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第三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第三课时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第四课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第三课时)
第三框 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海宁实验初中 朱燕锋 2007.12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及其基本特征。
2、理解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更好地贯彻党在现阶段所制定的发展策略。
3、明确“全面小康”的正确涵义和发展目标,情感上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全面小康的内容。
教学难点:
青少年应怎样承担“迎接挑战”的重任。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课外搜集资料、课堂提出问题等自主学习的方法,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突破。
学与教的过程:
【导入】:出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进步”,引导学生思考:“上述数据说明了什么?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应该如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由此导入新课。
【展示】:向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①中国的现状如何 ②为什么说中国机遇与挑战同在 ③中国如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
【活动】:让学生说说我国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得出我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答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问学生:“从前面的数据中,知道中国巨大进步是举世公认的,但为什么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可让学生从多角度的实例展开分析,或参照课本“专题探究”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说明,并得出课本P40页的概述。
【承转】:面对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党在十一五计划中,明确提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这里所说的机遇和挑战分别指的是什么?
  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世界总体和平;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提问】: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那么,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怎么样的?
在学生描述心目中的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问学生“你的美好蓝图今天有没有变成现实”?
【归纳】: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这仍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教育水平、居住条件等。下面请同学给我们展示他们所收集的有关数据。
【活动】:学生展示各自收集的资料。
【归纳】:面对存在的差距,党中央又在实现“总体小康“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归纳小康社会“六个更加”的具体表现。
【设问】:全面实现小康是我们的伟大的使命,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所面临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要求我们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那么,现状又是如何的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国际竞争力之比较的表格数据。并提问:
    1)为什么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2)如何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3)提高国际竞争力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什么必然联系?
【承转】:机遇与挑战并存,是退缩、逃避,还是迎刃而上,是摆在每个中国人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正视历史,迎接挑战,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往往能创造奇迹。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机遇与挑战同在,后来可以居上”的资料。
【设问】: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们的理想,你能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透过国际形势,为我国如何抓住机遇出出谋划策吗?
【承转】: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关键是能不能充分利用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及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提高本国的创新能力。而科技发展依靠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又该如何面对今天的机遇和挑战呢?
【活动】:学生对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畅所欲言。
【本课小结】:
新世纪中国面临前机遇与挑战同在的良好时机,我们应该正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以科技为基础,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发挥我国的优势,充分吸收、利用世界科技进步的成果和先进生产力,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为早日实现小康而奋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