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 课 1时 总第 课时课 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曾跟东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主要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重大作用。明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抵御外敌入侵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战史实,进而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收集抗日战争中英雄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国破家亡的苦痛与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与反抗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在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进而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通过历史史实的叙述,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明确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学会以史为鉴,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教学重点 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 抗战胜利的原因教具准备 图片、录像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新课导入 复习日寇侵华的事实,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阅读卡,提出问题:1、“当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推行什么政策?他为什么要推行这样的政策?(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是由其阶级本质决定的。)2、说说这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个政策的推行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气焰,同时也造成了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困难局面。)3、“蒋介石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是如何转变的?”(小组合作)(蒋介石由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到被迫联共抗日经历了一个过程,其主要原因是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体现了东北人民不甘作亡国奴的决心;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的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师:国民党爱国官兵,发动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要求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思考: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说说为什么共产党主张释放,而不主张杀蒋介石?(小组合作)生:略师: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之间已经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两当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师:为什么说西安事变是扭转时局的关键?张学良、杨虎城是千古功臣? 生:西安事变顺应了抗日形势的发展,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成为国民党转向抗日的关键,使国共两党由分裂对抗走向合作抗日,也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张、杨二人作为西安事变的主角,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以民族大业为重,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说他们是千古功臣。 师: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请大家说说全民族抗战体现在哪里?生:小组合作后思考 ①中国军民顽强作战,给日本侵略者一次次沉重打击 ②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开展游击战争,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③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④人民战争的巨大力量 师: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思考:“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抗击外来侵略的过程中,都以失败而结束,为什么抗日战争却能够取得胜利?”(中国军民的顽强作战和华侨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是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军民的顽强作战和华侨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是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指导学生结合图片阅读教材。组织学生参观或瞻仰有关抗日战争的纪念馆、展览室或抗日烈士陵园,或观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录片或幻灯片。在上述学习、考察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 国内: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取得 通过蒋介石政策的转变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探讨,指导学生讨论要结合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不能感情用事,武断地下结论,要据理分析,有科学依据。进而理解党的决策代表着人民的利益,是完全正确的。通过对全民族抗战“全”的讨论,并对抗日战争却能够取得胜利原因的探讨,让学生感受到全民的力量来自大家万众一心,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②国际: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各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中国人民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业设计 自我测评第二题作业本P-73-77:基础与巩固:3、4、5、8、9、10、11综合与运用:第14、17、19题:板书设计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 二、全民族的抗战 1、蒋介石政策 对内坚持“剿共” 、对外一再退让,实行“不抵抗政策”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全民族抗战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教 学 反 思本课让学生探究的问题相对较多,但都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如:蒋介石政策的转变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探讨,全民族抗战“全”的讨论,并对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原因,引起学生积极的探讨,课堂的学习氛围浓厚,学生收益匪浅,同时思考问题的思维也得到提升,思索问题要结合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不能感情用事,武断地下结论,要据理分析,有科学依据。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爱国热情。作 业 评 批 记 录上交情况 批改时间讲评时间典型问题记录纠改措施实验中学教务处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