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帝国新政 课 时 总第63课时课 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吕建忠 授课时间 12.10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学习、练习,掌握基本知识。通过课后活动,加深对“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认识和对唐太宗的正确评价。采用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帝国贞观新政,使学生认识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的进步行改革措施,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终于促成了“贞观之治”。2、体会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唐太宗贞观之治的措施教学难点 唐太宗的“新政”对唐帝国的建立所起的作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图文资料、设计课堂讨论问题。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查找关于唐太宗的相关资料。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导入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每一个朝代就像一个天平,“江山”放在左盘,“老百姓”是秤砣放在右盘,而定盘的星即皇帝,就是天平的指针。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其实就是让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同学们想想,中国历朝历代中哪一个天平是相对比较平衡呢?我们今天就来了解繁荣的――唐朝。 用物质的“天平”来解释抽象的“朝代”(政权统治),通俗易懂,同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创设 隋朝末年,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馨万物以自奉”,“徭役无时,干戈不咠戈”,人民流离失所,民不聊生。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不久李世民基登称帝。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如此积贫积弱的国力,天秤势必一定会发生严重倾斜。 小组探究:唐太宗在治理国家中有哪些新政的,并思考这些政策跟以往比较“新”在哪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民族之间一视同仁。 创设隋末“人烟断绝”的情景,更显唐初治理的艰辛和采取新的统治措施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 思考:你能说出这句话所隐含的意思吗?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重要问题?在君民关系上与以往朝代相比“新”在哪里 从唐太宗的理论基础分析,更容易体会其措施的“新”。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讨论:人们总是爱听表扬,爱表现,而听缺点,让人垂头丧气。唐太宗也是血肉之驱,他听到进言虽然感觉难受,但还是采纳,请问这是 从唐太宗的理论基础分析,更容易体会其措施的“新”。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介绍魏征与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为什么呢?这种君臣关系与以往朝代比较“新”在哪里?过渡 唐太宗善于用人,并且敢于用人,他有一些不可多得的良臣,如:起义将领秦琼,突厥降将阿史杜那尔,李建成的谋臣魏征,长于谋略的房玄龄,临机善断的杜如晦等。但对于如此庞大的唐帝国,显然远远不够,同学们不妨猜猜有什么办法可以笼络人才?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出示科举制图片 探究:隋唐以前用出身或者举荐的方式来选拨人才,而寒窗苦读、满腹经纶的你身处在隋唐,如何让皇帝发现你、重用你? 将学生置身历史情景中,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更深切地感受科举制度的作用。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对中国的政治最大的贡献就是完善了两套制度,其中之一就是刚才所讲的科举制,而另一套就是影响深远的三省六部制。情境:吐蕃赞普松赞干步前来提亲,李世民左思右想,难以决断,遂召集众臣,商议讨论和亲之事,请问从起草到执行要经过哪些部门?补充:在隋唐以前,皇帝之下即宰相,宰相集大权于一身,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有时缺乏监督,就会个人膨胀,如曹操,司马昭 思考:三省六部制跟以前传统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个宰相统率文武百官有什么进步性?三省六部制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各部之间共商国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分工明确,相互合作中又有牵制,改善并加强了秦代以来的中央集权。) 将学生置身历史情景中,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更深切地感受三省六部制度的作用。民族之间一视同仁 表现:以前贵中华,贱夷狄唐朝一视同仁,促进民族大团结。补充:当今中国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探究:结合课本来看看李世民在民族关系上跟以前发生了什么变化?唐朝的民族关系与以往的民族关系相比“新”在哪里? 古今民族关系的比较,拓展学习视野。课堂小结 商人旅客停留,很少出现盗贼,牢狱经常空闲,牛马遍布原野,住宅大门不闭。连年丰收,米斗三四钱。《贞观政要》 唐太宗的新政以后,这个调整国家的天平也渐趋平衡,同学们想象一下唐朝会出现怎么样的景象。 跟课前那张严重倾斜的天平首尾呼应,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展探究(作业) 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你认为唐太宗的治国策略对我们今天治理国家有什么借鉴作用?1、听证会、市长热线、网上信访等—虚心纳谏2、减免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重视“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体察民情爱惜民力3、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公务员考试—科举制度4、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一视同仁作业本:P53第1.6-9题P54-56第16-17题结 束 语 唐太宗是一位有雄才大略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他认识到:国家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须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这种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帝国”——大唐(太宗);“政”——统治措施;“新”——与以往朝代相比;作 业 评 批 记 录上交情况 全批全改 批改时间 12.11讲评时间 12.11典型问题记录 16.(2)这段话的意思。纠改措施 (1)自我纠正(2)互相纠正(3)小老师指导(4)教师讲解帝国新政(贞观之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完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民族之间一视同仁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