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复习提纲

资源简介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1、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2、农耕文明的典型: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黍的国家。
3、大禹因治水有功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4、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
5、西周为维护统治,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
6、商代的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发展的鼎盛阶段。我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方鼎。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7、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七雄——秦、楚、韩、赵、魏、齐、燕。
8、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影响也最为深远。
9、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与普及,成为我国农耕文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10、李冰父子兴建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
11、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开办私学。他创立的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1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国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统一文字(小篆),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秦朝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13、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相争”。
14、汉初实施的“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文景之治”。汉武帝统治时期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汉武帝推行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西汉时期张骞开通的丝绸之路,成为沟通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的桥梁。
15、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曹操基本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后,三分天下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国鼎立:魏——曹丕、汉(蜀汉)——刘备、吴——孙权
16、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为国家的重新统一创造了条件。
17、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世界上最早的指向仪器——司南。
18、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张衡发明地动仪。贾思勰 《齐民要术》。明末科学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技世著。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发明“麻沸散”。明代李时珍编写了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19、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0、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产生于东汉,佛教起源于印度,后来成为我国影响最大的宗教之一。
21、科举制初创于隋代,成为历代最主要的官史选拔制度。
22、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家稳定,周边关系融洽,百姓安居乐业,后人把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23、隋朝大运河自南向北共分四小段: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沟通五水系: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元朝改变了隋朝大运河路线,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新河道与部分原有的河道相连,就形成了现在仍然存在的京杭大运河。元代漕运格局以海运为主,内河运输为辅。
24、唐代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25、唐太宗统治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唐朝中央与吐蕃的政治关系,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
26、鉴真东渡日本不仅推动了日本佛教的发展,而且也传播了中国的建筑、医学等科学技术。
27、“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
28、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使宋朝的文化十分繁荣,但造成了军力不振的后果。
29、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苏湖熟,天下足”。
30、南宋岳飞抗金。绍兴和议是两宋与辽、夏、金签定和约中最屈辱的。
31、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开封的风貌,宋代商业的繁荣冲破了封闭的坊市制度。
32、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3、作为地方行政区划的“省”最早设于元朝。
34、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35、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达到了成熟阶段。关汉卿《窦娥冤》。
36、明朝废除丞相制,创立内阁制。清朝,雍正建立军机处。为维护专制统治,明代帝王先后建立了锦衣卫与东厂、西厂、内行厂等特务机构。
37、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38、利玛窦,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徐光启《农政全书》。
39、明清时期的四大名镇:景德镇、朱仙镇、汉口镇、佛山镇。“瓷都”景德镇。“丝绸之都”苏州。
40、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台湾同归后,清政府设立台湾府。
41、清政府正式册封达赖、班禅。乾隆年间,清政府确立了“金瓶掣签”制度。
42、中国四大古典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曹雪芹《红楼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红楼梦》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历程上的顶峰。
43、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不知不觉中远远落后于世界。
44、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文字狱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45、中国古代各朝更替示意图
蜀汉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魏 西晋

十六国 北朝
东晋 南朝 隋 唐 五代十国 辽、宋、夏、金 元 明 清
初二历史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是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
(一)、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1840——1842)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硝烟,打击了英国在中国的鸦片贸易,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最后,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破坏。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迫使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中法战争
甲午战争(1894——1895) 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林永升等爱国将领先后牺牲,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组成联军侵华,迫使清政府签定《辛丑条约》。
(二)、应该吸取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各阶层人民反抗自救的斗争史
农民起义:
(1)、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运动历时14年,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洪仁玕撰写《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2)、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口号是“扶清灭洋”。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新政),代表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主张用西方科技维护清朝专制统治。主要机构:总理衙门。主要内容: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局,主持建成远东最强大的一支海军——北洋海军;詹天佑主持建设京张铁路;严复翻译《天演论》。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1898年光绪帝接受康有为等维新派建议,进行变法,由于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变法失败,谭嗣同等人惨遭杀害,时人称“戊戌六君子”。
辛亥革命,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他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但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1912年2月清帝退位,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结束。
民国时期的新风俗:男子剪辫,女子废缠足;废除跪拜礼,改行鞠躬礼;废除身份等级制度。
新文化运动(1915——1919),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它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白话文。
五四运动1919.5.4,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主力:学生——工人。中心:北京——上海。
抗日战争(1931——1945)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国历史(1927——1949)
1、1927.8.1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3、红军长征:1934.10瑞金出发——1936.10甘肃会宁胜利会师。1935年,在长征路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华事件:1931.9.18“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1937.7.7“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1937.12南京大屠杀,日军共杀害中国军民30多万人。
5、全民族抗战:
①1936.12.12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②“八一三”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迷梦。
③武汉会战是抗战中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一次会战。
④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对日军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⑤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侵略斗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6、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1949.4.23南京解放,宣告国民党政权的垮台。5月27日上海解放。
四、新中国历程
(一)、1949—1957,新政权的巩固时期:
1、1949.10.1新中国成立
2、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3、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1958—1978,社会主义曲折道路的探索
1、“大跃进”,忽视经济发展规律。
2、1966—1976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毛泽东对形势错误估计而发动的,被林彪、江青加以利用,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的全国大动乱。
(三)、1978—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
4、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政策,成功在1997.7.1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12.20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四)、新中国的外交
1、日内瓦会议:周恩来重申处理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
2、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
(五)、科技成就
1、中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技术的国家,杨利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世界农业作出贡献。
二期课改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提纲
俄德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俄国:17世纪末, 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对农奴制没有根本的触动;1861年,沙皇 实行 ,从此,俄国实现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德国:19世纪中叶,德国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的严重阻碍,后来,“ 宰相” 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大大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请列举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三次王朝战争。
3、日本:19世纪中叶, 幕府竭力维护封建统治,成为日本社会各界斗争的对象;1853年, 国强迫日本“开国”,引发民族危机;由于西方科学知识传入而形成的“ ”家要求在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倒幕运动兴起。1868年, 天皇推行了学习系方的一系列改革,史称 。
从此,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于1894年发动了侵华的
战争。
4、综上:请归纳一下俄德日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相同点:
资本主义在亚、非、拉美的扩张:
1、英国在印度的扩张: 公司是英国在印度的侵略工具,通过这一机构,英国在印度聚敛了巨额财富,促进了英国 的完成,为其 的进行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资本主义在拉美的扩张:新航路开辟后,由于 和 等国家在拉美实行残暴的奴役和掠夺,拉美人民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独立战争,揭开这场战争序幕的是 领导的 革命。前期革命中心在墨西哥,
领导了墨西哥革命。后来,中心转移到南美洲,其主要领导人有
和 。最终,17国独立,为拉美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资本主义在非洲的扩张:禁止奴隶贸易后,西方国家发起了 活动,
会议以后,西方国家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一战前,非洲被瓜分完毕。
两次世界大战:
时间 交战双方 重要战役及转折点 结果和影响
一战
二战
1、第二次科技革命使 和 发展迅猛,工业产值赶上并超过了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各国实力变化使得彼此间竞争更加激烈, 成为各国争霸的焦点。各国在激烈的争夺中积极寻找同盟者,并根据各自利益的需要重新整合,由此,形成了 组成的三国同盟和 组成的三国协约。 成为一战前的“火药桶”,最终, 事件,点燃了这个火药桶,成为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2、德国为避免两线作战制订了 计划,该计划把战略重点放在 线,
主要特点是 ,后来, 战役宣告其彻底破产。
3、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 和 会议。前者,迫使德国签订了 ,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矛盾,但是却为以后的欧洲政治局势的动荡埋下了祸根;后者,签订了关于中国的 ,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 的矛盾。至此,战后世界新格局 体系完全形成。
4、1920年,由美国倡议的 在日内瓦建立,但是,该机构实际上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后来被 取代。
5、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相对繁荣的现象,如美国的 繁荣,但是好景不长,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从 国开始,逐渐蔓延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大部分国家。这次危机有以下四大特点: 、 、
和 。美国采取 渡过危机,英法学习美国,采取 的改革渡过难关,备受危机打击的德日为了摆脱危机,走上了对内 对外 的法西斯道路。
6、面对法西斯的不断扩张,英法采取了纵容侵略的 政策,1939年,英法德等国签订了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 ,后来德国吞并整个捷克。1939年9月1日,德国闪袭 ,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 ,二战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 , 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1942年,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订
, 形成,为打败法西斯发挥巨大作用。1944年,英美联军在 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英美苏召开了二战期间最重要的 会议,确立了战后的新格局。同年5月8日和8月15日, 和 先后无条件投降,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苏俄和苏联:
1、一战中,沙皇俄国屡遭失败,国内危机深重,1917年3月,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 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1917年11月7日, 领导的 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为了打败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维埃政权采取了 政策以适应战争的需要,1921年,苏俄胜利地结束了内战,进入和平时期,该政策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苏俄实施 来替代这一政策,从而巩固了工农联盟。
2、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形成,简称
3、列宁逝世后, 成为苏联最高领袖,他在 的理论指导下,掀起了大规模的 和 运动,经过 个五年计划,到1940年,苏联工业产值仅次于 ,位居欧洲 ,世界第
但是,苏联农业却长期滞后。另外,该领袖错误发动的 运动,给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两次科技革命:
时间 主要内容 影响 文化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战后的当代世界:
1、美苏冷战:二战后,形成以 为首的两大阵营相对抗的两级格局。1947年,美国提出 ,此后不久,又提出 ,美苏冷战全面展开。
进而在军事上走向集团化,形成了 和 两大组织。两次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
2、战后的苏联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 成为遨游太空第一人。战后美国成为国际经济、金融活动的中心,凭借实力推行全球争霸的外交战略,先后发动 战争和 战争。
3、战后,苏联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超越旧体制的框框,苏联经济出现停滞状态。美国的 、 和 ,推动了政府的改革。
4、二战后,西欧走上 道路,1967年, 建立,1993年发展成为 ,1999年 诞生。
5、二战后,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1968年,日本经济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请归纳一下,日本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6、二战以后,亚非拉殖民地掀起了打破世界殖民体系的高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 会议,是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1960年被称为 ,1961年, 诞生,1964年经过不结盟国家的努力, 成立了 。
7、 年,两德实现统一, 年,苏联解体。
8、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国,1948年, 建立,但阿拉伯人拒绝接受决议,从此,巴以冲突不断,成为中东乃至世界矛盾的一个焦点。
9、二战后欧洲第一场大规模的地区性热战是1992年爆发的
10、1990年, 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爆发;2003年,美英发动
战争,推翻 政权。
11、冷战结束后, 发展迅猛,将整个世界在深层次上连成一体,
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12、当今,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森林破坏和环境污染等构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13、1945年成立的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在处理局部冲突、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问它的宗旨是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