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本信息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三至六年级,书法练习指导 年级册课 四年级下册
课 题 《崇山峻岭》集字横幅 参考资料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总纲:“中小学书法教育,必须以中国传统经典碑帖与汉字文化为基本内容,加强对祖国文字的理解与热爱,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书法艺术审美能力为基本目标,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当融入中国其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书法教育教学中,以“总纲”为基本宗旨,以“经典碑帖与汉字文化”为基本内容。以“九大原则、三维目标、一个目的”为基本理念。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简化字、熟知繁体字!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严格遵循“九大原则”,完成“三个目标”,以“一课一字,一字多得”为基本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 学 目 标
任务 目标 基本目标 能够基本掌握“崇山峻岭”几个字的写法,每个字能够写的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高级目标 在初步掌握字形特点和书写要领的基础上,合理搭配创作出横幅的集字作品,初步做到布局美观,章法合理。
三维 目标 技术目标 培养学生立姿书写习惯,站立完成“崇山峻岭”横幅创作,布局合理美观。
艺术目标 基本掌握赵体“山字旁”在书写时的特点,掌握结字变化要领。
文化目标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之美。
教学重点 “山字旁”字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难点 横幅书法作品创作字形大小变化,位置安排。
教学准备 课件,书法展示用品。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学思路 本人教学特色批注
复习 与 导入 4 复习 ppt图片呈现山水画,音频《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描写庐山的古诗,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 汉字中,“山”字做偏旁时,居于字的不同部位也像自然界中的山一样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点。 前面我们学习了独体字“山”,居于字左侧的“峻”字和居于字上部的“嶺”字。回忆一下,他们都是什么形态的? 学生回忆: “山”独体字;“山”字为左偏旁;“山”字为字头时不同的特点。 2、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山”字做字头的字“崇”,学习后我们将创作书写横幅作品“崇山峻岭”。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前两句的内容与我们学习的“山字旁”在不同字中所呈现的形态很契合,这里采用朗诵古诗的形式,既能够体现出课堂所学内容的特点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同时又增加了课堂浓郁的古典氛围。 明确本课内容,提起学生的期望,学生会有一种创作冲动。
新授 示范 , 实践讲评 30 一、“崇”字的学习 (一)、ppt出示图片“崇”让学生感受山字做字头这个字中的形态。 1,提出问题:“崇”字外形是一个什么形状? “崇”字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观察研究得出:整个字上部窄小,中间宽大,下部收缩,整体呈五边形,中部四横间隙均匀。 2、“崇”的每一笔都是怎么安排的呢? 学生叙述崇字的行笔过程。 (二)、教师示范书写“崇”字。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1,临摹“崇”两个。 2,背临一个。 指导重点:“崇”字的结构。 遇到比较普遍的问题,把作业投影到屏幕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让学生对照问题自我修正。 (四)、展示评价,展示书写优秀的作业,自评、互评。 二、“崇山峻岭”横幅书写。 今天,我们学完了“崇”字,下面我们就要用学过的字进行集字创作了。 1 ,出示 “兰亭集序”介绍“崇山峻岭”的意思和出处。 崇山峻岭: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2 , 复习并分析横幅创作的章法布局 自右向左书写,笔画多的字笔画要略细,略大。笔画少的字略粗,略小。正文左侧落款。一般只落姓名。 三,学生创作“崇山峻岭”,教师指导。 指导要点: 字的粗细,大小,高矮要和谐统一,整体布局要协调。 四,作业展示,交流。 展示书写较好的作品,自评互评。 结合字的书写与章法布局进行。 (注:评价以表扬为主。) 引领学生分析“崇”字,从整体结构,到书写细节。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独体“山”字,左偏旁 “峻”字,山字头“嶺”字的基础上对书写“山字头”已经有所认识。要注意下面“宗”字的书写。多横的字,横之间的空间要均匀是强调过很多遍的。 这个环节主要是开拓学生视野。了解所要书写的作品的相关知识。 学生书写作品次数较少,对条幅布局的掌握还要强调,主要结合“崇山峻岭”四个字具体分析。 以表扬为主的讲评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爱上书法。
拓展 提高 3 欣赏毛主席十六字令:“山”书写线条奔,动感强烈。 让学生领略毛主席诗词气势磅礴,豪迈奔放,充满英雄主义气概的特点。书法
课堂 小结 与 下节 预设 3 布置下节课学习内容,回家自学。 增强学生自信。
课后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