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 第四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头脑中的变化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的第四课内容,主要描述的中国近代悄然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国的近代开始于鸦片战争,随着鸦片的输入,西方的工业、科技、文化、生活、制度、思想等也输入中国,中西方文化产生了激烈的交汇和碰撞,使中国上千年相对稳定的社会生活状况开始解冻,发生悄然转变。本课从近代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两大方面入手,展示了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等西方工业文明在中国的传播和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介绍了受辛亥革命和西方文化影响下,人们服饰、娱乐、文化和社会习俗发生的变化;同时通过介绍科举制度的废除,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展示了科学、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和逐渐被接受。课文按照由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由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逐层递进的顺序,展示出一幅丰富的近代社会生活画卷。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科举制度的废除;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意义;了解民主观念在近代中国出现和逐渐接受;了解婚姻自由风尚的出现及其背景;了解妇女地位的逐步提高,理解原因;理解近代 中国物质生产和生活状况与科学思想、现代教育制度的出现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一些中国古代、近代以及现代教育、妇女地位提高等方面的图片和资料,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古代、近代及现代社会精神上的差异,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评价社会生活中精神领域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工业文明的价值和中国近代社会冲击下发生的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以及由此产生人们思想上的深刻变化;感受人类文明演变的步伐,感受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独特性与价值,感受中华文明今天所面临的挑战与复兴机遇;通过这种感受形成正确的文明观。教学重难点 重点: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及产生的深远影响。难点:培养学生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探究活动法。教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不同时代反映人们思想上的变化的图片、资料。板书设计 头脑中的变化1、科学思想广泛传播(科举制度废除,现代教育制度建立)2、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平等称呼、婚姻自由、妇女地位)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主导) 学生活动(主体)导入新课想一想 中国近代哪些重大事件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入? 学生思考回答。新课教学一、教育制度的改变说一说 出示1912年中国初中课程表当时的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过去和现在各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学生对比分析,思考回答。二、 民主观念的影响看一看想一想 看书上P111阅读卡,了解西方新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出示一则材料。分析这则广告在当时的意义。 学生阅读了解。学生思考并自由回答,相互补充。三、妇女地位的变化谈一谈 出示阅读卡的内容——出走的娜拉。你从阅读卡中获取了哪些信息?你又有什么感想?出示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与溥仪离婚的有关报道。对近代中国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仔细阅读,自由发言。学生畅所欲言。课堂练习 自我测评第一题。1、思想观念的变化,会影响到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比较下面这两组服装,说说它们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和人们的思相观念有关系吗? 学生交流并回答。拓展资料 出示有关服装变化的资料。 学生阅读了解。自我总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做大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课外作业 完成作业本的相关内容。向爷爷奶奶或父母调查一下,了解他们过去的衣食住行,与你的日常生活做个比较,看看有什么变化。教学反思 1、课题为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悄然以时间上渐进性,体现出来了,但空间上的局限性没有体现。2、教学要有取舍,可针对学生最有感触的一两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避免面面俱到。3、注意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应避免过于简单的问答或问题问得不明确使学生无从回答。4有古代、近代、现代及未来的畅想,能否来个中西对比,以史为鉴审视变化,可设问:我国古代有那么多世界领先的发明,为什么近代的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如日本动漫在中国流行,米老鼠、史努比……,而中国的孙悟空、哪咤形象在西方又是如何?可以作对比分析。5、剪辩,放足是近代社会风俗改变的典型例子。社会风俗在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的同时,传统观念的力量不可忽视。如缠足在辛亥革命后开始在大城市开展起来,得到人们响应,但是这移风易俗活动在广大农村收效甚微,一直到抗战时期,乡间缠足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可见,社会习俗的更新,改变是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比物质生活变化,要困难得多,老师在教学时应提到这一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