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 版六年级书法下册《第9课 欧阳询楷书结构(一)》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西泠印社 版六年级书法下册《第9课 欧阳询楷书结构(一)》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六年级下册第九课

《欧阳询楷书结构(一)》教学设计
课 题:《欧阳询楷书结构(一)》。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课本第23-24页《欧阳询楷书结构(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是在学习欧体楷书的笔法后,开始学习欧体楷书的结构。本课主要包括“图解结构、我来动笔、练一练、比一比”等四个部分内容,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欧体楷书的中间紧凑结构原则,学会分析欧体楷书的中间紧凑的结构原则并运用这个原则准确书写汉字。
教学目标:www.renjiaoshe.com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欧体楷书中间紧凑的结构原则。
2、帮助学生掌握中间紧凑的结构原则,会运用中间紧凑的结构原则准确临写。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书写端正的良好书写习惯,激发学生热爱书法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和掌握欧体楷书的中间紧凑的结构原则。
教学难点:书写中准确表现中间紧凑的结构特点。
教具准备:毛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展台、课件等。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简介楷书四大名家,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天下第一楷书”《九成宫醴泉铭》。
揭示课题:《欧阳询楷书结构(一)》,呈现“泉”字形状标注图。







新知探究
引导学生观察例字“泉”、思考“泉”字中间笔画和四周笔画的特点。
师生交流总结:“泉”中间笔画密、四周笔画舒展。我们把这样的结构特点称为“中间紧凑”。
用钢笔或是铅笔双钩“夏、视、东”三个字所缺的笔画,观察并体会中间紧凑的特点。
、双钩的笔画的特点,讨论:这些笔画为什么斜度这么大?
、师生交流讨论:斜画紧结,体现中间紧凑的特点。
4、引导学生讨论,明确:“泉”上下结构、上紧下展。
5、合作探究,交流体验处理中间紧凑的各种方法。
、出示“家、泰、德、新”例字,选择“家、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总结如何巧妙安排中间紧凑的。
利用“家、德”二字渗透思想教育,介绍“德”字与现在“德”的不同之处。
师生讨论、明确:
“家”字中间撇画和弯钩紧密 四周舒展 勾画直挺
“德”字左右紧靠,横和竖间距均匀,底部舒展
、教师示范“家”写法,同时对学生进行“两姿”的教育。
、视频示范“德”的写法。[学生观看教师和视频示范,学生可以跟着书空。]
、引用唐朝的欧阳修说“凡欲书之时,贵在沉静,令意在笔先,笔在心后”,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写习惯。
、学生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点评 [点评重点:临写的字是否中间紧凑。]
拓展延伸
呈现四个例字,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四位不同书法家在处理中间部分的特点
引导学生体会书法学习虽说“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但是“法无固定”。
总结整理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用端正的态度和心态看待书法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这节课我的设想是:
通过观察、思考、动笔双钩引导学生发现欧阳询楷书结构“中间紧凑”的特点,然后利用范字“家”和“德”进一步体会欧阳询楷书通过不同方法巧妙安排“中间紧凑”。
教师示范“家”和“德”后由结合范字的特点和临写讲解,再动笔临写。临写完成让同伴相互点评,这样可以可以加深对“中间紧凑”认识。然后有学生对部分作业点评。
点评后,学生针对自己和同学的优点和不足,再临写,再点评。
教学中通过情景、音乐、语言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引导孩子体会书法和做人做事一理相通,培养孩子坚持的精神。
这节课我做到了:
基本按照设想,围绕“认识和掌握欧阳询楷书中间紧凑的特点”这个目标进行练习和指导,达成了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学生能够根据结构特点进行较为准确的临写。
教学过程中,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写字的过程和“双姿”,同时给予及时恰当的提醒和点评。
教学中利用好细节进行做人做事的思想教育,比如学生临写中有涂描现象,我不是简单的提醒不能涂描,而是教育孩子写错了,不要涂描,留在那里,提醒自己下一次临写时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就像做人做事一样,要敢于和正确的面对自己的错误。
需要改进的地方:
问题设置和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明确,比如,在引导孩子关注“泉”字中间红圈里笔画的特点?学生不是很明确要观察什么?所以学生短暂出现冷场,所以我在提示“中间红圈里面笔画是否紧密”后,一部分学生才反应过来。
上课因为紧张没有注意到某些细节,比如上课示范临写“家”字时,摄像头没有放正,学生看到的角度是斜着的,有瞬间手把笔尖挡住了,学生没有看到运笔的过程,所以示范的效果打了折扣。
教师讲解的还是多了,学生的练习时间还不够。
每个教学环节的过渡与衔接的还不自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