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蒙娜丽莎的微笑与“教皇的奶牛”的解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时 蒙娜丽莎的微笑与“教皇的奶牛”的解放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二课 冲破思想的牢笼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蒙娜丽莎的微笑与“教皇的奶牛”的解放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人们在思想上走出中世纪宗教蒙昧和专制的束缚,追求人性 、科学与民主。它围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诞生以及启蒙运 动,向学生展示欧洲由中世纪社会迈向近代社会的思想旋律。“蒙娜丽莎的微笑”主要围绕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以达·芬奇 和莎士比亚为例,阐述了这一时期的人文精神。课文还以《牡丹亭》为例 ,把同一时期中国在文艺领域中的思想突破展现出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教皇奶牛’的解放”主要围绕德国的宗教改革展开,简要地说明了德 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核心观念以及影响。通过宗教形势图,让学生比 较直观地了解新教的产生和发展对天主教会权威的冲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文艺作品,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从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入手,知道以路德为代表的新教的核心思想以及宗教改革的影响和意义。结合图文资料,使学生能够学会利用现在资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体现的人文精神从冲破中世纪的思想牢笼这一角度把握文艺复兴的思想主题。通过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文艺作品,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通过宗教形式图,让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新教的产生和发展对天主教会权威的冲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的学习溶入在学习体验之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宗教改革的影响和意义。难点: 人文精神的内涵。宗教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讲授、讨论活动。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人名作并分析其特点,说说其影响。
板书设计 一、蒙娜丽莎的微笑时间:14---16世纪发生地: 发生背景: 文艺复兴运动 代表人物:达·芬奇 莎士比亚 含义: 意义: 实质:二“教皇的奶牛”的解放 背景宗教改革:代表人:马丁.路德主要主张(核心问题)影响: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主导) 学生活动(主体)
导入新课看图比较 一、蒙娜丽莎的微笑出示科隆大教堂与佛罗伦萨大教堂两幅图片。这两座教堂建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学生对比分析,思考回答。
新课教学自学思考 时间:发生地: 发生背景: 文艺复兴运动 代表人物: 含义: 意义: 实质: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对比分析 出示两幅画。(中世纪的镶嵌画与《蒙娜丽莎》)对比一下这两幅画,你觉得人物的表情有什么不同?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什么含义? 学生仔细对比,讨论回答。
思考回答 出示莎士比亚的人物简介与哈姆雷特的一段话。哈姆雷特的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学生自由回答,相互补充。
重点把握 结合哈姆雷特的话,你认为什么是文艺复兴中的人文精神? 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小结。
名言分析 出示恩格斯说的一段话。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举例说明 同时期的中国也有这样反映人们思想解放的作品吗?以《牡丹亭》所表达的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与欧洲文艺复兴强调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你能再例举类似的一二部作品吗? 学生畅所欲言。
阅读感悟 出示 梁祝有关材料。你们有什么感悟吗? 学生阅图回答。
知识冲浪 文艺复兴中所提倡的“人文精神”,你觉得在现在还有用吗? 学生自由回答。
知识卡 二“教皇的奶牛”的解放出示有关基督教的资料。在基督教占人的生活的主导地位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种颜色来描述生活,那就是灰色。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思考回答。
材料分析 出示天主教会耶稣会章程规定。1、请问你能理解这个材料的基本意思吗?2、你认为在这样的思想下,人们是怎么样的一种生活情景?3、你觉得合理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看书思考 “教皇奶牛”指的是哪个国家?他们为什么要寻求解放?谁是这次运动的领导人? 学生看书回答。
看图说史 出示一张图片。上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1、你知道赎罪券是什么意思?2是谁在出售这种赎罪券?为什么要出售赎罪券?当时主要出现在什么地方?3、那当时的人们是怎么看待这样的东西和这样的行为的?4、有没有人作出反对的表示?5.马丁 路德是怎么做的? 学生读图分析,思考回答。
对比分析 出示教皇与马丁 路德的观点。教皇与路德采取行动的依据有何不同?路德的主张和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有什么相通之处?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回答。
读图思考 出示17世纪初欧洲宗教形势图。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影响? 学生观察地图,思考回答,归纳小结。
课堂小结 出示表格。发生地主要主张影响相同点文艺复兴 运动路德宗教 改革 小组合作完成。
课堂练习 出示课堂练习内容。 学生练习活动。
课外作业 完成作业本的相关内容。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学习这一课,我们认识了达 芬奇和莎士比亚等,但在文学艺术界还有其它很多巨人,请有兴趣的同学回家查找这些人物及其作品的图文资料,粘贴出来让大家共享。
教学反思 文艺复兴是本课学习的关键和基础,只有充分地理解了人文精神,才能理解后面的其他内容。这个部分我的处理策略是从学生可看到、可感受的绘画作品着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知识到概念的认识规律。从形象到抽象: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作品和《牡丹亭》的欣赏,从“人的发现”、“人性的解放”、“人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和概括人文精神。从简单到复杂:“人性”的理解到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从人文精神到对资产阶级文化的理解。教师在本课的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设计情景、资源扩展、组织阅读,观察引导,归纳概括等方面。本课内容属于思想史内容,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学生理解难度大。按一般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学生不容易接受思想史的内容。强化情景式教学,对突破本课重难点会有较大作用。本课课题为“冲破思想的牢笼”,情景设置可以把“牢笼”作为切入点。封建思想及宗教在哪些方面桎梏着人的思想呢?从对人性的压制,人类的自我认识、人对自然的认识、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的想象力、人类的创新性思维等方面。情景设置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
PAGE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