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一、活动背景:???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它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在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小学阶段探究二十四节气的科普知识对孩子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五节气,在4月4日或5日,表示天气晴朗温暖,草木返青。它也是一个文化名词,因为负载着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它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五年级学生的了解,这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传统文化习俗演变到今日在他们心目中已渐渐开始模糊。为了使同学们更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不使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化付之东流,我们拟定了“二十四节气之清明”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带领同学们好好了解并亲自体验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二、活动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的形式了解清明节的来历以及相关的诗文农谚。?????2.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清明节有哪些风俗习惯,至今还有哪些是比较盛行的,哪些渐渐已被人遗忘,更深一步了解传统文化习俗。?3.通过整个活动中交流、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激励他们养成通过不同途径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活动重难点: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的形式了解清明节的来历以及相关的诗文农谚。??3、活动对象:五年级?4、活动时间:十五天??5、活动过程???(一)准备阶段:?1.确定活动的内容?关于清明有很多方面的内容,首先让学生确定好自己要了解的内容以及访问对象,以及这样确定的原因,还有研究解决的方法。?预设问题:?(1)清明节气的时间和来历??(2)过清明的国家有哪些??(3)清明前后人们的服饰的变化??(4)关于清明的诗词、农谚?(5)清明的习俗?(6)清明前后动植物的变化?(7)清明的农作物种植情况?预设子课题:???(1)清明节气的时间和来历?(2)关于清明的诗词、农谚?(3)清明的习俗?(4)清明前后动植物的变化?2.分小组制定活动方案?(1)学生选择自己想研究的课题组成小组,推选小组长,起好组名。?(2)先讨论交流可以怎样研究问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然后在老师指导下填写活动方案。?(3)展示交流每组的活动方案,同学互评提出改进建议,二次修改,制订方案。?(二)实施阶段:??第一步:中期指导??????1.学生工作:?(1)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资料室、博物馆搜集有关资料;(2)向对清明节气知识了解较多的老师或家长进行采访,了解习俗,搜集传说、农谚等;?(3)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给小组长,小组长加以选择,分类整理。?2.教师工作:?(1)指导学生“如何写观察日记”?(2)指导学生“如何实地采访以及如何写采访记录”?第二步:学习并撰写报告??调查结果要以书面形式反映出来,先组织学生交流其写法,然后共同商讨本次调查报告的写法及内容,由组长执笔撰写成文,反复修改后,教师验收。?(三)成果展示阶段?展示一:展示学生的观察日记和采访报告。?如《有关清明的传说》《清明前后动植物的变化》等。?展示二:诗歌朗诵会。?历来关于清明的诗文很多,民谣也很多。要求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诗文、民谣上台朗诵,并评出最佳朗诵奖。?展示三: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同学们制作的手抄报。?将同学们的手抄报进行展示交流,互相传阅,并评选出最佳手抄报奖。?(四)活动评价阶段?展示阶段结束后,组织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总结。要求每个同学分别对本次活动中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