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十四节气寒露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十四节气寒露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二十四节气-寒露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注意表达清楚,形式多样。??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交流的习惯。学会肯定他人的优点,并真诚地提出建议。
3.培养交流合作意识、探究创新精神,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认真倾听的习惯,以及探究意识。????
难点:通过汇报展示,了解寒露节气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学习目标。?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10月8日,也就是运动会的第一天,我们在运动场上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有“寒”的寒露节气。上一周我们围绕“寒露节气”开展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是按兴趣分组,然后按活动小组收集资料,接着整理研究成果;最后各小组确定汇报的形式。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收获颇多。这节课我们就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和展示,比一比哪个组的汇报最精彩。大家有信心吗??
2、明确学习要求。?
(一)汇报要求:?
在正式汇报之前,老师向大家提出几点要求:?
?第一点要求是关于说的方面的,在汇报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简洁,表达清楚,形式多样。
第二方面的要求是对于同学们倾听的要求,?
倾听要求:认真倾听,积极交流。如果同学要求你交流互动的时候要积极的参与。?
第三个方面的要求是评价要求:别的组汇报完后,对于优点,我们要给予肯定,如果有建议,我们也可以真诚地提出来。大家把说的要求一起读一遍……大家准备好了吗??
(二)分组汇报展示。?
???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其他组员认真倾听。?那么现在请寒露由来组汇报。
?三、分组展示,汇报学习成果。?
??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其他组员认真倾听。?
寒露由来组:大家好!我们是寒露由来组,我们主要是通过查阅资料对“寒露”二字及节气由来寻根探源。首先请黄欣怡同学给大家介绍寒露二字的由来。?
黄欣怡:大家好,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寒露”二字的由来。请大家看到大屏幕。寒:会意字。外面是“宀”,即房屋;中间是“人”;人左右两边是四颗“草”,看来是个穷人啊,他用草席草垫裹在身上,用来御寒。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接下来请大家看到“露”字。形声,从雨,路声。讲解……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如露水:~水。白~。我的讲解完毕,谢谢大家!?
施润乔:今年10月8日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大家还记得运动会的那天我们穿的短袖,但是阵阵凉风伴着秋雨,下雨我们不得不穿上了秋季外套。可见,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大特点。我们的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师:寒秋组的同学真棒,收集的资料真多!老师要检测一下大家倾听是否认真。谁来说说,今年的寒露节气从哪天开始?(指名学生回答)?????
寒露由来组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知识,相信寒露三候组也不甘落后。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寒露三候组的成果吧!有请寒露三候组的同学。?
寒露三候组:?
组长:大家好,我们是寒露三候组。我们组主要通过观察,收集资料等方式收获了有关寒露三候的知识。下面就有请我们组的成员来展示吧!?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始黄华。”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遍。非常好!?
此节气中寒露风起,人们赶紧躲避,那么在动物身上呢?有一个好处,能把鸿雁给吹来。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古人认为,秋分之前在南方的鸿雁为主,秋分之后,被这股风吹来的就叫“宾”。所以,我们经常说哪股风把你吹来的呀?大概就是由此而来。??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请大家欣赏由我们组收集到的图片。?
?师:听完三候组的汇报,我想考考大家,三候组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节气变化的??
是根据动物、植物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来说明节气变化的。?
师:看来三候组的同学非常地善于观察,善于留心生活。下面有请寒露文学组的同学汇报他们的成果。
寒露文学组同学展示。?
陈馨妍:大家好,我们是寒露文学组。今天我们汇报的是与寒露有关的诗词和农谚。首先我们要介绍的是白居易的《池上》???
农谚:“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
“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
“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
“寒露一到百草枯,薯豆收藏莫迟误——莫迟误。”?
陈馨妍:请问哪些同学记得寒露的诗词、诗句或农谚?可见你听得什么认真。谢谢你!?农谚,是农民从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于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历来是所有文学中的一个具有永恒探讨价值的主题,特别是在中国诗词作品中更是如此。诗人们总是从自然界或自然景观引伸出一些奇思妙想,使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你喜欢寒露文学组的汇报吗?为什么?下面有请寒露养生组的同学来做汇报。??
蒋嘉:大家好,我们是养生组,今天为大家介绍寒露如何养生。?
寒露时节是深秋的开始,天气越来越冷,那么寒露节气如何养生呢?“寒露脚不露”,寒露养生首先要做好足部保暖,饮食要防燥养胃……下面为大家介绍寒露节气养生的几个小常识,做好养生保健就能好好度过寒露。?
厉明珠: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肖方杰:2、适时添衣?
另外,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但是到了寒露时节气候便已转寒,不再适合秋冻了。寒露之后降温幅度会增加,昼夜温差也会加大,这个时候对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和孩子要做好保暖工作,否则很容易着凉。?
骆子航:3、朝盐晚蜜?秋天,尤其是寒露前后开始,空气中的水分逐渐减少,空气趋于干燥,人体同样缺少水,但是,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效应。我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换言之,喝白开水,水易流失,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盐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举三得。?
蒋嘉:4、滋阴润肺??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悦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寒露时节养生跟秋分不一样,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哪些食物是滋阴润肺的呢,下面我们来一一列举吧!?
毛孜灵:银耳:吃银耳有润肺去火的作用,对于出现的火气大的情况有调理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肖方杰:萝卜:胡萝卜富含多种维生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眼睛疲劳、贫血,帮助血液循环。?
毛孜灵:山楂:寒露山楂红。山楂含钙量在秋季水果中最高,每百克果肉中含钙52毫克。?
肖方杰:石榴:石榴捣汁或煎汤饮,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杀虫止痢,可治疗小儿疳积、久泻久痢等。?
蒋嘉:螃蟹:寒露节气吃螃蟹有滋阴散热的功效?
厉明珠:芝麻不仅能养黑发,还有护肤美肤的作用。常吃黑芝麻,干燥、?粗糙的皮肤能变得细致、光滑、柔嫩,从而延缓衰老。
?骆子航:提问:寒露时节的饮食应以什么为宜??
蒋嘉:现在揭示正确答案:寒露时节的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全体成员:谢谢大家?
师:寒露养生组总衣食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养生?相信大家今晚回去就会开始行动了!那寒露时节,全国各地又有哪些民风民俗呢?接下来有请寒露民俗组汇报。?
大家好!我们是寒露民俗组。寒露时节到来的时候,天气干燥,而在我国的南方确是另一番景象,秋雨绵绵阴冷潮湿。因此在我国寒露时节,各地度过寒露的节气的习俗也是不尽相同的。我们组介绍的习俗有:收夏,观红叶,赏菊花,秋钓,登高,斗蟋蟀。?
收夏:古人把‘‘露’’作为天气转凉的表证,每逢寒露,百姓家便忙着把家中所有的凉鞋洗洗刷刷的收起来,因为防寒从脚步开始。夏天的短袖也可以流净收纳,来年再穿。因此,一般,寒露这天,家长都要给孩子买袜,以防孩子夜晚睡觉时露出脚来受凉。?
观红叶: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秋风飒飒,黄护叶红。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京城的枫叶。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名句说的就是这个季节的习俗。?
赏菊花习俗?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古书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与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
秋钓??寒露时节是钓鱼的好时节,因为,进入“白露”以后,天气已逐渐凉爽,水温也下降到鱼类喜爱的温度。此时,饱受了盛夏苦日的鱼儿又开始活跃起来,?四处游弋觅食。尤其在“寒露”,“霜降”节气的晚秋,鱼儿为填肚越冬要贮存食料就显得更加馋嘴贪吃。?
登高??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
北京人旧俗斗蟋蟀??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蟋蟀儿的高潮期。蟋
蟀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蟋蟀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
入冬了。据记载,斗蟋蟀儿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南宋权相贾似道,“少时游博无行”,掌权后尤喜促织之戏,还专门写了一本书《促织经》。据说,明朝宣德皇帝也爱斗蟋蟀儿。?
四、小组评比?
?师:同学们,听完了各小组的汇报,哪个组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给你喜欢的组投上一票吧!(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投票,并说明理由。)?
??小结过渡:同学们,在本次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中,六个小组的展示各有侧重,汇报的形式多样,表达清楚。大家听得也很认真,能肯定他人的优点,并真诚地提出建议。节气时节不仅是自然规律,人类社会也必须与其呼应。古代中国人发现24节气不仅是时间的标记,也是吃穿住行等日常生活意义的安顿。这次我们开展了寒露节气综合性学习活动,也是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大自然,让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