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六(下)向而不犯 教学目标:1.了解“向而不犯”的结字规律并感知其美。2.初步掌握“向而不犯”的写法提要,能在练字的过程中使用。3.养成观察字的结构,思考结字规律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对“向而不犯”这一结字规律的理解及运用。教学准备:PPT课件、文房四宝(含红、墨毛笔各一支)。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揭题出示“妙、海、沙、降、浮、郎”六字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六个字,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2.释题所谓“向而不犯”指的是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左右两部分的笔画相迎,有合抱之势,但两部分却相互避让,互不碰撞,形成和谐的整体。(板书:笔画相迎、相互避让、和谐共处)今天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此类字形的书写要领。二、进行书写进行时 1.观描——如何做到“向而不犯”要想知道如何才能做到“向而不犯”,我们首先要学会观察,也就是书法练习中的读帖。它也是学习书法首要的一门功夫。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以“郎”和“浮”字为例,来仔细观察一下,如何才能做到“向而不犯”。生观察后指名回答。(“郎”字左部竖画向左弯,右部“耳钩”向右撑,形成合抱之势,左右相向,形离意合。)(“浮”定左边的三点水与右边的“孚”外围形成两道相向的弧。并且“孚”字下面的“子”字的一横与左边的三点水进行了穿插,但没有碰在一起,这样可以使左右两个部分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那我们在书写时可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两个笔画的走势。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先描一下这两个字,感受一下这两个字中的关键笔画。生描红,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学生的描红,并指名点评。(描红要做到一笔描成,不反复涂描。)想再试一次吗?看一看,这次再描是不是比上一个更好。生再次描红,师投影展示、评价(重在看前后两次描红的变化。) 2.临仿——实践感知“向而不犯”能描好这两个字就一定能写好它们。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老师是如何写“浮”这个字的,尤其要观察老师在书写时如何处理这个字中的每一个笔画的。(师在投影下范写“浮”字)看清了吗?谁能说一说?指名回答。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己来仿写一个“浮”字,看看你自己能不能做到“向而不犯”。生仿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要观察每一个笔画的笔势、位置。投影展示学生的仿写,学生点评。和刚才一样,想不想再写一个更好的?生再次仿写“浮”字,师投影展示并评价。那么,“郎”字能不能写好呢?在大家仿写之前,还是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书法家们是如何写这个字的。(播放书法家范写“郎”字的视频。)看清楚了吗?能照着这样写两个吗?生仿写两个“郎”字,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写完一个后不要着急写第二个,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争取第二个要比第一个写得更好。投影展示、评价。 3.欣赏——大家遵循“向而不犯”刚才,我们学习了“郎”和“浮”这两个字,初步了解了“向而不犯”的书写要领。那么,面对同样的一个字,古代的书法家们又是如何做到“向而不犯”的呢?下面,我们以“降”字为例,来感受一下他们的书写风格。PPT出示欧、颜、柳、赵四体书写的“降”字。你观察到了什么?他们的书写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欧、柳二人对右部的处理比较含蓄,特别是横撇的撇画在努力避让着左耳钩。而颜、赵二人右部的这个笔画写得很长,直插于左耳钩的下部,相对比较奔放。也就是说,在书写这个字的时候,可以左收右放,也可以左放右收,不必拘泥。)(另外,在避让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笔画的粗细变化来寻求平衡,比如赵体的“降”,左耳用笔较重,笔画较粗,与右部的穿插形成了一种平衡。)总结(PPT出示):同样的字,不同的人书写,会有不同的风格,这也应证了“字如其人”这句话。不过,这几位书法家无论各自有着怎样的书写风格,但他们都遵循了“向而不犯”这一规律,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4.仿作——亲手成就“向而不犯”了解了这些规律以后,我想大家一定能在书写时注意这一点。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就要交给同学们自己来书写了。在写“妙”这个字之前,还是让大家来看一看书法家们是如何写的。视频播放书法家写“妙”字。看清楚了吗?那就赶快来写一写吧。先描两个,然后再仿写两个。生书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并评价。 5.思考——拓展内化“向而不犯”看着你们越来越好的字,真为你们感到高兴。那么,除了书上的这几个字以外,你觉得还有哪些字在书写时也是需要做到“向而不犯”这一点的?指名回答。(精、清、祖、粒等)书法小常识 看着自己越写越好的字,你一定很高兴。但是,老师想提醒大家,学习书法是需要持之以恒的一件事。历代的书法家们无一不是如此,比如说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的这一位。1.听——书家小故事PPT出示“张芝临池学书”的故事,并配以录音或现场讲解。你能想象出张芝他为学习书法所付出的精力吗?那么,你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故事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呢?2.说——我的书法事指名说一说自己学习书法的故事。三、总结、作业听了他的故事,我想同学们一定倍受鼓舞。希望课后大家能再次回顾咱们今天所学的“向而不犯”这一规律,并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它,写好自己的每一个字。课后,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学习的这几个字再写几遍,多去感受感受“向而不犯”。宣布下课。板书设计: 向而不犯 笔画相迎 相互避让 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