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尼罗河的赠礼》教学案例武汉市卓刀泉中学 徐琼教材分析:本课以世界文明的诞生为中心概述人类文明的起源。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线索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基本维度。纵向发展,主要是指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标志的人类文明的演进。本单元内容是从原始的采集、游猎向农业(游牧)文明的嬗变,这是人类演进的第一次文明转型期。横向发展,主要指文明间的接触、交流、融合和主流文明的拓展。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文明的横向扩展十分有限,所以四大文明在相对孤立的条件下发展而形成不同特色的文明,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但四大文明的起源又具有共性,即无一例外都产生在大河流域,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及形成的先决条件。本课在学习和认识史前时代的基础上,围绕大河流域孕育并创造出的灿烂文化成就,分别梳理出古代四大文明的脉络和走向。内容大体按照产生四大文明的河流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各文明产生及其特色、文明的发展方向及影响等来进行编排。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了解古埃及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埃及文明的起源,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脉络和方向。2.体会大河流域在古埃及文明重要作用,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3.在世界文明起源的大背景下,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区域文明的差异,感受中华文明的古老悠久与博大精深。4.尝试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径收集历史资料,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教学重点:了解、掌握四大文明古国的早期文明及大江大河对其产生的重要作用。本课首次提出了“大河文明”的概念。为什么最早的文明发源地都在大河流域?为什么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首先经历农耕社会?生产工具、技术的进步、国家的出现,制度的完善这些文明的标志与“大河文明”有什么关系?明白这些道理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人类文明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力求使学生能描述人类文明主要发源地的环境特点,如大河流域、地中海、热带丛林等,并由此表现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能从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描述历史上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实例,并由此对人和自然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评析;归纳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的各类自然灾害的危害,并与其在历史上的表现联系起来进行评析。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一课时教学采用发现教学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充分利用地图资源,先让学生对四大文明古国有个总体印象,再通过演一演、画一画、理一理的方式了解埃及的发展脉络,然后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学其他古国的内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出示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中国的长城典型建筑。请学生指出这些建筑各属于哪个国家?(提问)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些国家?(学生回答)古代埃及 古代印度 古代巴比伦 古代中国学生欣赏、辨认,由此引出四大文明古国。教师出示《四大文明古国》位置图。请同学们在地图上确认四国的大致位置。(叙述)这是我们七年级学过的,大家仔细观察下可以发现这四大文明古国均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均靠近大河流域。教师过渡:人类早期的文明,通常都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这些雨水充沛的巨川,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这些河流所灌溉的地区,人类最先建立了早期国家。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追寻这些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的踪迹吧。”由此引入主题。(二)过程教学(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课件展示《古代埃及地图》,请学生思考讨论①描述埃及所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那里的自然条件如何?埃及地处东北非洲,东接红海和阿拉伯大沙漠,南接非洲内陆的原始丛林,西接撒哈拉大沙漠,北滨地中海,是欧亚非三洲的联结点。可以发现埃及东西面都是大沙漠,而南边有原始丛林,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较大的孤立性。气候非常干旱,河谷地区几乎常年无雨。②我们都知道河水泛滥会造成水灾,为什么埃及人却渴望尼罗河泛滥呢?(播放)尼罗河视频(小组讨论)学生做好记录,根据视频相关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尼罗河泛滥可以带来丰富养料。(叙述)尼罗河每年7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少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因此古埃及人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黑土地)。挂图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请学生集体朗诵。(叙述)可以说尼罗河孕育了埃及的农业文明,难怪人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来歌唱尼罗河。(显示)收割者图片(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能看出古代埃及的什么部门比较发达?(学生回答)农业(叙述)反映了尼罗河畔的古代埃及人民在辛勤地耕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埃及是农耕文明国家,埃及人在很久以前就创造出了高度发展的文明;同时也说明了尼罗河是埃及文明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③演一演:假如你是一位古代埃及人,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后描述一下你们会如何利用尼罗河?(2)古代埃及的发展(叙述)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找出古代埃及的兴起原因。(学生回答)自然条件──农业发展──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商业发展──出现早期小国(提问)古埃及是何时出现了文明小国,又是何时实现统一的?前3500年 ——————— 前3000年左右(统一)(提问)古埃及的鼎盛时期是何时,它又是什么时候走向灭亡的?前15世纪 前6世纪(鼎盛时期) ——————— (灭亡)(提问)阅读教材并制作时间尺,进行交流。公元前3500年 古代埃及出现了几十个小国公元前3000年 建立统一的古埃及国家公元前15世纪 古埃及成为地跨亚、非的军事大帝国(鼎盛时期)公元前6世纪 古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进入被外族侵占的屈辱史)(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的能力。)(3)课后检验比较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古国 地域 年代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约公元前3000年古巴比伦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约公元前18世纪古代印度 印度河与恒河 公元前2500年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 约公元前2027年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的内容实为《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一部分的内容,教学设计以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宗旨,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的各环节时,教师应注意及时地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适时地享受自主学习和探究成功的愉悦。学生在以前已经初步了解古代四大文明,故本课学习不要求学生掌握一般意义上的基础知识,而更应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情感态度的变化和发现思考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侧重于学生是否能积极地思索和讨论,能否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能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形成基本历史观念,是否初步具备收集、整理、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等方面。发展PAGE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