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 第五课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材分析 本课时以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主题,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侵华事件: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731部队、“三光”政策等史实。教材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令人发指的野蛮行径,揭示了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是早有预谋的。课文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引导学生感受国破家亡的苦难与中国人民决不屈服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与反抗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联系当前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现实,收集相关历史资料,运用历史知识驳斥日本军国主义的谬论,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与鉴别能力。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爱好和平,进一步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日本侵华的主要事件: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建立罪恶的细菌部队731,对敌后根据地进行血腥的“三光”政策的主要史实;注重历史与现实结合,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日本侵华主要事件的学习,认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联系当前某些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以及“历史教科书事件”“东北毒气事件”等,运用历史知识,驳斥侵华日军的荒谬言论,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与鉴别能力;收集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感受国破家亡的苦难与中国人民决不屈服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正义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知道永远牢记血的历史教训;通过历史史实的叙述,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明确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学会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培养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重要历史史实。难点:学会以史为鉴,注重历史与现实结合,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与鉴别能力。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为主,讲授法为辅。教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找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收集有关东北抗日斗争中的英雄事迹。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二、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三、还原历史真相(一)导入新课播放国歌,屏幕显示歌词。1、问:国歌原名是什么?它是谁创作的?明确:《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2、问:歌词中为什么说当时“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明确: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关头。过渡:今天我们就是要重温这段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还原历史的真相。新课教学模块一、历史的再现步骤1、下面请同学们将课本第113页的内容快速地阅读一下(包括本课的导言部分),并在书本里找一找,在1931年9月18日和1937年7月7日这两个日子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明确:1931年9月18日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地点:东北 沈阳 柳条湖。1937年7月7日发生了“七七事变”,地点:北平 卢沟桥。那么,这两次事变的具体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两次事变的视频资料。请同学们务必要仔细观看,看后我们再一起来探讨几个问题。步骤2、播放“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视频。步骤3、问题探讨1、问:这两次事变是由谁挑起的?明确:日本。2、问:日本发动这两次事变在方法上有何共同点?明确:“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方法如出一辙:都是寻找借口,并嫁祸于人,这也是帝国主义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惯用伎俩。3、问:请结合刚才的短片和下面的史料,你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史料一:1927年田中义一组阁,对外加紧侵略扩张。在中国制造了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在“东方会议”上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把侵占中国东北和内蒙古的方针作为最高的国策公开确定下来。史料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席卷日本,对日本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工农业急剧衰退,阶级矛盾尖锐,为转嫁危机,日本统治集团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明确: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这两个事变其实并不是偶然的,可以说是蓄谋已久的。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计划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产生的深刻影响的结果。4、这两次事变有何影响?明确: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全境,开始对中国的局部侵略。(板书:1、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②、“七七事变”,则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它也拉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板书:2、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出示《1941年底日军占领中国的范围》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华北、华东、华南都遭到日军的侵略,其中包括上海、南京等重要城市。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日本从局部侵华演变为全面全面侵华,侵略目标逐步升级。过渡:随着日本的全面侵略,中华民族也开始了苦难的历史时期,在这苦难的历史中,日军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模块二:历史的控诉步骤一:那么日军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呢?请大家阅读课文P114-115,在年书本里找一找。明确: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细菌战、轰炸大城市、扫荡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板书:3、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细菌战、轰炸大城市、“三光”政策)步骤二:下面我们再通过相关短片及图片来看看日军那些令人发指的兽行。(重点介绍南京大屠杀和731部队细菌战)1、播放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片段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血腥大屠杀,连被划定的国际安全区也难逃劫难,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被任意枪杀、刀砍、活埋、焚烧,先后有30万以上中国人在这场浩劫中丧生,三分之一的城市化为灰烬。2、在南京大屠杀中还出现了杀人比赛的报道。出示图片。问:这则报道反映出日本军人对待这种杀人的行经是一种怎样的态度?明确;非常有炫耀赞赏的味道。我们隐隐地感觉到日本军人觉得他们的战争是神圣的,杀人越多越光荣。就连德国人也说这是一架杀人的机器。3、731部队细菌战。日军为了进行细菌战,竟然用中国人的身体代替动物做试验。日军这支臭名昭著的部队就是731部队,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罪行。问:通过对这几组图片的观看,请你谈谈对731部队细菌战的感受。参考:日军进行细菌战,过去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严重罪行,夺去了很多中国人民的生命,现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部分中国人民仍然倍受身心摧残的煎熬,细菌战遗留的武器现在(2003年8月4日,齐齐哈尔发生日军遗弃化学武器毒气泄露事件,造成1人死亡、43人的身心健康严重受损。)乃至将来依然威胁着中国人的生命安全,731部队是一支灭绝人性的部队。 过渡:日军毫无人性的血腥屠杀,使我们原本喧嚣的城市失去了生机,使我们原本安宁的家园化为废墟,使我们原本团圆的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模块三:历史的反省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是罄竹难书的,那么今天的日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过去的行为的呢?首先请大家看下面的三个材料,然后思考一个问题。材料一:东史郎是当年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他为了把历史真实告诉世人,公开发表了在侵华战争期间的日记,其中包括南京大屠杀的材料,因此也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威胁和迫害。材料二:日本右翼的“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这样描述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 ,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这套教科书在日本已被审查通过。材料三: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图片。问:根据以上的三个材料,说说今天日本国内的部分有良知的国民、右翼势力和日本政府对当年的日本侵华战争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明确:部分像东史郎那样富有良知和历史责任感的日本国民对这场战争不断进行反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中国人民谢罪。日本右翼势力对侵华事实拒不承认,还极力标榜自己的行经。日本政府不能真确对待历史,美化侵略战争,支持右翼势力。看来到现在为止,日本还没有真正反省自己的战争行为,日本的态度在亚洲邻国看来日本是一个不太理智的邻居,是亚洲安全和和平的隐患。模块四:历史的感悟1、你是否喜欢日本这个国家?2、在网上我们可以到处看到抵制日货等反日内容,你是怎么看待的? 可以各抒己见,教师点拨:中国反对日本军国主义,而不是日本这个国家;反对日本极右翼组织,而不是日本人。中日两国人民总体上应该是友好的,这种友好往来有着悠久的传统,我们应该巩固和发扬。如:民间对日诉讼中,我们得到了不少日本律师的帮助和日本民众的支持;这次抗震救灾中,我们也得到了日本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支持。至于日货,我想只要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就可以使用。总之“反右翼”不等于“反日”但是,日本的右翼势力还是很顽固的,日本政府很多时候表现的很不理智,我们还是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3、小组讨论探究:你觉得今天的我们应如何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明确:我们热爱和平,更要维护和平。我们需吸取教训,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防建设,积极进行自主创新,建设一支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的人民解放军队伍。 真正重视科教兴国,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我们当代中学生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硬道理。我们要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学会并善于团结合作,要做一个负责任的现代公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结束:我们今天重温历史,不是为了渲染仇恨,也不是为了寻求报复,我们纪念死去的冤魂,是为了铭记他们的不幸,我们纪念死去的亡灵,是为了整个人类的永久安宁,我们要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珍惜我们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教学反思:本课符合新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思想。本课遵循从“现在—过去—现在”的思想,条理清楚,目标明确。在上课的过程中,师生的合作,探究也确实都一一实现预期的目标。导课新颖引人入胜、高潮迭起、结尾余尾无穷让人深思。但是上完这节课后感觉到本课的一个最大的遗憾在于中段,当高潮结束,每个人包括学生,教师都感觉到热血沸腾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很理性的思想。从情感的角度来说,似乎有点转折太突然,当然,教科书内容的安排也是如此,因为这个遗憾就是当前上完这节课后留给我的深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