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中的变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头脑中的变化

资源简介

教案38
课题:头脑中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现代教育制度在近代中国建立的意义;了解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在近代中国的出现和逐渐被人接受;了解婚姻自由风尚的出现;了解妇女地位在近代中国逐步得到提高的表现,分析思想变化的背景及其原因,理解近代中国物质生产与思想变化的关系,学会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Flash创设情景,阅读图片和案例,并运用比较的方法解读资料,感知近代中国社会人们在“头脑中的变化”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们思想与精神领域深刻变化的观察和探究,感受人类文明演进的步伐。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思想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以喜悦的心情审视和迎接这种变化和迈进。
教学重点:感受人们“头脑中的变化”
教学难点:思想变化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梁祝》配乐flash动画。提问:梁祝的悲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讨论)
引入:封建思想长期存在→清末思想的改变→头脑中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提问:清末以来,人们在思想方面出现了哪些变化?(自学课本)
答:1、科学思想渐入人心
2、民主观念逐步确立
3、妇女地位的提高
图片展示:促进科学思想传播的重大事件。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2、图片展示:为近代科学思想传播作重大贡献的思想家(严复及翻译的著作《天演论》)
3、图片比较:(1)古代私塾(2)京师大学堂(3)1912年初中课程表(4)现在的初中课程
学生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思考回答为什么要变化?(学生讨论)
教师分析补充: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要求,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应当时需要的人才,同时这些人才的培养,又为科学思想的进一步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4、图片展示: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蔡元培等
表演一:(下跪动作)“大人,小的给您请安了。” “罢了、罢了。”
表演二:(握手动作)“王先生,近来可好哇?”“很好,张先生你呢?”“劳您挂念,我也很好。”
表演三:(拥抱动作)“嗨!” “嗨!”“想死我了。” “我也很想你。”“拜拜!” “拜拜!”
分析:称呼和礼节的不同反映出人们在思想上追求平等。
案例一:“娜拉的出走”和文绣的离婚
分析:说明人们追求婚姻自由。
案例二:近代的一则征婚广告
(与古代相比较)
近代 一要天足 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 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
古代 缠小足 无才便是德 聘娶按封建礼仪
分析:追求婚姻自由,对女子要求的变化都有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
案例三:1935年,有关江西妇女节的报道和民国时期的留辫子者
分析:妇女地位的提高和社会进步是一个缓慢的反复的过程。
分析思想变化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补充: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与此同时西方的科学文化和民主思想也开始传入中国,部分中国人开始接触了这些思想,并逐渐的开始觉醒,要摆脱民族危机,首先要唤醒民众的思想。例如鲁迅放弃学医,从事文学思想的传播,他想用自己的笔来唤醒民众愚昧落后的思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提问: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近代有哪些著名人士领导了哪些重大事件?(学生简单回忆并作回答)
教师归纳:中国近代发生的这些重大事件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变化,简单的归纳为:(1)西方文化思想和科技的传入(2)中华民族的觉醒
思考:思想的变化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什么作用?
要求:学生从科学思想、民主观念、妇女地位提高三方面各举一例,说明这此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图片展示:
(1)清代女子服装与民国女子服装的比较。
(2)清代官服与民国中山装的比较。
分析思考:服装的变化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有何关系?
社会调查:向爷爷奶奶或父母调查一下,了解他们过去的衣食住行,与你的日常生活作个比较,看看有哪些变化?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你说我说──
(1)本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你还有什么遗憾?
(四)作业布置
《自主学习资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