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资源简介

中华民族的觉醒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五四爱国运动的经过及影响。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作用。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启发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现实经验中寻找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资料,准备课堂交流;收集五四运动的资料,制作标语。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新课导入
师:欢迎大家来到历史与社会的课堂,希望同学们都能有所收获!在座的各位包括我在内,都是年青人。年青没什么不可以,因为我们拥有青春和活力。并且我们还有自己的节日,什么节日啊?
生:五四青年节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共青团团歌,会唱的一起唱。
生:唱歌。
【提问】〇“五四的火炬,唤醒了民族的觉醒……”这句歌词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呢?
学生回答:五四运动。
师引入:对,同学们都了解了很多课外的历史知识。(大致讲解一下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
二、新课教学
【展示】 对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提问】某某同学的太爷爷在1914年的春节贴这样一副对联。你能翻译这幅对联吗?辛亥革命后,从城市到农村,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百姓的门户前仍然贴着这种对联,说明了什么?(春联带有强烈的君权思想)
【展示】袁世凯祭孔场景
引导学生分析
【概括】反映当时的统治者和多数中国人都有强烈的皇权思想,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封建的君主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中华民族还没有真正觉醒。中国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
师:面对当时中国社会状况,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现在就请我们大家共同走进新文化运动。
请看视频(看的时候要注意他的语言描述)
【我考你展示】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呢?主要代表人物又有哪些人呢?你能简单介绍这些历史人物作为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历史的贡献吗?
学生回答:略
【提问】从上面对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事迹介绍,同学们可以得出新文化运动包括哪些内容呢?
学生回答: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反对儒家学说,“打倒孔家店”等。
【提问】出示文言文与白话文,两者对比你有何感觉?(诗经)
〇你认为,新文化运动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白话文易慬,能为广大人民接受,便于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提问】新文化运动要彻底打倒孔家店,这样做是否正确呢?
【课堂辩论】新文化运动要不要彻底打倒孔子和儒家学说?
结合教材第100页男女生的两种不同观点,将学生分为正(男)方和反(女)方展开自由辩论。双方各推选3位辩手进行辩论。
学生辩论:略
教师点评:其实,辩题对反方有利,也就是说新文化运动不应该彻底打倒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今天,我不讨论双方同学辩论的技巧。但是,通过辩论,我们要学会如何去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什么是历史的眼光呢?比如说,新文化运动要彻底打倒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有合理之处,它能够冲破儒家思想的束缚,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什么是辩证的呢?就是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好的,也要看到坏的。比如说儒家思想或传统文化,我们要全面地看,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
【叙述】在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的时候,中国又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召开巴黎和会。
【提问】中国有没有参加,以什么身份参加?
对了,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对巴黎和会的期许,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带着期许梦想,我们一同走进巴黎和会。
播放视频《我的1919》
影片中的外交官不畏强权,据理力争。请大家结合影片和你学过的知识回答:
a 中日辩论的焦点是什么?
b 结果怎样?
【回答】略
【叙述】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消息很快传到中国。作为一名良知的中国人,听到这个消息你的心情怎样呢?
生:愤怒
师: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在保持沉默呢?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2,经过
面对中国利益受侵害,面对中国尊严受损失,青年学生最先走出来,发出他们的怒吼!
【展示】 五四运动的相关图片(第一阶段)
图片排列顺序(先排序,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
【提问】年青的学生手里拿着喇叭,高喊什么呢?
生:“取消不平等条约”“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
师:“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争什么,除什么?
生:略
师: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展示】五四运动地势图(第二阶段)
由于谁加入了斗争使五四运动扩散到全国?
五四运动有没有获得胜利?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为什么能拒签?群众的压力,外交官的努力。)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对列强说“不”
3,结果
五四运动两阶段比较(时间,地点,主力军,结果不同)
说明什么问题?
【活动】新闻发布会:请你以一名小记者的身份,为五四运动写一篇报道。(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合作,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等要素。)
学生活动:略
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走在了历史的最前列。请你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青年学生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生:爱国 团结 进步 科学
师:作为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小结】根据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请大家思考一下这里的“觉醒”是什么含义?
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小结,言之有理皆可。
教师归纳: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中国民众的思想,也就是说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真正意义上觉醒。因此,过去很多的仁人志士不断的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比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呢?主要因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于对制度层面的反思,也就是说想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但这行不通,因为民众的思想没有解放,没有先从民众的精神层面进行反思。而五四新文化运动重在对精神层面的反思,唤醒了广大民众的民主和科学意识,工人阶级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把斗争的矛头对准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这就是觉醒。
【小结】: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对比表
【作业】
问题研讨
本节课教师用问题情境方式处理,将学生带入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进行学习,加上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更使情景交融,达到理解深化的意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