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3

资源简介

教案36
课题:从北伐战争到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北伐的胜利进军,国民党背叛革命和血腥屠杀等历史史实,让学生体会到党为革命和人民付之的行动和作出的牺牲,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崇高革命精神,从而激发对党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惨遭血腥屠杀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从中共二大说起: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而在当时的中国,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力量都十分强大,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仅靠共产党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中共二大认为共产党应该联合全国各革命党派,组成革命的统一战线。
(二)新课教学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确定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设问:1.孙中山会不会同意与共产党合作,为什么?
资料: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不断领导反对军阀的斗争
时间 革命名称 结果
1913年 二次革命 失败后孙中山流亡国外
1915-1916年 护国运动 胜利,袁世凯气急病死
1917年 反对张勋复洋 胜利,段祺瑞再度掌握中失政权
1917-1918年 第一次护法运动 失败
1921-1922年 第二次护法运动 失败
(1)孙中山不断致力于国民革命,但最后大都失败了,迫使他寻找革命的新出路。
(2)五四运动让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
设问:2.第一次国共合作于哪年正式实现(1924年)?合作是不是等于合并?
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孙中山一生救国救民的坚定信念和亲自投身于实践的伟大行动。
大家说:请学生说说与黄埔军校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设问:3.阅读教材P105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说说这所军校与其他军校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
(1)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
(2)军事制度严明,管理制度严格,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加强对学员的革命思想教育,是一所新型的,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学校;
(3)培养了一大批军事、政治干部,对建立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起了重大作用。
(二)北伐战争
请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请学生概述北伐战争,教师作补充
1.北伐战争的原因(目的):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实现全国统一。
2.北伐战争的对象:封建军阀
3.北伐战争的经过:展示地图
北伐经过教师不需讲得太多,只要让学生看了地图有个直观印象,知道从什么地点出发,向哪些方向进军即可。
4.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民革命军特别是其中的共产党人的英勇作战(如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赢得“铁军”称号)。
(2)工农大众的大力支持
5.北伐取得的成就:推动了国民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也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请学生看教材图7-38九江码头)
6.北伐的结果:由于蒋介石的背叛革命,北伐战争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三天时间,共产党员工人领袖,革命群众被杀300多人,被捕1000多人,失踪5000多人。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
1927年4月28日,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
1927年7月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右图就是东北军阀张作霖杀害李大钊的罪证。
就这样,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了。
思考: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为什么会惨遭国民党的血腥屠杀?
(三)课堂小结:
(1)国民党右派,特别是蒋介石投机革命,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
(2)帝国主义的支持,提供反革命经费;
(3)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陈独秀坚持右倾投降主义一再妥协退让。
(4)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
(四)作业布置
《自主学习资源》 第七单元 第三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