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 版三年级书法下册《3 弯钩》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少 版三年级书法下册《3 弯钩》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 题 3.弯钩 课 型 新授
教学内容 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下册3.弯钩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颜体弯钩的姿态特征与书写要领。初步掌握弯钩的基本运笔方法; 2、借助米字格能基本地准确临写出范字的字形结构,提升观察能力和书写能力; 3、通过弯钩及范字的赏析和临写,感悟颜体楷书笔画轻重、疏密、穿插避让的变化之美,体验书写的乐趣。重点难点 1、本课重点是掌握弯钩的写法。 2、本课难点是例字“手,子”的结构。
课前准备 PPT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预设 个性调整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复习竖钩
谈话导入 1.复习: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过竖钩,谁还记得书写竖钩的要领有哪些?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笔画与竖钩很相像,但又有一点不同,请看大屏幕。这就是弯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板书课题:弯钩 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了解颜体弯钩的姿态特征与书写要领,初步掌握弯钩的基本运笔方法;2.我能借助米字格基本临写出范字的字形结构;3.我能通过弯钩及范字的赏析体验书写的乐趣。 出示导学提示 导学提示一: 【任务】 :认识弯钩的形态,学习它的写法和书写要领【流程】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 、全班展示。 【评价】概括准确、声音响亮展示规则:组学迅速、合作认真的小组最先展示。 讨论汇报归纳要领 1.提问:请对比观察,弯钩有哪些地方与竖钩写得不一样?
(直的竖变成弯曲的了,下半部分稍肥。)
2.小结笔画要领:原来弯钩的书写与竖钩相比,起笔收笔都一样,只是钩身稍稍弯曲,还要注意钩身的两端保持在同一直线上。
3、请三位学生在白板上书写弯钩的形态。
4.正误对比:
这里有三种弯度的弯钩,你认为哪一个最合适,显力度?
钩身弧度刚刚离开竖中线的弯钩最好,且起笔处与出钩处上下对正。 1.课件出示竖钩、弯钩对比图
2.多媒体展示学生白板上书写弯钩的形态,进行点评初步表现
尝试临习 1.教师示范书写弯钩,提示起笔、行笔和收笔书写要领:折锋向右后顿笔,下压铺毫,调锋向下曲行,渐渐将笔锋收拢,向左上方出钩。
2.学生尝试临写弯钩,教师巡视指导,提示注意书写姿势。
3、学生作业评价。 教师在投影仪演示书写弯钩

范字辨析 出示导学提示 导学提示二: 【任务】 :学习手字的写法及它的形态和书写要领【流程】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 、全班展示。 【评价】概括准确、声音响亮展示规则:组学迅速、合作认真的小组最先展示。 讨论汇报演示临写 1.范字“手”的组合分析,参与体验
提问:“手”字可以拆成什么字与弯钩组合? 2.引导学生对比教材“手的范字,观察笔画的位置,横画与弯钩的轻重有什么特点? 出示 在不同字中弯钩的弯曲度,有的大些,有的小些
3.分析范字“子”的结构特点
4.教师示范书写“子”字,边演示边提示1.课件出示范字“手”
2.课件出示范字“子”
3.教师在白板演示书写“子”字
巩固练习
提高指导 1.提出学习活动及要求:学习弯钩的写法,并临写“手”、“子”等范字,表现出较准确的弯钩姿态、范字字形结构及笔画轻重变化。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与临写习惯。
3、播放背景音乐:古筝曲《平湖秋月》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古筝曲《平湖秋月》
作业展评
赏析拓展 1.展示学生优秀作业。
2.师生评价:依据弯钩的钩身弧度与重心把握、范字结构的准确性、笔画的轻重与疏密变化等方面展开评价。
小结作业安排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练习,明天选一张漂亮的书法作品交给老师吧!老师将帮你收藏展示。 (请同学们收放好工具,有序退场)
板书设计 弯钩 读帖 指临 笔临 评改
课后反思 三年级学生已学过一些基本笔画,对毛笔的掌控有一定的能力,竖钩在前两节已学过,对弯钩的学习应该比较容易,关键是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评价时,我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及时反馈和评议学生的练习情况。所谓“点”就是抓住几份有代表性的作业师生共同进行评述,引导学生从结构、笔画两个方面入手,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所谓“面”就是让学生同桌或小组交流习字本,人人动脑,互帮互学,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鉴赏力以及审美情趣。评议后,学生自己再纠正,加深体会,提高练写质量。当然,“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在环节的处理及时间把控上没有处理好。但我想学生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要想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需要长期地训练才能养成。只要我们长期不泄地抓下去,不仅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及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而且更有益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文化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