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盛世(浙江省嘉兴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最后的盛世(浙江省嘉兴市)

资源简介

《最后的盛世》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1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6-3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供资料,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手段整理资料,了解明清时期的繁华景象,分析、理解出现繁华景象的原因,激发学生对“盛世”的自豪之情。
2、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进行中西方比较,使学生对“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有所察觉,从而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3、通过学生对明清时期社会生活的感受,理解明清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最后的盛世”所包含的历史意义及繁华背后的危机,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2、难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进行整理、分析、比较,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与谈话法、讨论法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中国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二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二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引入中国最后两个朝代明清。
(二)新课探究:
明清的建立,出示如下表格,让学生填写,复习有关明清概况。
明朝 清朝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农业的发展
出示表格明清人口发展基本状况(表格如下),了解明清人口发展基本状况,提问:这一时期人口出现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当时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时间 人口
17世纪 近两亿
19世纪 超三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接着,让学生阅读案例和活动设计,并回忆上一册教材中的知识,讨论“为什么明清时期江南的棉纺织业比较发达”
〔活动〕从民谚的变化中,你能看出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南宋的时候,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江南地区。当时的苏湖地区农业十分发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明清时期,江南的先进棉纺织技术使得种植粮食的人数量减少,从事棉纺织业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从明代开始,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引进中国并逐步推广,为江南地区的农业人口流向手工业生产部门创造了条件。此时湖广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增长很快,除了满足本地粮食需求外,还销往江浙、徽州等地。所以,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手工业的发展
出示明清手工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初步形成明清手工业的直观印象。再让学生阅读教材和图5-58,回答:你能发现什么?(一是以丝绸业为代表的手工业较发达,二是商业比较繁荣,有专门的店铺。)由此导入第三个内容:商业。
商业的发展
商帮的形成
出示电视连续剧《徽商》、《晋商》的有关图片,简单介绍商帮的出现
工商业市镇的出现
请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昆山附近小村庄的变化,方泰镇的出现反映明清商业有什么特点?
国际贸易的发展
让学生观察图5-59、5-60以及英国对中国茶叶需求量变化表和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变化表,讨论出现这些情形的原因。(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工艺精湛,商路发达,因此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社会生活
出示反映明清社会生活的图画,如戏园、茶馆,让学生对当时的生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问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风俗产生了何种影响?
你是如何看待这种变化的?(明清时期也是社会生活发生巨变的时期,服务性行业的兴起是重要表现之一。此外,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市镇的繁华,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社会风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晚明人陆楫的话,反映出当时人们推崇的价值观念。)
〔活动〕女同学说的有道理。我们应该既要勤俭节约,又要科学合理的消费。
在上述基础上,让学生分析同时代西方国家发生的变化,思考:你是如何看待明清盛世的?
西方国家的变化:①工商业兴起,手工工场出现和发展,商人地位提高。
②思想领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诞生,启蒙运动兴起。③西方殖民者开始向海外拓展殖民地。④资产阶级壮大,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并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
如何看待明清盛世的:盛世背后隐藏着危机,最后的盛世。
(三)小结
农业
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湖广熟,天下足。”人口增长迅速。
手工业
丝织业、棉纺织业发达
商业
商帮的形成,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国际贸易频繁。
4、社会生活
各种服务性行业兴盛
这一时期,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四)课堂练习
1、1368年,( )建立了明朝,推翻了( ) 朝 的统治。
2、手工业的繁荣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一些地方的商人资本雄厚,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著名的有( ) 和( ) 。
3、( ) 的繁荣使许多原来的农村发展为工商业城镇。
4、明清时期,( ) 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 )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5、明清时期,中国一些地区的( )发展起来。
A、农业经济 B、工业经济 C、计划经济 D、商品经济
6、在江南地区,( )一带棉纺织业发达。
A、乌江 B、松江 C、镇江 D、湖州
6、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3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7、明清时期中国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产品有( )
A、棉布、茶叶、瓷器 B、玉米、丝绸、茶叶
C、丝绸、茶叶、瓷器 D、瓷器、丝绸、水稻
(五)课后作业
假如你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你会选择什么职业?你的生活会怎样?
六、板书设计
1、农业的发展
人口增加、粮食增产
2、手工业
丝织业、棉纺织业发达
商业
商帮的出现、工商业市镇的形成、对外贸易发达
4、社会生活
各种社会服务业兴盛
七、备课时间
二○○九年三月一日
PAGE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