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复杂多样的地形一.课程标准2—4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课标解读:运用多种地图、各类图片以及视频资源,形象描述我国的地形特征和地势特点。2—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课标解读:通过各种地形特征下,人们社会生活和生产的特点,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因地制宜。二.教材分析第三单元第二课山川秀美分别从地形、气候、河流三方面介绍了我国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本课时复杂多样的地形是学生认识我国自然环境的开始。主要介绍我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及地形地势对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利用,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经济活动以及历史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阐述了我国的三大地形特征——地形多样复杂、山区面积广大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重点是介绍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和西高东低的地势对经济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如何体现人的存在,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则是本课的主旨。同时,本课内容也为第三课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学情分析①知识基础:学生刚升入中学不久,通过近一个月地理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学习了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地形多样后,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把学生对地形多样的认识扩展到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和地势特点等方面,并深入探究中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学习内容逐渐深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②心理特征:A.七年级学生,求知欲旺盛,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B.思维方式以感性认识为主,教师提问的难度要适宜,适当穿插学法指导。C.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四.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1.知道五种基本地形及我国主要的地形单元;2.知道山区的含义和地势的概念;3.知道我国的地势高低起伏大致状况;(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地图了解我们的五种基本地形和地势高低起伏状况;2.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概括出我国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3.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地形对社会经济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从自己生活的地区,了解自己家乡的地形及其主要特点,以及这种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进对家乡的关注和热爱之情。3.培养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五.教学重点1.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及其影响;2.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观念。六.教学难点1.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我国的地形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通过对学生的读图指导,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正确的地理观念。七.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八.教学流程【新课导入】师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将要出示的几张图片,并一一说出这些图片分别反映了哪种地形?多媒体打出图片(高原、盆地、平原、山脉、丘陵)师述:这就是我们前面学过的世界五种基本地形。那在我国能找到这些类型吗?今天,我将带同学们去感受一下中国的地形特点。出示课题:复杂多样的地形【新课教学】一.复杂多样的地形1.出示:《中国地形图》,即教材图3—12,对学生进行读图指导:读图先看图形的标题——图3—12中国的地形,表示这幅图描绘的是中国的地形图。然后再读图例,每种不同的图例各表示什么信息,再根据图例观察注记,并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2.活动:火眼金睛活动任务:请同学们读教材图3—12,完成历史与社会图册60页的填图题。活动要求:两人为一小组,一人从教材图3—12中找出地形单元,另一人填写图册,合作完成。合作完成后,教师请学生汇报活动结果,并在投影仪上动态展示活动结果。按照山脉的走向分,请同学们指出主要东西走向、南北走向、和弧形山脉的名称?【总结】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东西走向 昆仑山脉、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南北走向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山脉是地形的骨架,那么在山脉与山脉之间又镶嵌着其他的地形单元,有哪些呢?教师可举准噶尔盆地的例子,引导学生回答四大盆地、四大高原、三大平原以及丘陵与山脉之间的关系,教师可在投影仪上动态展示。总结并提问:可见,我国山脉众多,又有四大高原、盆地,还有三大平原及丘陵,这说明了我国地形的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过渡:不同地形下人们的生活、生产状况又是如何呢?就让我们一同去看看。请大家先看两张图片。3.出示图片(内蒙古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提问:这两张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地形?这两种不同地形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学生发言)归纳:①地势较低、地形平坦的平原,种植业比较发达;②地势较高的高原地区,畜牧业比较发达。由此可见,地形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问:从上面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给我们什么启示?归纳:我们要树立因地制宜的意识。过渡: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已经学习到不同的地形差异显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那么,在同一地形中,它们又是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来猜一猜这些图片都是我国的哪些地形单元。4。出示图片(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请学生说出对应图片的名称。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在每一种地形内部,景观也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也加剧了我国地形的复杂程度。过渡:我国拥有的这几种地形,其面积差是很大的,你们知道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哪种地形?最小的又是哪种?出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指导学生读圆饼图。先读图形标题,再读注记。二.山区面积广大1.师述:我们常把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我国山区所占的面积。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又说明了我国地形的什么特点呢?归纳: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过渡:我们的家乡衢州的地形也以山区为主,因此山区的发展于否会直接影响衢州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要请你们为我们衢州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2.活动:出谋划策我们的家乡衢州地形以山区为主,山区开发利用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如何对家乡的山区进行开发建设?请你出谋划策!(可以结合小明和小玲的对话进行小组讨论)归纳: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知山区有利也有弊:利——有丰富的资源、发展潜力大;弊——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开发山区时,应尽量发挥其优势。山区虽然交通不便,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这种劣势会逐渐改善,山区发展的潜力是无限的。要因地制宜的开发,这样我们衢州的经济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构建和谐社会。承转: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地形的特点,接下来再让我们一起探讨我国地势的特点。三.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再次出示《中国地形图》,对学生进行读图指导。提问:我们说地图有三要素,这是地图的哪一要素呢?(图例)图例是我们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从这一图例中,你可以从中获取什么信息呢?(引导学生分析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提问:这幅地形图中从颜色相近来看可以大致分几部分?你能不能尝试着把各部分的界限用笔勾勒出来。(引导学生分析出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之前我们说到山脉是地形的骨架,现在我们也发现一些山脉构成了我们阶梯的分界线。过渡: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地势特点,我们来看一种特殊地图—地形剖面图。出示:视频材料《阶梯漫游》。提问:从视频中,我们明显地可以感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下面大家找一找各阶梯分布的地形区有哪些?(可让学生做简单介绍)总结:我们国家地形多样,陆地五种地形都有分布,第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超过了4000米,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同时还包括了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的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是盆地和高原的天下;第三级阶梯的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分布着海拔较低的平原和丘陵。过渡:这种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对我国有哪些影响?出示诗词:虞美人 李煜(南北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北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提问:从诗词中,我们会发现古人描述我国江河都是东流东去的,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我国江河东流的原因?那么你还知道这种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对我国还有哪些影响?【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地形和地势特点,请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作业巩固】1.我国第二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单元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下列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3.将下列地名与其美称连接起来。四川盆地 世界屋脊长江三角洲 鱼米之乡青藏高原 祖国宝岛台湾岛 天府之国4. 下列对山区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山区条件太艰苦,特别是交通不便,所以无法开发建设B.山区虽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所以我们要合理地开发建设山区C.山区有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泉水,是旅游的好地方,所以不用再开发建设了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板书设计】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