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框 青春有格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古代的钱币有什么特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否则就不能成功。运用你的经验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格”?写字的规范、做事的要求等。规格、规范、规则等。1.什么是“行己有耻”?(行己有耻的含义)2.为什么要有知耻之心?3、行己有耻的要求是什么?(如何做到行己有耻)4、怎样做到“止于至善”学习目标对于这些行为你会选择做还是不做?为什么?板块一 行己有耻 1.什么是“行己有耻”?(行己有耻的含义)“行己有耻”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有所不为。 2.为什么要有知耻之心? “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 截止现在,有没有你认为让你羞愧的事情?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如果你不好意思,请看一下书中卢梭的事例。 思考:当我们能够勇敢地说出并认识到那是一件羞耻的事情,说明我们具有什么?什么能力在提高?阅读与感悟P283、行己有耻的要求是什么?(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有人说,我们要守住底线。但早就没了底线,或者说底线被随意地一次又一次突破,又谈何守住底线?可守的底线在哪里? ——白岩松《幸福了吗》 基本意思是最低的限度。事情在能力范围前的临界值。3、行己有耻的要求是什么?(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2)“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这个女孩在做什么?看了视频有何感受?3、行己有耻的要求是什么?(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2)“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3)我们要需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板块二 止于至善【阅读感悟:微尘】P30思考:微尘是谁? “微尘” 已经超越了一种称谓,成为不留姓名无私奉献公益事业的群体、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业的品牌。4、怎样做到“止于至善”(1)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小勇每周都抽空到敬老院做志愿者,陪老人聊聊天,读读报纸,并且一做就坚持了两年时间,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向小勇学习,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 同学甲:他能坚持一辈子,我才不信呢!同学乙:虽然我没做过,但是小勇做了,我也想试试。同学丙:我也当过志愿者,而且去过好多次呢!同学丁:小勇真棒,换做是我,不一定能做到。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左上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右上同学要向童小勇学习,坚持去做,不要半途而废。左下同学是追求至善的表现,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右下同学不能仅仅是羡慕学习榜样,更要努力去做,坚持到底。【做法】以学习的榜样为标尺,检视自己的不足,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探究与分享】P30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你会怎么做?4、怎样做到“止于至善”(1)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2)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而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好。4、怎样做到“止于至善”(1)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2)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3)善于寻找榜样、向他们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译文:杨震四次调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到郡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时,过去他曾推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在做昌邑的县令。晚上,王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能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慎独,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相关链接:慎独】 4、怎样做到“止于至善”(1)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2)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3)善于寻找榜样、向他们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4)“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1.古人云“行己有耻”,要求我们( ) 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能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C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 )①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②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③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④是说每个人都能止于至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A3.“止于至善”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做人守则,下列想法或做法符合“善”的是( ?? )①我讨厌别人叫我“胖子”,也从不给别人起绰号 ②我喜欢别人以尊重友善的态度对我,我也以同样的态度待人 ③谁要是冒犯了我,我就再也不与他来往 ④数学是我的强项,我经常帮助数学成绩较差的同学?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何为“规”,何为“矩”_超清.mp4 品圣贤智慧.mp4 女孩沉迷织围巾,故事很短,却值得人人反思!.mp4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 1.3.2 青春有格.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