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 版三年级书法上册《4 点》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少 版三年级书法上册《4 点》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点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2、通过讲解正楷笔画不同的点的名称和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点的名称及写法,体会点的变化,书法的精妙。
3、培养热爱书法的情趣和良好的练习的习惯,学会写不同形态的点和含有各种点的生字。
教学重点:
1、培养热爱书法的情趣和良好的练习的习惯,掌握基础点右点的写法以及由右点衍生出的捺点和左点的写法。
2、学会写基础点右点和含有右点的生字。
教学重点:
掌握左点的写法,学会在田字格中写左点和含有左点的字,能区别左点和右点的行笔方法。
教学过程:
(播放高山流水的音乐)
一、讲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使学生对书法产生兴趣。
书法是中华文化瑰宝,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有“书圣”之称。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小朋友们要想写好字,须从基础笔画练起,揭题:点的书法练习
二、揭题:本节课要进行点的书法练习。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点在书写结构组合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点像什么呢?
课件出示:点有的像透明的水滴,饱满圆润,有的像蒜瓣,俏皮可爱,有的像高山上坠落下来的石头,浑厚有力。楷书中的点丰富多彩,点的形态虽然不同,但都像人的眼睛,顾盼生情,最为传神,因此,点要写得圆满精致。
三、在字中认识点的不同形状,认识三种形态的点:右点、捺点、左点。
过渡: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含有可爱的点笔画的字吧
田字格出示带有点的字:主、六、头、黑、快、实,指名认读
在这些字里面有哪些不一样的点?哪些点是一样的?
观察字形需有序观察,谁的火眼金睛在第一个字中找到了点?
还有哪些字中有相同的点?
点击课件出示:平常我们书写时最常用的点,因为行笔向右,被称为:右点。
课件返回,有些点比右点长一些,它们躲在生字里,你能找到吗?
因为这个点比右点长,被称为长点。
这些字里还有不一样的点吗?出示:左点。
生说一说,归纳三种形态的点,出示:右点、捺点、左点
这三种形态的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会书写的点。学会了它们,你的字就像龙有了眼睛,就漂亮啦!
四、分析不同的点和汉字中不同的点的变化(先引导学生分析,教师适当总结)。
1如何在田字格中写好这些形状不一样的字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老朋友吧。
2出示田字格,认识田字格中的横中线、竖中线,它们会帮助我们摆好字的间架结构,让我们写的字变得正直漂亮。
(1)右点:指导分析:从起笔、行笔、落笔三步骤分析:写法是起笔要轻,行笔短,收笔重圆润。教师范写右点。
学生写之前说一说:
提笔即是练字时,
双姿规范要做好,
(1)头正身直肩平足安
(2)写字三个一:眼离书本约一尺,胸离桌子约一拳,手指离笔尖约一寸。
学生写右点,评价:起笔轻,行笔短,收笔圆润。
出示含有右点的字:主。(一点成一字之规,主的起笔点一定落在竖中线上,这个字才能正直漂亮,竖落在竖中线上,整个字就立住了。)
示范书写时注意点用红笔,别的字用白粉笔。
小朋友们要想成为书法家不仅要认真练习书法,还要学会赏鉴别人的作品。指导学生点评:占格是否正确,写字是否饱满?点画是否到位?
(2)出示生字:六,六中除了有右点,还有一个点:长点。
长点:是右点的延长。写法是落笔要轻,最后斜下按拉,顿笔回锋收笔。长捺点与右点的区别比较(师小结:比右点长一些)
教师范写捺点,学生写,注意提示:坐姿握笔姿势。
出示含有长点的字:“六、头”,提示字中的长点,长点是由笔画捺演变而来,如果我们把六,头里的捺点写成捺,好看吗?(显得整个字很开,张牙舞爪,而中华书法之所以成为文化瑰宝,不仅在于书法的美观,还在于书法蕴含的做人要谦让的道理,笔画之间懂得避让收一收,会让整个字看起来更加得体漂亮)
指导在田字格中写六头,学生写,注意提示:坐姿握笔姿势。适时表扬坐姿端正握笔正确的孩子。
评价反馈,你学会赏鉴别人的作品了吗?试着评一评
写字久了,让我们一起活动活动我们的小手指:
一根手指头,变呀变成毛毛虫,爬爬爬。
二根手指头,变呀变成小白兔,蹦蹦蹦。
三根手指头,变呀变成小花猫,喵喵喵。
四根手指头,变呀变成小螃蟹,爬爬爬。
五根手指头,变呀变成小燕子,飞飞飞。
(3)左点:学生按照分析右点长点的方式,分析左点(从起笔、行笔、落笔三方面),教师相机小结:落笔轻,由轻到重,再顺势向直下,由快到慢按笔,然后笔尖向右内迅速提起回锋。
区别比较左点右点(行笔一样,行笔方向不一样)教师师范书写,学生练习,点评。
指导写好“黑、快、实” 这些字中的左点,教师示范书写时,注意提醒左点的方向。学生练习,出示学生作品,评价反馈,谁已经能当小小书法家了?我们来评一评。
学生练习书写
评价反馈:学生自评:占格是否正确,写字是否饱满?点画是否到位?笔法精妙,结构漂亮
五、学习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练字用了“十八口缸的水”,才最终成为著名书法家,学习书法贵在坚持,小朋友们也要养成每天练习的好习惯,书法水平才会慢慢提高。


王羲之十八口缸的故事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

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