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一:我们生活的世界(复习教案、8课时)(一):地球仪和地图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划分,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纬网及其作用。2、学会制作小型地球仪。3、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的三要素,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4、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教材内容:1、知道地球仪、地图的主要特点和功能(a)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一单元 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2、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c)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的认识学生比较容易搞混,尤其是东西半球,东经西经的划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强调。2、地图的比例尺和地图的方向也有难度,大小比例尺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来说明。3、教学拓展——环球旅行,更好的认识地球仪。4、绘制学校的平面图,也可以让学生绘制家里的平面图,以及自己家附近环境的平面图,强调地图的三要素。教时安排:2课时教、学预设调控对策:考点1、知道地球仪、地图的主要特点和功能(a)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把地球做成一个模型,然后我们就可以把“地球”尽收眼底,这个模型叫做地球仪。(发地球仪)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知道整个地球表面的情况,可以知道自己处在地球上哪个位置,要认识地球仪,从认识经线和纬线开始。1、经线和纬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称子午线。(南北两极,地轴,是否真的存在?)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线,认识他们的形状,指出南北两极,赤道,00经线和1800经线;地球仪上识别:南、北极点;赤道;经线、纬线)经纬线的特点:(长度特点、指示方向)(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2、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3、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1)东西半球:以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PS:往左大,是西经;往右大,是东经。 有00经线的是西半球。(2)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半球。4、中高低纬度的划分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中低纬度 中高纬度00~300 300~600 600~900 300 6005、根据经度相差150,时间即相差1小时计算,……地球仪功能:(1)可以了解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山脉与河流、国家和地区、城市的分布状况。(2)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经纬网),可以确定世界上任何地点的地理位置,也可以分析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特点。6、引入:要找地球上的一个位置,用地球仪不方便,所以,我们要用到地图。地图的“语言”(三要素)比例尺: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类型: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直线式)注意:大小比例尺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 1:100000(10万) 1厘米 表示 1千米以下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 1:1000000(100万) 1厘米 表示 1万米以上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7、方向:定义:表示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除指向标定向法外,还可以根据经纬网来确定方向。……地图上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 、“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地图上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地图上常用的图例符号:判断方法:a 根据经纬网判断(注意经纬网是圆形的,例题说明)b 根据指向标判断(看箭头指的方向)c 没有上面两种,就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自然界其他定向法:根据太阳和钟表的方向;树冠和树轮定向;(用课件演示)地形和地物定向; 北极星定向。8、图例和注记(有哪些常见的图例,让学生从书上的地图上找)定义: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方名称和位置。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叫注记地图的功能:可以详细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和周围的环境,还可以了解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在平面图上还可以利用比例尺量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9、环球旅行(地球仪拓展)目的:通过小组设计航海路线或者陆地的路线,更深入的了解地球仪。要求:从上海出发,环绕地球一周,标出至少5个主要城市极其所在经纬度,并判断再东西半球,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等。方案:把全班分成4组,有一个小组长记录航行路线,一起讨论最好的录像(或者最有创意的路线),可以借助各种交通工具,但要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背投上打出“环游地球80天”的路线供参考。(讨论5分钟,剩下回家完成。)考点2、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c)1、选择合适的地图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区域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区域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2、巧用地图地图有很多种类,不同的地图有不同的用处。其他地图类型:交通图、旅游图、等高线地形图(版图、政区图、旅游图、平面图、立体图、电子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地势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地势起伏越平缓。学会选择地图、阅读地图、运用地图等高线稀疏的地方 地势比较平坦(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 地势比较陡峭(坡陡)等高线由海拔低处向高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由海拔高处向低处凸出 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 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陡崖小结:课堂练习:P3-4(二)、中国的自然和人为环境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面积、地理位置、疆域,濒临的海域和岛屿;2、知道我国行政区的划分;3、知道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地由于地形和气候差异,因而造成自然景观的差异。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4、知道我国黄河、长江的基本特征,理解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了解人类利用自然的得失。5、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运用等各方面能力。6、了解中国的秦岭——淮河分界线,分析中国南北地区的气候。中国南北的气候差异对南北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7、区分我国东西部的范围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了解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教材内容:考点3、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a)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三单元 第一课 第一目 辽阔的疆域考点4、知道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及其(浙江省)位置(a)第三单元 第一课 第二目 行政区划考点5、比较长江和黄河的概况(b)第三单元 第二课 第三目 母亲河考点6、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b)第三单元 第三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综合探究三 游历华夏第四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考点7、分析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c)第三单元 第二课 第一目 多样的地形第二课 第二目 季风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我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单位及人口民族的分布;2、我国地形地势、气候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黄河、长江的主要问题4、季风气候与旱、涝灾害的关系5、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南北气温和降水的特点。6、认识我国东西部的差异了解西部大开发。7、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文体的能力。教时安排:4课时教、学预设调控对策:考点3、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a)1、辽阔的疆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第三位。中国的半球位置特征:(从东西两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两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1)、找出四个端点:最南到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附近。最北到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北纬53°多。最东到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东经135°多。最西到新疆帕米尔高原,东经73°附近。(2)、从经纬度看:(感受我国国土的辽阔。)中国的经纬度位置特征: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49度(约5500千米),绝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南端在北纬4°附近的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北纬53°附近的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经度位置:我国领土东西跨经度62度(约5200千米),最东端和最西端的时间大约相差5个小时。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东经135°多),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附近)。(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2、中国就有广大的陆地,又有辽阔的海域。提问:我国东部濒临哪些海域?有哪些岛屿?(东临四海一洋,岛屿多)3、从我国的海陆位置来看:中国的海陆位置特征:(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上邻国15个;海上相望国家6个;周围海域等)(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4、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见上)考点4、知道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及(浙江省)位置(a)1、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在必要时,国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2、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主要名称和地图上的分布地区。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北京市 京 北京天津市 津 天津河北省 冀 石家庄山西省 晋 太原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辽宁省 辽 沈阳吉林省 吉 长春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上海市 沪 上海江苏省 苏 南京浙江省 浙 杭州安徽省 皖 合肥福建省 闽 福州江西省 赣 南昌山东省 鲁 济南河南省 豫 郑州湖北省 鄂 武汉湖南省 湘 长沙广东省 粤 广州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宁海南省 琼 海口重庆市 渝 重庆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青海省 青 西宁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香港特别行政区 港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 澳门台湾省 台 台北3、找出浙江省的位置,位于长江下游,东临东海。其相邻的省市有: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和福建省。考点5、比较长江和黄河的概况(b)1、黄河:阅读《黄河流域图》(1)、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全长5400多千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2)、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处——河口、孟津,其主要支流——渭河、汾河。(3)、黄河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但一般降水不足。……(4)、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5)、主要景观:黄河第一坝、黄河入海口、开封附近的“悬河”、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等。归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对黄河泥沙的治理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1973年开始,黄河出现了断流,这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还关系到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保护黄河,时不可待!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节约用水,不浪费,不污染水源,各地区应该统一用水,在通过合理地跨流域调水来拯救我们的“母亲河”。2、长江:阅读《长江流域图》(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全长6300多千米,是中国的第一大河。(2)、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处——宜昌、湖口,长江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3)、水利工程——都江堰。(4)、长江给予我们航运、发电、灌溉等诸多的便利。(5)、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防洪工作十分重要。(6)、主要景观:各拉丹冬雪峰、都江堰、虎跳峡、长江入海口等。归纳:森林是地球表面的绿色“地毯”,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防御自然灾害的作用。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比较黄河与长江:黄河 长江源头 巴颜喀拉山北麓 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注入 渤海 东海长度 5400多千米 6300多千米干流流经省区 9个省市自治区 10个省市自治区上中下游分界处 河口、孟津 宜昌、湖口主要支流 渭河和汾河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主要水文特征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上游水力资源丰富;中游多泥沙;下游“地下河”。 巨大的水能;黄金水道;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考点6、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b)展示查看:《中国季风区分布图》和 《秦岭——淮河分界线》1、中国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平原广阔、土地肥沃、降水较为丰富的东部季风区。我国疆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形成了我国各地人民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形成了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2、秦岭——淮河一线对比:项目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气候特点河流特点种植作物居民特色饮食习惯交通工具南北方在人文(社会)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衣食(饮食习惯)住(民居)行(交通工具)等方面。造成南北方人文差异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南北方气候差异大。(气候的差异可以通过等温线图和降水量分布图来了解。)(分析降水量分布图可知:降水分布规律是东南向西北递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较接近秦岭-淮河一线)(分析一月七月等温线图可知: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3、中国东西部差异对比:项目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 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交通经济发展水平东、西部地区差异主要是:(自然环境差异:从地形、气候、水文、土壤、资源方面及总体环境状况比较)(人文环境的差异:从农业与工业经济;人口和城市分布;人才、技术;交通和通迅;资金和市场等)4、交流与互补。加强区域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通过交流,合理进行资源调配,互通有无,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加强区域交流和合作对于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战略措施: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建议等。考点7、分析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c)1、仔细观察:《中国地形图》《中国各类地形面积示意图》《中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有各种不同的地形,地形多样是中国自然环境的显著特点。(1)、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提问:这种地形特点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归纳: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济提供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条件,但山区交通不便,同时由于面积较小,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壮分布。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第二阶梯是高原和盆地,第三阶梯是平原和丘陵。提问: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其他要素有没有影响?归纳: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阶梯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第一阶梯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 高原和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三阶梯 平原和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江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三级阶梯的界线:第一二阶梯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为界;)(第二三阶梯以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脉一线为界。)2、各地气候差异显著,其中季风气候对我们影响最大。(1)、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2)、中国东部广大地区位于季风区内。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的风,被称为季风。季风的形成,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的结果。冬季,大陆因气温低而形成势力强大的高气压,同纬度的海洋气压低于大陆,因此,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夏季,大陆因气温高而形成低气压,而海洋的气压高于大陆,因此,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提问:这里属于什么气候?冬、夏季风吹什么方向?并描述一下对冬、夏季风的感受?亚热带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的偏南风,冬季盛行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吹来的偏北风;夏季风温暖湿润,冬季风寒冷干燥。●我国各地气候差异显著:(分析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a我国东部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青藏高原地区以高原高山气候为主;c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d在各种气候类型中,季风气候对我国影响最大,大多数地区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e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界线: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风底斯山一线为界。(3)、季风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南部和东部地区。哪么,季风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没有影响?请同学们根据你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了解,说说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问: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有利于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易形成旱、涝灾害例题:读我国“沿北纬32°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 B C 。(2)据图看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3)图中A地位于第 阶梯;C地位于第 阶梯。(4)结合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可知:图中A地的气候类型是 ;BC两地位于 区内(季风区或非季风区),气候受 影响大,具有 气候特点。小结:练习:p10-12(三)、世界自然和人文环境: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海陆的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识别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和海峡。能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生存及发展提供的重要作用。2、了解地形类型的特点及重要地形单元名称。认识世界不同气候的千差万别。理解地形和气候的差异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3、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地由于地形和气候差异,因而造成自然景观的差异。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教材内容:考点8.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a)第二单元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考点9.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a)第二单元 第二课 第二目:气象万千考点10.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生活特色并分析其成因(c)第四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位置。2、五种不同类型的地形特点、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3、世界各地气候与自然景观的差异、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4、根据材料判断气候类型。5、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生活特色并分析其成因。教时安排:2课时教、学预设调控对策:考点8、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a)展示:《东西半球图》《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例示意图》1、大洲:陆地可以分为大陆和岛屿。七大洲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州(从大到小排列)。(地图上找七大洲)七大洲分布情况:(1)东西半球图上的分布:东半球——亚洲、非洲、大洋州、欧洲和南极洲的一部分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的一部分(2)南北半球图上的分布:北半球——北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南半球——南美洲、大洋州、南极洲和非洲的一部分(3)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州、南美洲(4)相互间位置分布及各洲间的主要界线:海峡(地图上找连接各大洲的重要海峡)2、大洋: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四大洋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地图上找四大洋)海洋资源丰富。考点9、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a)展示并阅读:《世界的气候图》1、世界气候类型多种多样。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基本特征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中部大部地区,南美洲巴西等地热带沙漠气候 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温带 亚热带 地中海式气候 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美国的东南沿海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温带季风气候 如我国华北、东北,日本和朝鲜半岛等。亚寒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寒带 极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高山气候 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2、按海陆位置划分: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 地中海式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3、在同纬度的大陆东岸和西岸气候差异也十分明显。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对比气候类型 地理位置分布 气候特点 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4、影响气候的因素:气温 降水纬度位置 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 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海陆位置 沿海温差小 近海多,内陆少5、气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考点10.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生活特色并分析其成因(c)区域 典型代表 生活特色 成 因平原地区 湄南河平原美国中部平原与山为邻 法国的卢卡索水上都市 意大利的威尼斯草原人家 澳大利亚干旱的宝地 阿拉伯半岛、波斯湾沿岸国家城市生活 日本筑波法国巴黎小结:练习:P17东经西→东横断山BCAPAGE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