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上) 第二课 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的欧洲中世纪封建庄园,介绍了封建庄园的构成、规模、结构和生产特点以及农奴的生活和地位,并讲述了欧洲城市的兴起和繁荣、手工业行会的产生及其作用,使学生明确欧洲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同时了解到是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兴起,标志着欧洲封建社会进入了发展时期。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图例“欧洲中世纪庄园”的分析,明确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了解封建农奴制下农奴悲惨的生活和卑微的地位。过程与方法 复习导入,读图分析,阅读讨论,合作探究,课堂练习与小结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工商业的活跃,促使了城市的兴起。城市的繁荣既是封建经济进入发展时期的标志,同时在政治上也使居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和司法审判等特权,对欧洲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难点: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和教师启发相结合。教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基督教有关资料。板书设计 三、 领主的庄园和市民的城市1、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2、城市的兴起和繁荣3、封建经济进入发展时期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主导) 学生活动(主体)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我们来了解进入封建社会后的欧洲农村和城市的情况。 学生思考回答。新课教学领主的庄园想一想看一看,想一想合作探究 出示一幅封建庄园想像图。庄园生活想象: 是哪个阶层的 谁是庄园的主人 人物: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活动:A B C D E F G H 1、庄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2、这样的布局对人们生活有什么影响?3、欧洲中世纪的乡村,庄园主与农奴的关系如何?出示农奴生活的世界的资料与图片。庄园是“世外桃源”吗?在庄园内的人们到底生活得怎么样? 学生观看图片,讨论发言。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合作探讨,归纳小结。城市兴起谈一谈 城市什么时候开始出现 如何形成的?有什么特点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形成在什么时期?如何形成的?当时最著名的城市有哪些?分别以什么最为著名? 学生思考回答。阅读卡议一议 出示阅读卡的内容。为什么“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学生讨论回答。城市繁荣讲一讲 出示一幅图片。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下当时城市的情况。 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 出示几大城市的图片。你能说说这些城市在11世纪兴起的主要原因吗? 学生思考发言。想一想猜一猜 阅读课本60页的课外资料,这位学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1、什么是行会?2、行会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行会代表后来还有了什么权利?出示几张徽章图片。它们是哪些行会的徽章 学生阅读书本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自由回答。我们一起谈探讨 说说中世纪欧洲农奴与市民在生产、生活及社会地位方面的主要不同吗? 学生讨论回答,归纳小结。说一说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是怎样的?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这一时期,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学生阅读书本回答。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你还有什么困惑? 学生自由发言。课堂练习 出示课堂练习内容。 学生练习活动。课外作业 完成作业本的相关内容。教学反思 首先做到了充分重视对教材中图片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对图片资源的分析,提高学生的看和说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并且能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适当的增加图片作为辅助工具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其次,在总结性的问题上如庄园的布局特点和经济特点,城市兴起的原因,在我有倾向性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答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最后能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讲述完农奴生活后及时的补充领主的生活,引导学生树立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创造美好生活的观念。以上是个人认本课做的较好的地方。但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是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人数不多,由此可见,课堂上师生互动这一环节,我还做的很不够。最后在利用农奴和领主生活的对比进行情感教育时,没有站在一个更高层次进行引导教育。以上存在的问题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的地方,力求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将课堂还给学生,创造师生互动的课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