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

资源简介

课 题 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课时 总第3-4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2 设计者 吕建忠 授课时间 9.5-9.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大致描述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线索,明确农耕、畜牧、定居是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2、能初步比较我国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类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了解自然环境因素、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对人类生活以及历史进程的影响,感悟并思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知道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2、能够从岩画、器物等反映人类早期文化成就的实物资料中观察先民的精神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出土文物图片的分析,体会史前时代的历史是先民不断努力创造的,从中体会到我们的先民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感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教学重点 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教学难点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几种基本观点的理解与分析:①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③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教具准备 ①教师尽可能多的向学生提供各种文字、图片、实物、影音资料。②充分利用地图,将历史与地理结合,置中国史于全球史的大背景中,体现社会学科对综合的追求。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导入新课 出示现在的农作物、家畜和它们在自然界的远亲图片。 结合图例仔细观察思考,辨认并寻找出他们的亲戚 知道这些农作物和家畜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新课教学过程 出示《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图》强调:这些农作物和家畜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农耕畜牧的出现,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新石器。出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文物图。当时除了磨制石器工具,人们还发明了陶器。出示陶器文物图 讨论:1、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如何产生的呢?2、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讨论:1.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有哪些区别?2.当时出现了哪些主要磨制石器工具?有什么作用?3.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主要区别?列表比较(新授后总结)思考:这些陶器有什么用? (出现了磨制石器、陶器、农业村落,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引导学生回答出打制石器比较粗糙;而磨制石器比较光滑,出现锋利的刃部。显而易见,这种石器比打制石器进步得多,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的手工业。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过渡 有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人们就可以告别以前的穴居和到处漂泊的生活,开始走向定居生活,并且出现了古老的村落。
新课教学过程 出示《古代世界地图》出示《古代西亚村落想象图》 猜一猜: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哪里?思考:1.这个村落有有哪些部分构成?2. 人们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主要驯养了哪些动物?3.从图中可以看出他们使用怎样的家具和生活用具?4.村落居民与外界怎样沟通?5.厚厚的石墙是用来干什么? 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表达力。
过渡 在中国也发现了类似的农业村落,他们是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
新课教学过程 出示《中国境内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从出土的文物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当时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出示河姆渡人房屋示意图出示“稻谷遗存”图出示黑陶钵图出示半坡人的房屋复原图出示半坡出土的石斧、渔钩和纺轮图出示人面鱼纹彩陶盆 阅读教材回答: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分别位于什么位置?距今多少年?思考:1、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2、我们可以看出河姆渡居民主要以什么为食?从中反映出什么?3、体现了河姆渡居民在哪些方面的艺术创造?思考:1、半坡人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2能看出半坡居民的生产活动有哪些吗?思考:体现了半坡居民在哪些方面的艺术创造?小组讨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及造成的原因,制作比较表格。 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河姆渡”以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为主。“半坡”以学生阅读探究了解为主。学会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
教学总结 这一节课主要介绍远古的原始居民已经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生活在新石器时期,已经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建立了农业村落,过着定居生活。其中我国以河姆渡和半坡村为代表。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引入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建立了农业村落,过着定居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可见他们的物质生活已经相当丰富了。那么他们的精神生活是怎么样的呢?请大家猜一猜这首优美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吹奏的? (陶塤xun:)这是新时期时代远古先民发明的乐器。[展示] 陶塤 ( 课件素材库\\乐曲 )图
新课教学过程 出示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出示:牛角号、山顶洞人的项链、舞蹈纹彩陶盆。 思考:1.图中所画事物主要以什么为主?2.这些画面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思考:1、牛角号体现了什么?2山顶洞人项链的出现反映出什么现象?3.舞蹈纹彩陶盆表现的是什么? 学会从资料中提取信息。
过渡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不但懂得了美,出现了原始音乐和原始舞蹈,而且还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宗教仪式,并有巫师负责宗教活动。
教学过程 出示:龙虎堆塑图 思考:这反映了什么? 让学生知道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状况。
过渡 在新石器时代,随着实践的发展,先民们逐渐积累了许多生产和生活经验,形成了科学知识的萌芽。
新课教学过程 出示:半坡出土的小口尖底瓶图 思考:1.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2.这个用来汲水的瓶子为什么被做成这个样子?3.当把它放入水中汲水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为什么?4.这说明了什么?
教学小结 ①艺术:绘画、音乐、舞蹈、饰物②初步的科学知识③宗教信仰④图腾崇拜 [讨论]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同学谈谈本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生活区域距今时间自然环境特征建筑形式培植作物 驯养的动物制作的陶器河姆渡遗址长江流域约七千年气候湿润水网密布干栏式木结构长屋水稻牛黑陶半坡遗址黄河流域约五六千年气候干燥河流少半地穴式圆形尖顶小麦、粟猪彩陶相同点① ② ③ ④(第二课时)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原始绘画 牛角号---原始音乐 舞蹈纹彩陶盆---原始舞蹈 山顶洞人的项链--原始的审美意识 尸体周围的红色粉末--原始的宗教意识龙虎堆塑图——原始的图腾崇拜 小口尖底瓶——科学知识的萌芽
作业布置 一、教材P15自我测评,A级学生:2;B、 C级学生:1、2、3。二、《作业本》P4-6A级学生:完成“基础与巩固”、“阅读与思考”13、“综合与运用”15;B级学生:完成“基础与巩固”、“阅读与思考”13、14、“综合与运用”15;C级学生:完成全部“基础与巩固”、“阅读与思考”、“综合与运用”。
教 学 反 思
本课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作 业 评 批 记 录
上交情况 全批全改 批改时间 08-09-09
讲评时间 08-09-09
典型问题记录 13、(3)两地房屋存在差异的原因?15、人类盖房定居有什么意义
纠改措施 自我纠正互相纠正小老师指导教师讲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