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时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 第六课 新中国的诞生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述了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的主要经过和史实,是本单元的承前收尾之篇,一代代不屈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过程中终于夙愿以偿,是中国革命的胜利和高潮华章,在本单元乃至本册书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解放战争的史实,理解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信任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了解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中国的诞生。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历史问题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以及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战役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支持的史实,学习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中国的诞生等内容,分析革命胜利的因素,让学生体会到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感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通过新中国诞生的有关材料学习,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艰苦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概况及胜利的原因,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和新中国的成立。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阅读及读图分析法、问题探讨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战役与新中国的诞生的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毛泽东转战陕北——人民解放军保存实力,积聚力量二、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三、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统治宣告覆灭四、新中国成立——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油画《开国大典》,说说该油画所反映的场景。 学生自由回答。 图片能直观反映本课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释疑 1、出示“内战爆发时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表”,请学生估计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并简要说明理由。2、出示“毛 泽 东 转 战 陕 北”材料及图片,提问: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为什么要主动撤离延安? 学生依托教材和自己的理解来思考问题。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目的是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学会全面地分析历史问题。让学生理解这是为了保存实力,寻机歼敌,从而使共产党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释疑 3、播放视频“敌我实力对比的变化”,提问:你预计党中央将作出怎样的战略决策?4、出示“三大战役形势图”及其表格,要求学生认真读图并填写表格。5、出示“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地图”,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说出有关的知识。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完成布置的任务。学生观察地图,阅读课本内容,回答问题。 让学生了解共产党战略决策发生的变化,从而过渡到“三大战役”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联系地图及课本内容来了解相关的知识信息。
合作讨论,归纳原因 提问:中国共产党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由弱变强,彻底打败了国民党。那么 你认为共产党取得内战胜利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讨论思考,归纳其中的原因。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以及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顾历史,情景再现 1、播放视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回答有关问题。2、播放视频“开国大典”,并适当加以解说。 学生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内容回答问题。 通过观看两个视频资料,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当时情况,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意义”: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成果。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历史从此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学生自我小结。 使学生再度感知,深化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反思 针对本课内容较为枯燥,理论性比较强这一特点选取了在一定多媒体的辅助下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影像、采访、图片等直观地感知曾经发生的一幕,弥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不足;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潜在的爱国情和自豪感;通过小组合作搜索、筛选、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顾及了学生多方面的体验与感悟,也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让学生在争论中擦出思维火花,在合作中感受和谐的欢愉和发现的喜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