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聚焦PRED问题,关注国计民生》教学设计湖镇初中 程晓宏【教学内容】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第2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学业考试要求】根据学业考试的要求,主要涉及三个考点:考点39:说明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b)考点40:掌握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c)考点41: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c)【对应课程标准】2-1 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形势。2-2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2-4 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2-5 了解环境问题,知道问题的解决需要自身努力以及通力合作。2-6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相应学情分析】初中九年级学生通过近一学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为数众多的学科知识,当然包括PRED问题的相关知识,基本具备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为正常开展本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理念】1. 以生为本。学生既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客体,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复习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2. 依标施教。这里指的“标”既包括历史与社会学科新课程标准,又包括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复习标准。在复习教学中坚持依据标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感悟观点,践身行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过程与方法方面:认识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形成的过程,学会利用书籍、媒体等渠道收集资料、欣赏漫画的方法,学会利用图像资料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焦点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我国目前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直击当前焦点话题(全球变暖),激发起人们自觉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聚焦PRED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注国计民生)。【教学难点】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懂得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必须相协调。【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图像和资料,做好课件,备好教学展示图片。【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聚焦PRED问题1.漫画导入,诱发兴趣。分别导入涉及人口、资源和环境严峻形势的三组漫画,引起学生对PRED问题的热情和关注,引起学生的兴趣。2.知识梳理,复习巩固。呈现出涉及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不同表格、图表和文字材料等,指导学生回顾、梳理和复习所学理论知识。中国的人口问题我 国 的 人 口 问 题 现 状 影 响 国 策 主要措施⑴人口数量 ,每年净增人口数 。⑵人口素质 。⑶人口日益 。 给我国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 ,影响了我国经济的 。 计划生育 (1)控制 ,降低______ (2)实施____战略,优先发展___事业,提高 .(3)完善 。中国的资源问题我国的资源问题 现 状 影 响 国策 主要措 施 ⑴总量___,人均占有量 ; ⑵科学利用率 ,浪费和破坏 。⑶时空分布 。 严重影响我国 步伐和全面建设____的进程;制约人们_____的提高,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节约资源 ⑴树立 观念;(2)依靠 , __并举。⑶实施 调配,解决区域性短缺。(4)实施____方略,把资源保护纳入___的轨道上来中国的环境问题我 国 的 环 境 问 题 现 状 影 响 国 策 主要措施我国环境问题日益 。__和___是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__、__、____污染是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1)制约我国 ,影响 ,危害 ;(2)威胁中华民族 。 保护环境 (1)树立 意识⑵在保持生态___的同时,防治环境 ___。坚持______ 的方针。⑶加大____建设和____治理的力度3.理性分析,归纳观点。引导学生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四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人口是关键,核心是发展。要使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相联系,就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和谐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____、____的整体;_____是关键因素,实质是___。为什么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在社会生活中,向大自然索取___,排放___。随着___的增长和___的发展,人类对___的需求增加,排放___超过____的自净能力,造成___。如何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___的发展与___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___的开发利用和___保护相协调。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什么发展战略 ____发展战略概念: 既满足___的需要,又不对___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目的: 寻求一条___、____、___相互协调的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求:(1)人与自然__,能够认识到自己对__、__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2)人们必须以很高的道德水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__和___基础。基本原则:_____ 原则_____ 原则_____ 原则第二部分:关注国计民生〇首先聚焦《循环经济促进法》。⑴ 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⑵在学生认识循环经济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关于描绘出“循环经济是一个美丽的圆” 的形象设计。其做法:教师可请一学生用“产品”、“资源”、“再生产品”、“再生资源”等图示在循环经济圆圈图上粘贴。其目的在于加深循环经济这一经济模式特征的理解。⑶ 解析《循环经济促进法》,我践我行,畅所欲言。《循环经济促进法》第10条专门规定了公民应当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合理消费,节约资源。《循环经济促进法》中还明确规定,限制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为贯彻和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要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可以循环使用的?我们能为它们的循环利用做些什么 ?〇其次,聚焦近期时事——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⑴ 让学生认识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概况。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如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即“碳减排”),减缓全球变暖的步伐,从而“拯救人类”。⑵呈现出涉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后分析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和后果(3)呈现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我国正式确定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目标;马尔代夫海底内阁会议;尼泊尔在珠穆朗玛峰内阁会议。(4)情感升华,发出倡议教师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让我们全体起来,用我们的行动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家园”。随后宣布下课。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整体设计围绕着“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展开,其内容是综述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的选择了一些综合性案例,通过对案例的综合性分析,使学生认识三者关系,并最终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本课时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已能对事物有意识地进行综合性分析,已经学会应该从不同角度对事物分析,也已经树立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但对于国家为何坚持这一战略,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具体应用,仍有所欠缺,情感目标也未达成。从教学过程来看,整节课设计线索比较明确,教学环节前后相扣,但遗憾的是在上课时对语句的使用未多加准备,从而出现许多小问题。还有,虽然环节前后相扣,但环节间的衔接也非常生硬,未能做到顺畅自然。从学生主体性来看,在教师角色转换和学生主体性两方面,我做的并不够,结果表现出来就仍旧是学生围着老师转,没有充分体现思考的主动性、主体性。评价方面,学生的回答我大都给予了评价,但评价方式单一,激励效果不理想。经过反思,个人以为,这节课的线索、环节都可以保留,但在评价、细节、新理念呈现中存在的问题我会进行相应的修改与补充,以求得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高。PAGE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