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样性(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样性(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

资源简介

课题 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样性 总课时 第2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设计者 吕建忠 授课时间 10.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辨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宗教景观的差异。2.学生能了解宗教景观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世界三大宗教景观差异,了解宗教景观的象征意义,理解世界各地文化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社会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景观,提高自己的综合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 不同宗教(本土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的展开。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世界三大宗教的资料特别是宗教建筑方面的资料,如印度佛塔、日本佛寺、中国佛寺等;收集中国南北方的戏台图片;收集家乡的宗教建筑和戏台方面的图片资料。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引入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类与引导,使学生正确区分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能说说在旅游后给您印象最深的景点有哪些吗? 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什么是宗教景观 提问:什么是文化景观?什么是宗教景观?引导学生看教材,了解“文化景观”这一概念,再由此引出“宗教文化景观”的含义。 阅读图3—36《天主教堂》、图3—37《佛教寺庙》、图3—38《清真寺》,思考:都是宗教建筑,它们相同吗? 掌握相关概念。
三大宗教的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体现了在文化景观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说明了人类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性的。实际上文化景观是极为丰富的,千姿百态的。下面我们以三大宗教文化景观为例,来了解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是如何与别的文化发生融合的,自身又是如何发展或变化的等问题。
依次展示: 图3-35《中国的佛寺》、图—33《印度的佛塔》、图3—34《日本的佛3寺》,并出示两个思考题:1.这三个建筑有何相 活动:1.由学生扮演导游向其他同学介绍中国佛教建筑的形态和构造,再展示印度佛塔和日本佛寺的图片,揭示佛教传播的路线。2.请各小组结合“导游”的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教学过程 不同的宗教景观告诉我们什么? 同和不同之处?2.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同? 绍和上述两个思考题开展讨论,重点讨论形成不同风格的原因。讨论结束后由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交流结果。 通过三个建筑物的比较,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展示图3—36《天主教堂》、图3—37《佛教寺庙》、图3—38《清真寺》 思考:1.从功能上看, 这三个建筑物有什么相同之处 2.天主教堂和清真寺的建筑都采用了哪项技术 你能告诉大家这项技术的优点吗 3.你知道它们的建筑风格分别具有何象征意义吗 通过上述两组宗教建筑物的比较,说明文化的多样性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展示图3-39 《教堂前面的广场》、图3-40《中国北方的戏台》和图3-41《中国南方的戏台》,指导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讨论:1.中国和西方的宗教景观在布局上有何不同?你能试着分析其原因吗?2.中国南北方宗教景观在布局上又有何不同? 你觉得主要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不同? 通过以“各地不同的宗教景观”为案例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了文化的多样性。
我们也来试一试 组织学生“试试”:1.引导学生说说本地的宗教景观,再展示自己制作的关于本地宗教景观的图片及资料的小报或幻灯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确定哪几个是可能有探究价值的宗教景观,并确定几个探究主题,供各学习小组选择。2.指导各学习小组讨论确定本组的探究主题和采用的方法(教师协调,各组尽可能选取不同的主题);组内成员完成具体分工,明确任务,并制定出具体的活动计划。
板书设计 三大宗教与宗教景观-->不同的宗教景观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让我们去探索身边的文化
作业设计 《作业本》P37、1-4
作 业 评 批 记 录
上 交情 况 全批全改 批改时间 10、13
讲评时间 10、13
典型问 题记录 4、石窟寺是宗教文化景观吗?为什么?
纠 改措 施 (1)自我纠正(2)互相纠正(3)小老师指导(4)教师讲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