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时:秦岭-淮河分南北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南北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分界线,明确我国南方与北方在气候差异上的差异。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分析中国南北的气候差异对南北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进一步感知人地关系,从而也触动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情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南北方差异2、难点:读图分析南北方差异的原因,及分析中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江南雨》和《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刚才两首歌为我们呈现了江南人和东北人完全不同的性格。这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新课教学一、南北方的区域和界线我们知道,中国幅员辽阔,那一方是指哪一方,是不是真的只有一方呢?不是,那我们来看看地图,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根据热量、水分和地形等不同,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点图解释)再出示季风区,我们中国大多数人居住在平原广阔、土地肥沃、降水较为丰富的东部季风区。对比发现,基本上南北方区域。我们属于哪一方?以什么为界?(注意不是以长江为界)找一找,那南方和北方为什么要以这条线为界呢?看看南、北方有哪些差异?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自然景观明显不同)明确从景观上的不同,界线很明显。师:看明白了吗,正是由于秦岭东西走向的地理位置,使它在夏季阻挡了暖湿气流的北上,在冬季阻挡了干冷气流的南下,从而使我国的南北方的气候有很大差异,进而造成自然环境有很大不同。现在来我们嘉兴打工的东北人越越多,小峰的爸爸单位有个叔叔就是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一次小峰和他爸爸去这位叔叔临时租的家里玩,听这位叔叔说那里的冬天冰天雪地,汽车可在河上开,冰雕更是洁白透明,美得如天堂。于是小峰今年准备和爸爸随叔叔到他老家见识见识。心目中的北方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你们认为小峰出发前要作哪些准备?一路上他又会看到哪些风景呢?我们跟随小峰来一次模拟旅游吧?小峰从网上找了几幅图片,他想请你帮忙告诉他哪些主要在南方的,哪些主要在北方的?为什么?结合图片,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二、南北方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1、结合刚才的图片,请同学们归类。同时从民居、交通、饮食不同,链接差异原因。南北差异民居差异 饮食差异 交通差异 生活习俗差异↑自然条件差异↙↘气温 降水(1)民居和气温。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南北方在气温方面的差异。(出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温线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问题1:①冬季南北方之间最大的温差是多少?(48度)②冬季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显著)③在图上找一找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0度等温线)师:冬季我国南北方气温差异很大,秦岭-淮河一线是0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0度是冰界点,我国北方冬季河水会结冰,南方冬季河水不会结冰。(2)交通和降水分布。(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①哪条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岭—淮河分界线?(800毫米)②南方北方在降水上的差异? (显著)③中国的降水量在地区分布有什么特点?(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3)饮食和农作物分布。(出示中国水稻小麦分布图)江南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江苏苏州、浙江湖州地区尤其重要。所以,这两个地区熟(即丰收),天下粮食就充足。当然是夸张。这与明清两代北京城粮食主要来自上述地区有关师转承:同学们,我们之前也学习过影响气候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气温和降水)我们刚才就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一下南北方的差异。我国南北方由于气温和降水方面的差异,造成气候方面的显著差异,从而带来生活和生产方面的诸多差异,现在请同学们把旅游收获表填一下结合我国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分析南北方生产和生活的差异,认真讨论并填写下表。旅游收获活动:小组讨论填表格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1月均温和结冰情况 低于0度结冰 高于0度不结冰年降水量 少于800毫米 多于800毫米干湿状况 半湿润 湿润耕地类型 旱田 水田主要农作物及成熟情况 小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水稻、一年两熟或三熟民居特色 房子很注意防寒,墙壁、窗户严密,室内一般有取暖设备。 房子一般没有取暖设备,但很注意通风、防雨,房屋坡度大。饮食习惯 面食 米饭交通工具 没有水运,陆路交通发达 不仅有公路和铁路,还有许多河流可以通航旅游拾趣:南北差异举例旅游收获 启示:见书本P61第一段〈能力培养 〉 我们跟随小峰旅游了一下北方,给我们的感觉是北方很冷,小婷听了,她说:那我今年暑假也去看冰雕滑雪山去?对此,你认为是小婷能如愿吗?为什么?来看夏季南北方气温的差异。(出示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让学生看图分析。夏季南北方气温的差异?(不明显)夏季我国南北方普遍高温,气温差异不明显。课堂小结,巩固新知:归纳总结:由于秦岭—淮河的阻挡作用,造成了我国南北方在气温和降水方面的差异,也就是气候条件有着明显的不同,具体表现为生活方面在吃穿住行方面的差异,和生产方面农作物的不同。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该地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进行,同时 ( 19.jpg )我们应该对不同地区的人们的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表示尊重。作业布置课外延伸:怎样使嘉兴的粽子文化在我们家乡传承和发扬?(再次提醒水土和人的关系)爱家乡的水,爱家乡的土地,为家乡作好知识的准备。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1月均温和结冰情况年降水量干湿状况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及成熟情况民居特色饮食习惯交通工具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