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时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上) 第三课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主题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它按照发展的脉络再现了人类文明的传承,史前时代――文明起源――农耕文明,农耕文明从基督文明、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三个视野角度勾现了农耕文明时代的轮廓,本课就是其中的一个视野角度。教材从人物、宗教、帝国、文明四个角度展现了阿拉伯世界中古时期的辉煌。四个内容紧密联系,人是宗教的创立者、帝国的开拓者,阿拉伯帝国广阔的疆域是孕育阿拉伯文化的沃土,而伊斯兰文明凭借哈里发的征服,帝国疆域的扩张而远播四方,体现帝国的繁华和宗教的魅力。教材先以穆罕默德的生平经历为主线讲述伊斯兰教的创始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再现了当时阿拉伯半岛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特点。对帝国的兴衰只是简略介绍。文化从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一层是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动力,另一层是分析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生平和伊斯兰教的创建,理解伊斯兰教是7世纪阿拉伯社会的选择。通过阅读地图了解帝国的兴衰及其版图疆域情况,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旅行情景教学形式,体会历史人物的作为与时代背景的内在联系。通过自主探究阿拉伯文化,尝试多角度探究阿拉伯文化产生的根源及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阿拉伯的历史,为了解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树立对世界和平的热爱和珍惜。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伊斯兰教的创立以及它在阿拉伯帝国形成过程中的影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会中的作用。难点:阿拉伯—伊斯兰教文明的兼容并蓄。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伊斯兰文明成就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教的创立者、创立时间、地点、教义、影响的扩大阿拉伯半岛的基本统一与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区域、首都、强盛。阿拉伯人的文化成就。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主导) 学生活动(主体)
导入新课视频导入 播放影片命运的宠爱与诅咒。影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可以想象这里曾孕育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古巴比伦文明,见证了阿拉伯文明的辉煌,并成为以前时代世界文明的中心吗? 学生观看回答。
新课教学自主探究学习说一说游一游(阿拉伯之旅)各抒己见看一看填一填想一想想一想说一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沙漠驼铃,走进阿拉伯,探寻1000多年前阿拉伯人生活的足迹——阿拉伯之旅。沙漠就在前方,骆驼正在引颈召唤,我们的阿拉伯之旅就要出发了,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要使我们的旅行更加顺利,出发前我们得先来了解一下阿拉伯半岛的自然环境特征。那谁 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出示地图)第一站:麦加(链接图片并返回)。整个半岛民心思变、暗潮涌动。风云激荡的年代恰是孕育英雄人物的良机. 假如你是那个时代的阿拉伯人,你会怎么办?这个城市里,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传奇人物,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办的吗?视频——《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出示小知识内容。创始人:经典:教徒:教义:第二站:麦地那(链接图片并返回)。麦地那对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有什么重要作用?出示阿拉伯扩张地图。8世纪时的阿拉伯帝国是如何扩张的?第三站:巴格达(链接图片并返回)出示阿拉伯帝国地图。阿拉伯帝国在什么时候被谁所灭? 最后一站:探索之旅这里是“阿拉伯历史文化博物馆”,欢迎同学们的到来,这里有多个展厅,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呢?说说你的原因:(出示阿拉伯文化展厅内容)阿拉伯数字翻译、传播古代著作清真寺建筑清真寺建筑数学、化学、天文、医学(出示相关的资料与图片) 学生阅读地图,讨论发言。学生畅所欲言。学生观看回答。学生阅读书本填写。学生读图讨论,交流发言。学生读图回答。学生畅所欲言。学生观看了解。
讨论分析 出示三则材料。结合材料思考:一个曾经贫瘠、荒凉、干旱的半岛,为什么会在短短的一两百年创造出如此灿烂的文化? 学生阅读讨论,思考回答。
七嘴八舌 出示两句名言。读名言,思考阿拉伯民族对待教育知识的态度对我们的启迪。 学生自由回答。
课外拓展 出示几幅有关战争的图片。曾经的文明被战火所蹂躏,同学们我们在传承文明的历程中,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归纳小结。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你还有什么困惑? 学生自由发言。
课堂练习 出示课堂练习内容。 学生练习活动。
课外作业 完成作业本的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1.设问的深度。教师既不能问得太易,以免失去启发教学的意义;又不能问得太难,以免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在课堂上出示了下列问题:从穆罕默德的话里,你能否分析出伊斯兰教对阿拉伯人的作用?由于缺乏更多的材料,这个问题的难度就太大了,以致学生无从下手。设问应遵循由低到高的原则,对基础知识性的问题,可以单刀直入、一步到位;对综合性的问题,则宜化整为零、层层深入。如果把基础性设问比作画龙,那么综合性设问就起着点睛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不画龙,则无处点睛;不点睛,则功亏一篑。2.设问的广度。不同层次的问题应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基础性设问宜于思维和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综合性设问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像《阿拉丁与神灯的故事》出自哪部著作,是基础性设问;像分析阿拉伯为什么能创造如此灿烂的文化,则属于综合性设问。不同广度的设问,才能拓展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3.设问的方向性。为思而问还是为知而问,这就是设问的方向。如果问伊斯兰教的经典叫什么?这就是为知而问,它只起到复述知识的作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有意识培养以下三种意识(1)要提取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这是科学设问的前提。如为了让学生们了解伊斯兰教创立的原因,采用阿拉伯半岛激烈动荡和变革时期的背景资料,这就是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因为这些材料能激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用于构建学生思维的情境,是有价值的学习资源。(2)要试图萌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思考,鼓励探究。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学习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建构式学习。让学生能基于自己的经验,以自己的思维探索内容,进而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