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书法下册《第1课 包围结构(1)》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四年级书法下册《第1课 包围结构(1)》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一课 包围结构(1)
教学目标:
第一,通过观察分析、练习实践掌握两面包围结构的写法,正确规范地书写“屋、遗、旬、在”4个例字,把握它们的结构特点。
第二,赏析《九成宫碑》拓片,了解其笔划特点、布局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半包围结构中两面包围字的书写特点。
难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屋、遗、旬、在”4个例字,把握它们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演示法与练习法www.renjiaoshe.com
教学手段:计算器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王羲之题扇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画着练字。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市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并不能引起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风舞地写了几个字,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每把一百钱。”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二、观察交流
1出示例字屋、遗,学生观察特点。

总结:这些字都是两面包围结构。
2.出示例字旬、在,学生观察特点。

总结:都是两面包围结构。
3.师总结
包围结构的定义:由内外两部分组成的字为包围结构。包围结构可分为全包围结构和半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又分为两面包围结构和三面包围结构。
三、指导书写
书写两面包围的字时,要根据被包围部分的笔划多少把握好外框的特征,同时要注意被包围部分的摆放位置。有时被包围部分需要“突围”出来。
1.指导屋字书写
A 出示屋字分析图解。

B 学生观察谈发现
C 教师总结(左上包右下。外框上部笔划不宜过长;被包围的部分笔划宜上靠、右展,向右侧“突围”。)
D教师范写、播放视频
E学生临写比对调整——教师巡视
2.指导遗字书写
A 出示遗字分析图解。

B 学生观察谈发现
C 教师总结(左下包右上。下部的横向笔划应向右伸展;被包围的部分笔划宜上提、左靠,向上方“突围”。)
D教师范写、播放视频
E学生临写比对调整——教师巡视
3. 指导旬字书写
A 出示旬字分析图解。

B 学生观察谈发现
C 教师总结(右上包左下。外框右边笔划宜长;被包围的部分宜靠上、靠左。)
D教师范写、播放视频
E学生临写比对调整——教师巡视
4. 指导在字书写
A 出示在字分析图解。

B 学生观察谈发现
C 教师总结(左上包右下。首横较短,偏左;撇画较长;“土”部向右侧“突围”。)
D教师范写、播放视频
E学生临写比对调整——教师巡视
四、 比对调整、书写展评
1.让学生练习十分钟左右,教师再巡视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并结合前面总结的书写特点,及时对学生的书写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
2.教师重点修正其中一个或两个同学的书写,让大家吸取经验。
3.学生进行比对调整,再次修正自己的书写。准备展览、评比。
4.小组评价,互相作业,提出优缺点。
5.展览评比。认为自己写得好的,张贴作品在展示栏上,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价。
6.教师针对书写特点,对大家的作业进行个别评价和总体评价。
五、名作欣赏
九成宫碑
九成宫碑,公元632年立,魏征(zheng)撰文,欧阳询书。原碑在今陕西麟游,但因历代捶拓过多,并经后人剑凿,字迹模糊。现存拓本以宋拓本最为精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