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资源简介

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能大致描述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线索,明确农耕、畜牧,定居是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②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距今的年代、生活的地区、生活的环境、生活和生产方式。
③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艺术、初步的科学知识、宗教信仰、图腾崇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能初步比较我国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类型。
②通过对比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了解自然环境因素、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对人类生活以及历史进程的影响,感悟并思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知道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③能够从岩画、器物等反映人类早期文化成就的实物资料中观察先民的精神世界。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出土文物图片的分析,体会史前时代的历史是先民不断努力创造的,从中体会到我们的先民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②通过小口尖底瓶的汲水的讲解,培养同学们勇于探究的精神以及对先民的敬慕之情,激发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图片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教学难点: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几种基本观点的理解与分析。
①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和讲述法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给出一组现代和远古相对应的图片,主要反映的是农作物和家禽的演变,让同学们去组队,从而引出下一问题。
【师】:人类为何要栽培这些农作物和驯养这些家禽?
【生】:环境变化和人口增加,仅靠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要求。
【师】: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如何产生的?
【生】:采集业 原始农业
狩猎业 原始畜牧业
【师】:在世界农业和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分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1—12)
【生】: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西亚和中美洲。
【师】: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后,人类生活又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师述】: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定的适合生产的工具,出现了磨制的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这些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如制陶、纺织等;同时促进了农业村落的形成,人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给出相对应的生产工具和陶器,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
【思考】:对比思考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有何主要的区别。
【生】:旧石器时代:采集狩猎为主,使用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为主,使用磨制石器,并且出现了定居。
【承转】:人类出现了定居,也就出现了原始的村落,那么最早的村落会出现在哪里呢?
【师】:给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找出西亚,加深学生的地理观。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1—13古代西亚村落想象图,然后提出一下问题:
1、你们村落是由那些部分构成的?房屋什么样的?
2、你们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从画面上可以看出他们驯养哪些动物?
3、你家有什么家具和生活用具?
4、你怎么和外界往来?
5、定居生活给你带来哪些好处?(引导学生解答)
【承转】:通过考古发掘,发现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远古村落,他们分别是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
【师】: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分别位于中国的什么位置?距今多少年?
(打出图片,让学生通过地图找到两者所在,从而加深学生的地理位置的概念)
【师】:接下来出示河姆渡遗址居民的房屋复原图、稻谷遗存图和黑陶钵图,相应的提出问题,这三幅图片反映了河姆渡居民怎样的生活和生产情况?
接下来再出示半坡遗址的房屋复原图、石斧、鱼钩、纺轮及人面鱼纹彩陶盆图,这些图片又反映了半坡居民怎样的生活和生产情况
(引导学生相应的解答问题,从而对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形成一个对比的观念,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两者之间具有哪些异同点呢?)
河姆渡居民的生活跟半坡居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遗址 生活区域 自然环 境特征 建筑形式 粮食作物 饲养动物 制作陶器 距今时间
河姆渡遗址 长江流域 温暖潮湿 干栏式 水稻 牛 黑陶 约七千年
半坡遗址 黄河流域 寒冷干旱 半地穴式 小麦、粟 猪、狗 彩陶 约五六千年
【相同点】: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建立了村落,过定居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承转】:前面我们讲了新石器时代居民的物质生活,可见他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具有一点的基础,那么与之相对应的精神世界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远古人类的精神世界。
【出示】: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
【师】:1.祖先们还会干什么?(绘画艺术)
2.图中所画事物主要以什么为主?(姿态各异的不同种类的动物。)
3 .这些画面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当时人们的生活主要以狩猎为主,对动物非常了解。)
【出示】:牛角号、山顶洞人的项链、鸟形象牙圆雕、青海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
【师】:1牛角号体现了什么?(原始音乐)
2山顶洞人的项链、鸟形象牙圆雕的出现反映出什么现象?(原始的审美意识萌芽)
3.青海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表现的是什么?(原始舞蹈)
【师述】在新石器时代,人们不但懂得了美,出现了原始音乐和原始舞蹈,而且还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宗教仪式,并有巫师负责宗教活动。
【出示】龙虎堆塑图(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墓葬中发掘出用贝壳堆塑的龙,距今6000年左右,被誉为“中华第一龙”。这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
【出示】半坡出土的小口尖底瓶图
【师】:1.它是用来干什么的?(汲水)
2.这个用来汲水的瓶子为什么被做成这个样子?
3.当把它放入水中汲水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为什么?(当把它放入水中汲水时,它会口朝下,汲满水后,口会朝上。重力平衡原理)
4.这说明了什么?(先民们积累了许多生产和生活经验,形成了科学知识的萌芽)
【讨论】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归纳】①艺术:绘画、音乐、舞蹈、饰物②初步的科学知识③宗教信仰④图腾崇拜
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农业、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古老的村落
精神家园
石镰与陶器
先民的社会生活
先民的精神世界
先民的生产活动
西亚村落、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点
艺术、宗教信仰
、自然崇拜、
审美观念、
科学萌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