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农牧文化的交融 课时 总第68课时课 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吕建忠 授课时间 12.17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2、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4、民族团结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2、学习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宋元时期政权并立及其更替概况;2、知道“澶渊之盟”、岳飞等基本的历史事件与人物;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中国文明发展的区域多样性。教学重点 评价澶渊之盟,归纳农牧文化交融的具体表现。教学难点 农牧文化交融的影响。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及“农牧文化融合的若干史实”。学生:通读教材,收集宋元时期的文史资料。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导入 呈现《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图片。请翻开课本P105。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宋元时期“农牧文化的交融”。 思考:1、看过《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吗?谁知道它们是以中国的哪段历史时期作为背景而创作的?2、你对宋元历史知道多少?说说你知道的人物或文学作品。3、如果要用一个词语形容宋元时期的话,你们觉得哪个比较恰当? 从学生熟悉的影视作品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新课教学 民族政权处于并立状态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板书):游牧民族:契丹(辽)、党项(西夏)、女真(金)、 蒙古(元);农耕民族:汉(两宋)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1、宋元时期有哪些民族建立的政权处于并立状态?2、在这些民族中哪些是游牧民族的代表?哪个是农耕民族的代表?为什么?3、农牧民族之间有没有发生征战?如果有,其结果如何? 通过自学,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从教材中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通过问题与板书,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本时期的政权更替情况。过渡:当时这些各民族建立的政权就在神州大地上较量,谁都想一统天下,所以各个政权之间就有了摩擦,其中在北宋时期较重要的摩擦结果就是签定了“澶渊之盟”。展示澶渊之盟视频。出示北宋皇帝宋真宗、北宋宰相寇准、辽国萧太后、有契丹血统但却自幼接受汉族熏陶的乔峰等图片。 角色扮演:在北宋与辽势均力敌,处于相持状态时,辽提出只要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辽就撤军。关于这样的议和条件,宋真宗说签,寇准说不签,萧太后自然非常乐意,而乔峰也认为签吧。如果你是他(她),请陈述签与不签的理由。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更深切地了解该协议对北宋、辽和普通百姓及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新课教学 民族政权处于并立状态 提示:结合教材P106的观点 小组讨论:评价澶渊之盟。评述:对澶渊之盟的订立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而是要把它放到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分析。如果当时两个政权没有订立协议,那么结果就是战争,战争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最终受害的是老百姓,因此协议的订立对双方都有好处。再说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多个民族和平相处对整个中国发展绝对是有好处的,而且对于我们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生活的交流起了很大作用,中华民族文化正是农耕与游牧民族之间战争与和议中互相碰撞、交流、融合的。(盟约的订立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对宋来说是屈辱的盟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宋王朝与游牧民族之间实力的均衡,盟约的签订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得到发展。)新课教学 农牧文化的融合 过渡:在这样一个政权并立的时期,农牧民族之间在哪些方面出现了融合?我们来看看相关的史实材料(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要求:请同学们运用你们平时积累的知识,发挥集体的力量,四人小组合作来讨论农牧民族之间交融的具体表现。指导: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讨论。 小组讨论:农牧民族之间在哪些方面出现了融合?在教师指导下总结:(1)政治:游牧民族仿效中原王朝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和典章制度。(2)经济:游牧民族仿效宋朝赋役制度,学习农业生产,交流物资。(3)文化:语言文字,社会风俗,文化观念逐渐同化。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出示契丹文字石碑和西夏木活字印本 观察:它们的字形结构与汉字是否相似?这说明了什么? 通过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与能力出示成吉思汗图片 他是谁?他是哪个民族的首领?该民族建立了哪个政权?该政权何时统一中国? 增进学生对英雄人物的认识。评述:文化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不过因为双方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双方地位不是对等的。游牧民族在整个社会发展水平上处于较低层次。而农耕民族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所以游牧民族以征服者身份进入农耕区后,往往被农耕区所同化。农牧文明在相互融合、互相补充过程中,汇成气象恢弘的宋元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新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各民族建立的政权之间既有兵戎相见,又有和平相处、相互交流,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就是各民族彼此交流融合的产物。课堂检测 A组:《社会作业本》P74基础与巩固1-12,15-17,21;B组:《社会作业本》P74基础与巩固1-17,21,阅读与思考22。 落实基础知识。课后拓展 思考: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什么借鉴作用? 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板书设计 农牧文化的交融农牧民族间的和战 农牧文化间的影响与融合 政治 经济 文化教学反思作 业 评 批 记 录上交情况 全批全改 批改时间 12月18日讲评时间 12月18日典型问题记录纠改措施 (1)自我纠正(2)互相纠正农耕民族游牧民族契丹(辽)党项(西夏)女真(金)蒙古(元)汉(两宋)岳飞澶渊之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