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复习提纲(北京市海淀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复习提纲(北京市海淀区)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5-1工商业的兴起
随着商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小作坊发展成为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出现的时间和地点 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来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比较
手工作坊 手工工场
所有者 手工作坊主 手工工场主
劳动者 作坊主与家人或帮工 手工工场工人
生产方式 作坊主进行全程工作 工人之间分工合作
生产关系 学徒不领取工资,依附于作坊主。 手工工场主与工人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手工工场的特点 生产规模大、产量高;工人多,分工合作;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再进行全过程的生产。
手工工场的作用 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生产力变化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
生产关系变化 作坊主——富商(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早期资产阶级
失地农民——雇佣工人——早期工人阶级
手工工场时代,是由农耕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和准备阶段。手工工场时期,农业仍然是主要产业。
5-2冲破思想的牢笼
时间 14世纪-16世纪
发生地 意大利,后传播到西欧一些国家
发生背景 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代表人物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家。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
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实质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人文精神的含义 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
性质和意义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味中解放出来。
5-2-2“‘教皇奶牛’的解放”
德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16世纪,罗马天主教会日益腐败。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马丁·路德的主张 在信仰问题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自己真诚忏悔,就可以得救。(因信称义)
宗教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全国,各地的教会纷纷独立。这一时期,瑞士、英国等西欧国家也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宗教改革运动,相继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5-2-3“近代科学的诞生”
英国科学家培根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知识就是力量”
科学家研究自然 天文学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比较托勒密、哥白尼以及布鲁诺的思想,明白人类的科学探索是循序渐进的。
物理学 牛顿的突出成就是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科学的作用 科学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揭示自然界的奥秘,从而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世界。
5-2-4“理性之光”
何为“启”“蒙” 就是“打破”“蒙昧主义”(迷信和无知)
兴起时间 17、18世纪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根本原因: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因素: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科学革命等
顶峰 18世纪后半期,法国
性质 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的代表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伏尔泰 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倡天赋人权
卢 梭 人民主权思想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
狄德罗 百科全书派
启蒙运动的影响 1、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2、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3、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4、激励了中日等国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5-3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新航路开辟后的正面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的负面影响
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为人们迁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欧洲国家对美洲、非洲、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土地和财富;毁灭印第安文明;贩卖黑奴。总之,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5-4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对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爆发背景 查理一世为了加强王权采取的措施,不仅招致了广大民众的普遍不满,更使国王同议会中的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矛盾迅速激化,从而导致了革命的爆发。 英国殖民当局对北美13个殖民地进行殖民统治和压迫,北美人民要求独立。 路易十四和路易十六的君主专制统治。
经过 1、1640年,查理一世企图解散议会2、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3、1649年,议会军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取得胜利。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4、1688年,宫廷政变(光荣革命)5、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1、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2、序幕: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3、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4、胜利:1781年,美国人民在华盛顿的带领下最终打败了英国军队,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5、1787年制定美国宪法,确定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原则。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1、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并颁布了《人权宣言》2、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3、1793年,领导者罗伯斯庇尔等实施了一系列革命政策,使大革命达到顶峰。
结果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由议会限制王权的政体) 总统共和制 共和政体
历史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结束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5-5面临挑战的中国 5-5-1最后的盛世
背景(明清时期) 1368年明朝建立,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清历史。其中1368~1644年是明王朝统治时期,从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是清王朝统治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皇帝进行统治的朝代。
“最后的盛世”的表现 农业 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中国的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江南地区,“湖广熟,天下足。”人口增长迅速。
手工业 丝织业、棉纺织业发达
商业 商帮的形成,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国际贸易频繁。
社会生活 服务性行业兴盛
如何正确看待“最后的盛世” “夕阳无限好,只是已黄昏;盛世的背后,隐藏着危机。”
5-5-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明清时期与蒙古族、藏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与蒙古族:明-修筑长城 清-土尔扈特部回归、平定准噶尔叛乱与藏族:清-册封达赖和班禅、派驻藏大臣与西南少数民族:改土归流
明清统治者不同民族政策 明代统治者主要以防为主,采取了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清统治者则比较积极主动,采取怀柔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明清两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什么意义? 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5-5-3专制帝国
明清时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的表现 1、设立专制国家机构:明朝建立厂卫等特务机构、清朝雍正设置军机处
2、清朝大兴“文字狱”
3、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
4、社会生活领域的专制:建贞节牌坊、禁止世俗文化
反对专制皇权的思想家——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提出“为天下之大害着,君而已矣”
5-5-4来自海上的挑战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路线、作用和失败的原因
传教士来华 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文明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欧洲殖民者东来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澳门;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侵略者和维护祖国统一)。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清朝统治者对西方殖民者的到来所持的态度与采取的措施,以及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与结果。
为什么说中国在19世纪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从 国家体制看,中国仍是皇权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皇权得到高度强化,人民没有民主与自由;从思想观念上看,掌握国家命运的上层统治者仍以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 国家自居,不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从对外政策上看,坚持闭关锁国;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国虽一度处于盛世的繁华,但旧有的体制与观念,没有形成良好的经济运 行机制等。因此,当西方国家先后进入革命的时代,国家体制发生巨大变化,寻求向外拓展时,中国仍然按照自己的轨迹发展,这不可避免地使古老中国面临着来自 外部与内部的双重挑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