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横 折
区县: 学校:
基本信息
教材版本 人美版 年级册课 三年级
课 题 横折 授课教师 课时 一课时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北京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解:“中小学书法教育必须以中国传统经典碑帖为基本内容,加强对祖国文字的理解与热爱,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书法艺术审美能力为基本目标,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当融入中国其它传统文化教育。” 遵循“软笔适古,硬笔适今”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以“一课一字,一字多得”为基本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以自主学习为主,讲解横折的写法以及例字“书”的书写要点。在临习中渗透临帖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所学知识阐述本课所学笔画及例字的临写要点。关注学生个性、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体验书法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 2.理论依据: 书法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突破口。几千年来,书法的学习方法不外就是通过对中国经典碑帖的临摹,得以继承和传播。临摹的目的就是从结构到笔画与古人求同求似。根据“先重结构,再重用笔”的原则,首先强调提高眼的观察力,然后才是手的表现力,只有“察之者尚精”,才能“拟之者贵似”。 本课安排学生自主探究,对帖临写,评价反思,渗透临帖的基本方法,逐步解决本课难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和表达。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临摹和创作两个进阶性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理解知识、运用智慧的基础上,能独立洞察并解决小作品在布局和书写上的问题,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任务 目标 基本目标 掌握欧楷横折的基本特征:横稍细、左低右高,竖略粗、向左微倾,折处顿笔明显。
高级目标 渗透临帖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临写例字“书”。
三维 目标 技术目标 掌握欧楷横折的基本特征:横稍细、左低右高,竖略粗、向左微倾,折处顿笔明显。能够运用基本形和辅助线的方法分析“书”字的字形结构,正确临摹“书”字。
艺术目标 古琴引导学生静心;大量作品的欣赏与探究,突出“书”字的重要性及实用性,同时渗透作品格式和落款内容等书法知识;作品实践,检验课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课堂拓展环节让学生初步了解其他书家代表作的风格特点。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之美,提高自主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文化目标 字源导入,汉字演变,适度渗透字源字理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字体的基本特征。强化“硬笔写简,软笔写繁”意识。渗透文化,品读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欧楷横折的基本特征:横稍细、左低右高,竖略粗、向左微倾,折处顿笔明显。能够利用所学,书写“书”字。 解决方法:化繁为简,运用学生易于理解的基本图形,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组织高效的课堂活动,学生变得乐学、善学,让学生享受书法课堂,勤于思考,最终获得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横折转折处形态的把握,形态准确且转折自然。 解决方法:顿笔的方向和力度决定了折的形态。首先,用示意图的对比让学生对横折的基本形产生初步认识,再通过教师示范和要点的讲解加深认识,并让学生进行同步临摹来强化认识,最后学习带有横折的范字“书”,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准备 笔、墨、纸、砚、学案、多媒体课件等。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课程导入 一、了解字义,进入新课 1、播放古琴曲,引导学生闭眼聆听,平心静气。 给大家十秒钟,闭上眼睛,跟着音乐,真正做到内心安静。 2、出示图片 提问: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甲骨文,谁能猜猜这是什么字?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拆分提示:中部代表毛笔,右上部代表伸出的右手,下部代表书写之物。 3、教师出示图片 (书) “书”最早是个动词,就是执笔书写的模样。 “书”字里有什么笔画? 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这个复习笔画——横折,并板书。 学生闭眼聆听音乐。 学生观察图片之后,给出不同的猜测。 学生跟随老师的提示进行猜想。 学生认真聆听。 学生回答: 横 竖 横折 引导学生静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兴趣入手,激发学生起对书法的兴趣,学生在品读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了解文字的创造跟字义有很大的联系。 教师由笔画复习引入新课,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探究新知 二、学习方法,掌握“横折”的写法。 1、学会观察 出示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里的横折和直角尺的图片。 让学生对比直角尺,观察分析横折的特点。接着在横折上出示水平线和垂直线,引导学生借助直线了解笔画的微妙变化。 教师总结:横折是横和竖的复合笔画,横的收笔与竖的起笔结合在一起。横细,左低右高;竖粗,向左微微倾斜;折处顿笔重。 并板书: 2、讲授写法 出示横折的双钩图,播放横折的书写视频,并讲授横折的书写方法。 顺锋入纸;向右行笔,略微倾斜;行笔至横的末端时,提笔向右下按笔;调整笔锋,向下行笔,回锋收笔。 带领学生书空练习。 3、对临 投影下示范横折的书写。 指导学生练习,提出书写要求: 提笔即是练字时,保证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语言提示;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4、解决问题(突破难点) 展示有代表问题的作业。 提问:我们如何解决? 教师示范并讲解: 力度过小——把笔按下去,笔锋充分接触纸面; 力度过大——把笔提起来一些,笔画稍细; 转折方向有误——强调顿笔方向是向右下方; 转折处圆转——折处稍作停顿。 请同学们再次对临。 再次评价,鼓励表扬。 三、小游戏 带着学生玩“谁是火眼金睛”的小游戏,看谁能够快速找出每幅作品里的“书”字。 提问:“书”字都在什么位置? “书”字为什么要在最后? 左面最后一个,就是整篇的结尾。 出示当代书法作品图片验证。 教师总结:“书”经常出现在落款中,这是书法作品的常用格式,“XXX书”指是谁写的。所以书字非常实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 四、一课一字——书 (一)介绍“书”字的汉字演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汉字一开始并不是今天的样子,它是经过了几千年漫长的时间,历经五种字体的演变,才形成的。如: 象形的甲骨文——匀整圆转的小篆——字形扁方的隶书——流畅豪放的草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行书——字形方正、笔画平直的楷书——我们最常用的简体字“书”。 教师忠告:硬笔写简,突出实用性;软笔写繁,突出艺术性。 (二)读贴 1、出示范字“书”, 2、快问快答 提问1:它是外形大体呈什么形状? 提问2:“书”字里有多少个横向的笔画(横折的横也算)? 提问3:横画的方向是怎么样的? 提问4:横画之间的间距呢? 提问5:横画的倾斜方向由哪个笔画决定? 提问6:横画的间距由哪两条横向笔画决定? 出示辅助图形和辅助线,验证学生答案。并且引导学生借助基本形来掌握字的结构,借助辅助线探索多横同时出现的书写规律。 教师总结“书”字的临写要点。 板书:书——长方、平行、等距 (三)对临 教师投影下示范“书”的书写。 学生对比观察后,回答: 横细,左低右高; 竖粗,向左微微倾斜; 横折折笔处是斜的、方的; (怎样形成的?) 斜按顿笔。 学生认真观察横折的书写过程,并跟随老师书空练习。 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示范,调整双姿,然后自己对照字帖临写。 学生分析问题。 学生思考。 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示范。 学生对临。 学生观察图片,快速找出“书”字。 学生回答: “书”字在左面最后一个字; 跟名字连在一起,落款常用形式。 学生认真聆听。 学生认真聆听。 学生回答: 1、长方形 2、有八个横画。 3、向右上倾斜。 4、相等 5、横折的横 6、前两横 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示范,然后自己对照字帖临写。 利用学生的主动参与,帮助学生递进式的建构读帖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横折的行笔路线图和书写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书写过程,加深理解。 通过书空练习,了解横折的行笔过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共同探讨,分析病笔,突破难点。 大量作品的欣赏与探究,突出“书”字的重要性及实用性。 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字体的基本特征。 “硬笔写简”,指的是硬笔要写简化、规范的汉字,突出其“实用性”。“软笔写繁”指的是在软笔书法教学中要以经典碑帖为范本,突出其“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规范地传承祖国的书法艺术。 笔画之间有个性也有共性,使学生了解汉字共性、规律性的要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从而遇到类似的字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 实践 与 作业 讲评 五、书写实践 教师指导学生对临“书”字,提示学生关注双姿和书写要领。个别辅导,纠错,示范。 六、反思 教师询问学生是不是临完就结束了,引导学生用刚才总结的规律来评价自己的书写是否正确。 发小奖品鼓励学生。 教师再次提示正确的书写要点。学生再次对临。 学生自主练习。 学生自评。 学生再次对临。 通过自评,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 利用学生的主动参与,帮助学生建构读帖的意识,并结合教师对临、作业反思,渗透临帖的方法。
作品实践 七、作品书写与展示 1、作品实践: 经过读帖——对临——反思——再对临的过程之后,学生已经对“书”字比较熟悉。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幅小作品。 2、激趣实践: 请同学们在“书”字其他的书体中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写在卡纸的背面。 教师提示一到两种书体的书写方法。 学生书写作品。 在实践中检验课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有灵活应变、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
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 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横折的书写要领,是否按要求完成了小作品。看看谁书写的笔画更标准、更有力度。 以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作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不好的地方指导学生改正。互评时多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 学生欣赏大家的作品,自评、互评。 通过书写“书”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自评,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通过互评,使学生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展示学生书写的“书”字,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课堂小结 八、课程拓展 我们学习了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横折,瘦劲险绝;我们再来看看其他楷书家的横折,颜真卿《勤礼碑》的横折,圆厚、丰腴;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横折纤细轻盈;还有赵孟頫《三门记》的横折流畅、婉通。 九、小结 老师希望大家从小立志学习书法,将来也能成为书法家或是书法爱好者,让我们中国的书法艺术薪火相传! 学生聆听。 初步了解其他书家代表作的风格特点,并且在对比中强化学生对欧楷的风格把握。 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课后反思 (一)晓字理,集腋成裘 中小学书法教育以书写实践为中心,同时也需兼顾审美能力养成和文化学习。而汉字是书法唯一的创作对象,字形结构无不服从于汉字字法。故在小学书法教育中应当适度渗透字源字理知识,这不仅有助于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对培养学生形成汉字美感亦有裨益。通过本课,学生不仅临像,还能学懂,集腋成裘,受益终身。 (二)用图形,化繁为简 书道玄微,针对小学生讲解用笔方法、字形结构若只是语言讲解稍显困难,学生也不易理解。故本课在讲授知识上化繁为简,运用学生易于理解的基本图形,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组织高效的课堂活动,学生变得乐学、善学,让学生享受书法课堂,勤于思考,最终获得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课前充分调研,了解学情,课中针对学生书写中遇到的问题,重点突破,同时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体验快乐学习。
板书设计
横折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