2、成果展示:你了解有哪些世界上发生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环境问题,分析这些环境问题的起因与后果,谈谈对这些问题的感受等。教师穿插一些重大环境问题的图片(5 ( 5.jpg )、6 ( 6.jpg )、7 ( 7.jpg )、8 ( 8.jpg )、9 ( 9.jpg )),让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对学生列举的重大环境问题进行分类:生态平衡失调和环境污染。分析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特征:一方面世界绝大多数地区都面临一种或多种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某个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迁移性的特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转移和扩散。3、专题讨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可能影响〉设问1、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知识拓展:《京都议定书》的签定(并指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设问2、气候变暖对我国北方地区以及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进一步加剧我国北方的干燥程度,进一步加剧北方水资源的短缺程度,进一步加剧北方的沙漠化;一是影响农业用水,二是影响土壤的结构。)知识回顾:我国海岸线的特点和沿海地区的地形特点。设问3、气候变暖对我国沿海地区有哪些影响?(海平面上升将加剧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破坏程度,加大沿海城市的洪涝威胁,减弱港口功能,引发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问题,造成沿海湿地损失,改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增加一些珍稀濒危生物的生存压力,同时造成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的排污能力降低,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直接威胁,严重影响沿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4、预测和推理 气候变暖对本地生产生活的影响。5、实践训练A.想一想:自己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B.美国因本国利益而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作为地球小公民,请就此事给美国总统写一封信。●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一课时 人口警钟须长鸣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个人使用前的思考及改进●教学要求: 1、学习我国面临严峻人口形势,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了解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2、通过探究式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收集整理大量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形势的特点及基本国策的具体要求。3、通过大量的事实资料的分析对比,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冷静分析,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难点:人口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新课教学】一、导入设计教师可给学生展示反映我国人口众多的图片(1 ( 1.bmp )、2 ( 2.jpg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体会我国人口众多的事实。由此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图片:中国人口走势图 ( 3.gif )设问:分析各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预测今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人口增长较慢,主要是由于长期战乱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再加上政策的鼓励,使得人口增长速度很快;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放慢;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总数还将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会减慢,其原因是我国人口基数很大。)(对于实施计划生育后,我们人口总数为什么还是持续增长,学生们可能会产生疑问,对此教师应适当引导)(回顾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相关知识。)2、计算六国单位面积的人口,比较我国人口对国土的压力与其他国家的差异,树立人均观念。讨论人口过多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国家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巴西 澳大利亚单位面积人口数 8.51 3.06 130.58 29.18 19.43 2.47(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给教育、住房、交通等方面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3、读书本图2-15及右边的文字说明分析我国人口的素质特点及其对我国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人口素质低,环境意识薄弱,不仅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程度很低,还会破坏它们;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会受传统生育观念的限制,不利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等等。)4、读书本图2-16,说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青少年人口越来越少,老龄人口越来越多。)小组讨论:我国人口老化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应对的措施,倡导敬老爱老的美德。(在我国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老龄化会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的压力。)5、知识拓展:分析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变化的原因。6、辩论赛: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课前准备:选取12位同学分两组组成正反双方,并收集相关资料,其余同学做拉拉队。注意方面:(1)活动最后不要求学生支持某一方的观点、结论。(2)教师须指出双方观点均有片面性,应全面地分析人口问题。(3)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上述观点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重要的是要使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相适应。(通过辩论,使学生理解:人口的多坏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发展的和辩证的观点来看:人口多并不全然是“负担”,也并不必然是“负担”,重要的是人口数量应与社会的资源、环境相协调。)●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二课时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个人使用前的思考及改进●教学要求:1、通过各种数据和资料,了解我国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树立资源忧患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我国资源的特点难点:树立资源忧患意识【新课教学】一、课前布置:向有关部门作一次调查,了解本地资源的特点,及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二、导入设计教师板书:我国的自然资源——地大物薄,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博”与“薄”之不同,并请学生列举“博”与“薄”的例子。在此基础上,设下悬念“我们现在不着急把这个字改过来,等我们具体分析完我国的自然资源后,再来看看我这么说究竟错了没有。”由此导入新课。三、新课教学1、【自主学习】阅读书本图2-17,回答下列问题:A、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总量在国际上的地位?B、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人均占有量的矿产资源有哪些?C、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有哪些?大宗支柱矿产的人均占有量如何?(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归纳出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总量:总体来看总量丰富,但大宗支柱矿产在世界上地位偏低,而用量不大的矿产具有较大的优势;品种:齐全;人均占有量:有很多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总体来说是不足;在我国占优势的矿产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量不多,市场上容量过剩的矿产品,而我国短缺的矿产,却有不少是需求量大的支柱性矿产品。我国许多矿产资源短缺,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知识拓展】:图:《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 ( 1.jpg )》,引导学生分析我国矿产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不均匀;资源的分布地与消费地分离。)【思考分析】矿产资源的这些特点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我国正在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我国资源的分布特点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我国正在采用跨区域调配的方式加以解决,如: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等。)2、【知识回顾】我国国土资源的质量(山地多,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小组讨论】我国的国土资源对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山地多,不利于发展农业,不利于发展交通,区域开发成本较高;生态环境恶劣,不利于发展农业。)3、【成果展示】本地资源的特点及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资源问题。)4、【考一考 资源问题知多少】 介绍我国自然资源存在的其他问题,请学生用我国或本地的具体例子来说明问题。(土地资源中的沙漠化、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水资源的污染也非常严重;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等;水资源浪费严重;由于受技术条件等的限制,我国很多地方的矿产资源开发程度很低;对于土地资源,存在严重的闲置、荒废现象,此外,农村建房、建坟等占用耕地的现象也十分严重等。)5、【议一议】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谈谈你的感想和体会。6、【试一试】就本地存在的资源问题向当地政府提几点建议。●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三课时 环境亮起“黄牌”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个人使用前的思考及改进●教学要求:1、通过各种资料或数据,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2、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3、通过了解这些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树立环境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存在的环境问题难点:树立环境意识【新课教学】一、课前布置:拍摄一些反映当地环境问题的照片或收集一些反映当地环境问题的资料。向爸爸妈妈调查家庭每天扔掉多少塑料制品。二、导入设计1、漫画:《长江与黄河的对话 ( 1.jpg )》 黄河:长江,长江,我是黄河!长江: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2、淮河流域流传的一句谚语:六十年代洗衣做饭——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身心受害——九十年代洗不净马桶盖问: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揭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境问题的两种类型。)(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三、新课教学1、【自主探究】A、我国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B、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是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成果展示】说说本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学生展示相关照片和材料。【知识拓展】教师出示一些本地或我国存在的典型的环境问题图片。如:城市大气环境(2 ( 2.jpg ))、水污染问题(3 ( 3.jpg ))、固体废物污染(4 ( 4.jpg ))、赤潮(5 ( 5.jpg ))等,设问:A、你知道我国还存在哪些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你有什么感受?B、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3、【合作探究】A白色污染的危害?(要求先看书P66后讨论)B有人说:“很多问题不仅仅是环境问题,同时也是资源问题。”你是如果理解这句话的?(白色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会污染环境、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人们在大量使用塑料制品后,废弃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塑料制品也消耗了大量资源。因此,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小资料】 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 6.txt )——塑料袋A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污染?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危害?B【算一算】你的家庭一天、一周、一月、一年会制造多少件白色垃圾?C【感悟体会】(1)一个家庭会制造那么多的白色垃圾,你有什么感受?(2)请你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几点建议?(3)你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第三课 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第一课时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个人使用前的思考及改进●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运用相关图表、数据等资料,感受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就,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教学重点、难点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正确理解及如何转变传统的错误生育观【教学导入】教师可利用课本材料,通过学生讨论来揭示传统的生育观“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危害,引入新课“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新课教学】1、计划生育 ( 1.JPG )政策的具体内容:“晚婚、晚育”“优生、优育”①“晚婚、晚育”的作用:根据教材70页“我国妇女如果20岁结婚生育……”的材料,归纳出“晚婚、晚育”的作用:有助于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进而控制人口数量。②“优生、优育”的作用:根据教材69页“自新中国以来,共扫除文盲2亿多人……”的材料,归纳出“优生、优育”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2、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首要任务提高人口素质→重要措施、关键3、计划生育政策的显著成绩:(1)由学生观察教材69页:图2-22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及图2-232005年1月6日,中国大陆第13亿名公民出生,问 ( 2.JPG ):①自1965年至200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②2005年1月6日,中国大陆第13亿名公民迟来4年,这又说明了什么?(2)由学生观察教材69页:图2-24我国成人文盲率和每万人中大学生人数的变化,回答:自1965年至2000年,我国成人文盲率和每万人中大学生人数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总结:这些变化都体现出计划生育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贡献。(教材68页最后一段)4、计算:计划生育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学生通过计算、填表、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教材70页)●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第三课 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第二课时 应对资源危机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个人使用前的思考及改进●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运用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解决资源危机的措施,树立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我国解决资源危机的措施及从具体事例联系资源国情。【教学导入】教师利用课本材料,让学生来揭示自然资源的重要作用,列举自然资源的危机表现,引入新课“应对资源危机”。【新课教学】如何应对资源危机:采取综合措施,全方位解决资源问题。具体:1、开源节流:(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开源(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深度与广度(陆地→海洋、浅海→深海、地球→太空)①可再生资源替代非可再生资源②努力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节流:节水、节能、节材(废弃物资源化)总结:科技对开源节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联系课本72页材料“节水灌溉”及“我们都做节水标兵”,学生阅读后思考73页问题。教师出示图片:古老的集水设施 ( 1.JPG )和日本的雨水收集 ( 5.JPG )让学生感受到从古到今人们对节水的重视。2、跨区域调配:(解决我国资源区域性问题的有效方法)(1)联系课本72页材料“南水北调”,学生阅读后思考72页问题。教师出示图片:南水北调图 ( 2.jpg )、南水北调东线图 ( 3.JPG )和中线图 ( 4.JPG )。(2)然后,再联系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北煤南运。3、立法:把对资源的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补充: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其它措施:如舆论监督等 ●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第三课 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第三课时 重建我们的家园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个人使用前的思考及改进●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列举身边的实例或相关资料,说明国家为解决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及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导入】教师利用课本材料,让学生列举身边的实例来揭示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引入新课“重建我们的家园”。【新课教学】1、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及其主要方针:教材74页第一段2、我国根据基本国策及其主要方针,所采取的重要措施:(1)生态环境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 ( 1.JPG ) 图片 ( 2.JPG )、防治荒漠化 ( 3.JPG )(一封三退 ( 4.JPG ))联系教材75页“远离沙尘暴”,回答相关问题。沙尘暴的危害②三北防护林建设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2)环境污染治理: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联系教材76页“洁净空气的价值”,回答相关问题。总结:对中学生而言,将如何应对?联系教材76页“从自己做起,当环境卫士 ( 5.jpg )”,思考相关问题。●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第三课 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第四课时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节●个人使用前的思考及改进●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从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教学重点、难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及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由思想走向实践。【教学导入】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恶化→不走老路(先污染后治理、粗放型道路)走新路(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和基本原则。《我们共同的未来》①内涵:课本77页第二段②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课本7 7页第三段)中国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制订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观念走向实践:生态农业让学生举例说明,中国是如何落实 ( 1.jpg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解决家乡存在的实际问题:模拟研讨会。(课本7 8—79页)●课后反思备 注备 注备 注备 注备 注备 注备 注备 注备 注备 注备 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