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干旱的宝地一、课标要求:2-7通过典型事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的的第一框内容,是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本框以新疆为案例,阐述了新疆干旱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人们适应干旱环境,并利用、改造自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一主题。本框教学内容丰富,知识性强,重点展示了我国吐鲁番地区古代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明了灌溉系统——坎儿井,由此而形成具有特色的绿洲农业。从而使得绿洲地区人民丰衣足食,并为“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旅提供了宝贵的水源和食物。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水是生命之源,从而增强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水资源的意识,领略新疆人民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创造精神,认识到人类应与干旱环境和谐共存,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义。三、学情分析:随着新课程的展开,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但七年级的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高,而且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很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挖掘教学素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通过实物、地图、视频等一系列丰富的资料,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面地理解干旱的自然环境是如何影响新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案例的学习,初步学会分析以我们新疆为代表的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点,了解新疆作为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措施特点和绿洲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干旱的自然条件是如何影响新疆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锻炼和提高学生利用地图、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案例的学习,体会新疆人民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来适应环境、改造自然,与干旱环境和谐共存,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认识到人类不应成为干旱自然环境的奴隶,而应成为适应和改造环境的主人,从而激发人的创造力,并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五、教学重点及确定依据:重点:新疆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依据:课标。六、教学难点及确定依据:难点:坎儿井的构造和利用。依据:坎儿井比较抽象复杂。七、教学方法:教师讲述法、小组合作法、分类讨论法等。八、教学流程:【新课导入】【出示地图】《中国政区图》了解新疆地理位置《中国地形图》、《新疆地形图》猜字游戏:三山夹两盆——疆。引出课题【提问】从地图上看,新疆给你的印象有哪些?【学生回答】海拔高、干旱、……【提问】新疆为什么这么干旱呢?【学生读图】山地和盆地为主的地形以及离海远的地理位置导致新疆降水稀少,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承转】沙漠连绵的干旱地区,曾被视为“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的地方。然而,居住在这里的新疆各族人民没有被干旱的自然环境所征服,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去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来改造生活,发展生产,并创造和延续了灿烂的文化。【探宝行动】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资料探询新疆的“宝”,请各组派代表汇报探宝成果,形式不限。(提示:“宝”包括地上之宝、地下之宝、自然之宝和人文之宝。)【小结】新疆是个好地方—宝地。(探宝活动:学生从各个角度寻找新疆的各种宝藏。)【承转】这么干旱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宝呢?【播放视频】介绍新疆古老的灌溉系统--坎儿井。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水源,古称“井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吐鲁番是坎儿井的故乡。【出示地图】讲解坎儿井的构造【畅所欲言】坎儿井这样设计有哪些优点?(减少蒸发,节约水源。 避免污染,保证水质。没有暴晒,水温清凉。 自流灌溉,不需动力。)【小结】坎儿井是新疆人民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充分体现,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转】然而,同学们,那么好的生命之泉—坎儿井现在却面临绝境。【补充材料】“生命之泉”——坎儿井面临绝境坎儿井数量:1237个 446个年进流量:6.999亿立方米 1.7亿立方米仅有100多个能正常出水,其他仍在不断堵塞干涸。【亮出你的观点】人们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以机井、水库等现代水利设施代之,坎儿井的维修费用太高,应让古老的坎儿井自生自灭。另一种观点:应加强对坎儿井的保护利用。你认为呢?【承转】正是新疆人民发明和利用坎儿井,使沙漠边缘的片片绿洲,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小结】人类应该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播放视频】 《我们新疆好地方 》情感升华【放飞你的祝福】说说对新疆、对祖国六十华诞的祝福语!九、设计说明:最大的亮点:学生展示得多,学生真正动起来;最大的难点:学生能否理解坎儿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