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 第五课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全民族的抗战教材分析 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和“全民族的抗战”两目串联起中国历史上的抗日战争历史。本课内容有两条线索:一是日本侵略者入侵,其野蛮行径是令人发指的;二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起抗战,取得最后的胜利。教材反映了一个主题:抗日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是侵略者早有预谋的,同时,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了解抗战胜利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把本课分为“关注现实、重温历史、回归现实”三个环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历史是把握现在、开创未来的需要。掌握历史史料研读、概括、分析、运用、论从史出等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中国人民的团结抗日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结合现实,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培养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难点: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重要性;认识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活动法。教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抗日斗争的图片、资料。。板书设计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主导) 学生活动(主体)导入新课诗词导入 出示改编的满江红。反映了当前中国民间对日本的一种什么态度? 学生阅读回答。新课教学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阅读教材和阅读卡,思考:当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推行什么政策?他为什么要推行这样的政策?联系以前学的知识,说说这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看图7—62和7—63,结合文字说明,思考:蒋介石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是如何转变的? 出示一.二九运动、东北抗日联军有关的资料与图片。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归纳发言。学生观看了解。西安事变 播放西安事变视频。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 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时事论坛 对待蒋介石是杀还是不杀? 学生各抒己见,说明理由。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出示台儿庄战役图片。学生观看阅读卡107页。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取得了怎样的胜利?出示敌后军民的抗日斗争几张图片。 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观看了解。三、日本帝国主义投降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与台湾回归的时间? 学生思考回答。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抗击外来侵略的过程中,都以失败而结束,为什么抗日战争却能够取得胜利? 学生思考回答。五、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学生讨论,归纳总结。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吗? 学生自由发言。课外作业 完成作业本的相关内容。教学反思 本节课书本上内容不多,需要补充大量的课外知识,这部分内容以老师的讲解为主。我想,如果事先让学生准备,去查找资料,由学生自己讲出来,效果会更好。虽然,在课堂讨论中,同学们积极踊跃。课堂讨论是开展新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课堂讨论我认为有以下好处:首先,是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有些问题,经讨论,思路一下就清晰多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其次,是新教材所提倡的学生主动参与。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还可以调动课堂的气氛。但我也发现个别同学并没有容入讨论之中,或者依附于他人的思考,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讨论是种好办法,更多的是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学生明确的目的,不能坐享其成。在学生自主思考基础上的有效讨论才是课堂需要的,千万不能为讨论而讨论。所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制定合适的讨论题目,更加有效的组织讨论。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避免在学生中出现盲目的民族复仇情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