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家务劳动我能行》教案【活动背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上过于依赖家长,普遍缺乏主动参与家务的意识,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从社会大环境来看,一些大学生自理能力差,无法独立生活,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而培养自理能力就要从引导学生学做家务、勤做家务开始。通过家务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和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了解父母做家务的辛苦,让学生认识家务劳动以及做家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通过学生展示自己学习家务技能的过程及成果,述说参与家务劳动的感受和体会,激发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达到培养学生热爱家务劳动并付诸行动的活动总目标。?【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体会父母做家务的辛劳,明白学做家务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从小做家务的必要性。?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兴趣;感受做家务的快乐与不易;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自立自强,并付诸实践。?3.体验目标:培养学生家务劳动的兴趣和主动做家务的意识,锻炼一定的家务劳动技能。?【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懂得家务劳动的意义和从小学做家务的必要性。?【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明白做家务不能只说不做,有认识还要付诸实践。?【课堂准备】?1.针线包、钮扣、菜刀、面板、菜盘、面团、一些水果、一些蔬菜、湿巾、抹布等。?2.拍摄制作《妈妈的一天》小视频。?3.课堂所需幻灯片及视频资料。?4.急救包一个,内装创可贴、消毒纱布、胶布等。用于学生割破手的紧急处理。?【活动过程】?一、认识家务劳动?(一)说辛苦,话感恩。?1.视频播放《妈妈的一天》?视频展示的是班里孩子于丹婕妈妈做家务忙碌一整天的场景。妈妈的一天从做早餐开始,到晚间照顾孩子睡觉为止。展现妈妈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接送孩子上下学,辅导孩子功课,忙忙碌碌,不得消停的场景。表现的是妈妈每天的奔忙和周而复始的辛劳。?2.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或者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3.总结。?师:大家说得很好,孝敬父母,报答父母,要从小做起,要从做家务开始。?4. 板书课题《家务劳动我能行》?(2)谈家务,认识家务劳动?1.师:那么,什么是家务劳动??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家务劳动,是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必须从事的一种无报酬劳动。?2.师:家务劳动包括哪些呢??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家务劳动包括买菜、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照看孩子、购买日用品、清洁卫生、照顾老人或家里的病人;还包括擦玻璃窗、烧水、沏茶、整理书桌、擦拭家具灰尘,浇花、铺床、整理衣柜等等。?【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的目的在于达到“知”,触动“情”。平时学生们可能没有刻意观察过父母怎样做家务,对父母做家务是否辛劳也没有更多深切的体会。学生通过观看父母做家务的视频,感受妈妈每一天周而复始的辛劳。从情感上触动他们,并引发讨论,全面了解家务劳动的内容,充分认识到父母做家务的辛苦,学会感恩。激发学生为家庭承担一份责任的兴趣。?二、家务劳动我该做?(一)讨论感悟?讨论一:父母为什么要做家务劳动?1.师:父母如果不做家务会怎样??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父母不做家务,我们不会做家务,就没有人做家务,这个家就乱套了,饭没人做,衣服没人洗,屋子没人收拾。一些生活必需品不能及时补给,我们几乎没办法正常生活。?2.师总结: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发现,如果一家人都不做家务,我们的家庭将没办法正常运转,我们的家庭生活将陷入一团糟的境地。做家务,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更是义务。那么,作为子女,年纪好像还小的我们该不该做家务呢?我们再来看两则新闻报道。?讨论二:我们该不该做家务劳动?1.看两则新闻报道?报道内容一:《脏衣服寄回家洗,大学生自理能力退化》?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在校大学生不会手洗衣物,多数大学生都把脏衣物送到学校洗衣房或校园周边的洗衣店清洗。更有甚者,直接把脏衣物打包发快递寄回家让父母洗。结论是:当代大学生自理能力严重退化。(新闻报道源自浙江卫视,采用时做了一些删减。)?报道内容二:《“神童”魏永康的故事》?“神童”魏永康从小学习能力超强,成绩异常突出,被称为“神童”。他从小到大吃饭倒水妈妈全包,上大学后妈妈继续陪读照顾他的生活。考上硕博连读后,魏永康必须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因自理能力太差,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进入大学校园一年后,被迫退学。?2.师:看了这则新闻报道,你有什么感想???3.?学生谈感受。?(二)总结升华?师: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确了做家务的目的和意义。板书:?感恩父母??学会担当?提高技能??服务社会?【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全面地认识做家务的意义和目的,明白从小参与和学习做家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他们做家务的兴趣,提高他们学做家务的动力,为后来的付诸行动打好认识上的基础,做好行动上的铺垫。?3、家务劳动我能做?1.引入。?师:那么,我们怎样学做家务呢??师生讨论得出,做家务不能等到长大再学。要克服懒惰和依赖心理,从小就做家务。日常生活中还要不断学习,不断练习。学做家务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师: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咱们现场练一练,学一学,怎么样??2.课件出示活动内容,学生自觉进入活动环节。全班参与,提前分好组,分成八组。?现场活动?第一组擀面皮(6人一组)?6个人合作。2人切面剂,2人按压成型,2人擀成圆饼。相互合作,擀圆,薄厚合适。?第二组学习包饺子(6人一组)?用现成的面皮包饺子,每个人都包,会包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相互合作。不但要包得快,还要包得好看,而且不漏馅儿。?第三组钉扣子(6人一组)各自操作,从穿针引线开始,钉三粒扣子,做到结实,好看,相互学习,并注意安全。?第四组切菜(6人一组)?分工协作,相互学习,把土豆切成丝、黄瓜切成片儿、大辣椒切成块,西红柿切成丁,蒜台切成段。最后装盘。?第五组做蔬菜拼盘(5人一组)?用蔬菜做艺术拼盘(可搭配少量水果)。完成从切到拼的操作。作品有创意,美观,颜色搭配鲜艳,并有一定的速度。?第六组做果盘?(6人一组)?多色水果切块或切片儿,做成果盘。颜色搭配丰富,艺术性地完成摆盘,并有一定的速度。?第七组搓麻花(6人一组)?把现成的拉条面搓成小麻花儿,摆在盘中。?第八组削皮择菜剥皮(5人一组)?一人完成削皮。黄瓜、胡萝卜、土豆削去皮,放在盘子里,保证削皮质量。?一人择豆芽。择去豆芽中的皮,择干净。干净豆芽装在盘中。?一人剥蒜皮。把一头蒜剥掉皮,盛在小碗中。?一人择豆角。豆角掐头去尾择干净,理整齐,盛在盘子中。?一人随时打扫产生的垃圾,擦桌子。?学生活动,老师走进活动现场,分组查看,相机指导,鼓励,评价,并提醒注意安全。?3.活动成果展示。?师:大多数小组的作品已经完成了,各组派代表展示一下你们的劳动成果。?4.展示劳动成果。?5.谈感受。?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分工协作,展示了你们做家务的各种本领,那么,通过自己动手做,通过上这节课,你们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说一说。?【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节课的关键环节,突出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实践性和操作性。通过现场操作来检验学生的家务劳动能力,在实践中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激发学生学做家务的兴趣,体会家务劳动的成就感,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家务劳动能力。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也是实践操作的过程。?四、家务劳动我倡导?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都明白了,也想好了要从今天起,从现在起,学习做家务,那么,咱们逸夫小学的其他同学明白这个道理吗?我提议我们给咱们逸夫小学的其他同学,给你们同时代、同年龄的伙伴们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他们从现在开始,经常做家务,学会做家务。比比看,谁的倡议书写的最棒。?2生写,师查看。?3. 选读倡议书。?4.宣誓仪式?师:大家的倡议书念得慷慨激昂,我想,我们不但要倡议,要号召,还要下决心去做,去实践。让我们一起用宣誓的形式,表达我们做的决心吧!?课件出示宣誓词,学生举起右拳,齐读宣誓。?誓词?我宣誓:从今天起,从现在起,学做家务,勤做家务,报答父母,自立自强,争做勤劳能干的好少年!??5.总结升华?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我们付出的是一片汪洋大海。孝敬父母从做家务开始,从小事开始,从现在就开始。我们的课虽然就要结束了,但同学们孝敬父母,自我成长的行动才刚刚开始。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能不断努力,自立自强,掌握应有的生活技能,成长为一只羽翼丰满的雄鹰。?【设计意图】总结活动和课堂,并向全校同学和全社会的同龄人发出倡议,号召他们都积极行动,加入到学做家务,孝敬父母,争当自立自强好少年的活动中来。不仅自己要做,而且号召身边人也做。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孝敬父母的热情。形式上的宣誓,其实是心理上的承诺。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从我要做,到号召别人也来做。不仅达到了主题升华的目的,更达到了学生情感激发的高潮。??【板书设计】?家务劳动我能行?感恩父母??学会担当?提高技能??服务社会?【教学反思】?社会实践的课堂不是封闭在教室里的,更多的学习是在社会中,在家庭中进行的。学做家务也绝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去花时间做,大胆尝试和实践。课堂能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明白学做家务的意义和重要性,并激发起学生做家务的兴趣。本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明理和激趣两大目的设计和组织。?一、学生学做家务劳动,自立自强,自我成长的主动意识增强了。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交流感受、畅谈体会,使学生学会了反思,学会了感恩,不但体会到了父母做家务劳动的辛苦,照顾子女的不易,同时也唤醒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从情感上调动了他们参与做家务、学习做家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了解了做家务不仅是感恩父母的表现,不仅是必须承担的家庭责任,更是自我成长、走向社会必经的成长之路。?二、本节课的教学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在做家务的活动过程中,每个组的任务虽然不同,但多数小组的任务需要组员合作才能完成。最后的收拾桌子,呈现作品都需要共同去做。一些工具需要共用,一些食材需要共享。所以,学生间必须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家务劳动任务,这都促进了他们间最有效的交流。?三、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课堂中,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一项家务劳动,都有劳动任务,要想完成这些任务是需要动手实践才能完成的。这是一节实实在在的实践课。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调动大脑,协调双手,既要做完,还要做好,更要避免伤害,对于不常做家务,或者才开始学习新技能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复杂的操作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操作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最后,他们都能呈现自己的作品,顺利完成家务劳动任务。在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他们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明白了,劳动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所以,这节课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获得了发展,比较成功。?给予我的思考:下次再上这样的活动课,我要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堂中来。或指导,或评价,或现场教孩子做家务,这些,家长都可以完成。因为,家务劳动的活动主阵地是家庭,家务劳动的主体是家庭成员。那么,学生学做家务的榜样是家长,学生完成家务劳动操作的监督者也是家长。在家庭中,家长言传身教,督促指导,他们才是孩子学习做家务最好的,最直接的引路人。家长参与课堂,更能给学生精神上的鼓舞,技术上的指导,以及情感上的认同,课堂效果一定会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