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课件(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课件(25张PPT)

资源简介

8.2.1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利用地图和图表,知道四大早期文明发祥地的地理位置,分析四大早期文明发祥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能结合图文资料,了解文字的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2、掌握从地图、图表和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得出结论的技能。
3、知道四大早期文明发祥地代表性的文明成就,如象形文字、古城等。
【学习重难点】
重点:早期文明发祥地共同的自然环境特征,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难点:如何理解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的具体表现。
一、课前自学
1、请在图中横线上填写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名称。
2、原始农业出现后,人们过上定居生活,就有了 ,后来逐渐发展成人类早期的城市。
3、生活在两河流域的 ,他们最初发明的图画文字,后来逐渐演变为 文字。
4、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在距今 年前后,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古埃及人的
文字,最初是刻在 上的,后来才用芦苇书写在纸草上,形成了 文书。
5、距今4500年前,印度河流域的人们已经学会筑堤、灌溉,最早在世界上种植 ;并出现了早期城市国家,其中最有名的是位于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的 城。
6、大约4000年前,位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 朝的建立,奏响了中华文明的序曲。
二、小组活动
1、各大河流域文明的概况
文明区域 位置 时间 文明遗址 文明成就



时间先后顺序:
仔细观察地图,亚非文明区域的地理分布有哪些共同点?为什么这些地方会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三、目标检测
1.希罗多德认为“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那是肯定   因素对埃及文化的影响。
A.地理环境    B.宗教信仰   C.死而复活的思想   D.金字塔工程
2.西亚文明发祥于两河流域,“两河”是指( )
①恒河 ②印度河 ③幼发拉底河 ④底格里斯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地区是( )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4.公元前2500年前后,印度河流域有一百多座城镇。其中规模庞大,遗址保存完整的是( )
A.乌尔城遗址 B.摩亨佐·达罗城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乌鲁克遗址
5.在早期城市的遗址中,大多有这样一些景观( )
①耕地 ②宫殿 ③街市 ④城墙
A.①②③ B.以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4 页)(共25张PPT)
猜一猜它们分别是哪四个国家的象征性建筑?
两河流域——古代巴比伦
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
恒河、印度河——古代印度
黄河、长江流域——古代中国
四大文明概况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与恒河流域
古埃及
古印度
古巴比伦
距今5500多年
距今5000多年
公元前4500多年
乌鲁克遗址
孟菲斯遗址
摩亨佐 达罗城遗址
城市形成
城市形成
城市形成
国家产生
国家产生
国家产生
图画和楔形文字
象形文字
宗教
手工业、商业产生
农业发达
海上贸易
农业发达
文明区域 位置 时间 文明遗址 文明成就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
——古巴比伦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干旱少雨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河流水量不稳定
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地区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农业发展依靠人们修建的灌溉系统。
4、文字:
1、两河流域的农业生产:
两河流过,依靠修建灌溉系统发展农业
苏美尔人图画文字后来演变为楔形文字
2、城市:
(读图8—17 找出)
乌鲁克、乌尔
3、阶层:
农夫、手工业者、商人、祭司、书吏等
国家政权、有组织的宗教和新的社会秩序
图画文字和楔形文字有什么区别?
图画文字比较直观,容易理解;楔形文字比较抽象,但能更加自由地表达而且传递的信息更加丰富。
两河流域文明的表现
汉谟拉比 是古巴比伦最杰出的国王.他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
《汉谟拉比法典》
乌尔:世界上第一座城市
始建于6000多年前
乌鲁克(约公元前3400—前3100年)居民制造青铜器、陶器,建有巨大塔形建筑物,并创造图画文字
(1)说说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气候、河流)
地理位置:东非 自然环境: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 河流: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尼罗河流域
——古代埃及
孟菲斯遗址
河水泛滥会造成水灾,为什么古埃及人却庆祝尼罗河泛滥呢?
材料:每年的6月,尼罗河刚出现泛滥的迹象,人们就开始喜气洋洋地聚集在河边,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到了8月,当河水终于漫过两岸堤坝淹没大片农田时,人们还要热火朝天地庆祝一番。
河流泛滥,洪水消退,泥沙沉积,在原来田野的土层上便形成一层厚厚的淤泥,为河流带来了理想的肥料。
这说明了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古代埃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所以,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
埃及象形文字



距今6000年
埃及的纸草文书
万物终消逝,
金字塔永存!
——阿拉伯谚语
距今5500年前后,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小国,约5000年前,统一的古埃及产生。
古埃及的象征—— 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温暖湿润
定期泛滥
肥沃
整个南亚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代印度
地理位置
南亚
雅利安人入侵建立国家
公元前2500年出现城市国家
前6世纪起半岛逐渐统一
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再次分裂
人们修筑堤坝,灌溉农田,种植棉花,饲养牛羊,进行海外贸易。
摩亨佐.达罗城
梵 天
婆罗门(第一等级)
吠 舍(第三等级)
刹帝利(第二等级)
首陀罗(第四等级)
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掌握神权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种姓制度
至今仍有较大影响
古代印度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
古代印度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就产生于古代印度。
人们通常所说的阿拉伯数字,其实是印度人的发明,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方。
古代印度的航海事业也非常发达,他们的商人和马可波罗一起,引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黄金渴望”。
大约771年,一位印度学者把一篇数学论文带到巴格达,其中包括从0到9十个数字,后来这篇论文被翻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发现了印度数字的优点,于是就在帝国内推广应用。以后,阿拉伯人通过西班牙人把这种印度数字传入欧洲,并传播到世界各地,这就是我们所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
大约4000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王朝-----夏朝。
甲骨文
城墙
神庙
宫殿
街市
公共设施
作坊
古代城市想象图
早期城市与现代城市相比,它们有什么异同?(结合课本106页文字材料)
早期城市与现代城市都具有一定的范围,但早期城市规模较小,城墙不仅作为边界,而且具备军事防御功能,现代城市一般没有城墙。
早期城市与现代城市都有公共设施,但现代城市的公共设施更为复杂。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与恒河流域
古埃及
古印度
古巴比伦
距今5500多年
距今5000多年
公元前4500多年
乌鲁克遗址
孟菲斯遗址
摩亨佐 达罗城遗址
城市形成
城市形成
城市形成
国家产生
国家产生
国家产生
图画和楔形文字
象形文字
宗教
手工业、商业产生
农业发达
海上贸易
农业发达
共同现象
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文明区域 位置 时间 文明遗址 文明成就



请在图中指出四大文明区域的位置
这些文明大致位于哪个温度带上?早期人类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是什么?
(1) 20°N -40°N(北温带),邻近大江大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灌溉水源充足,水资源丰富
(2)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生长,适宜人类生存,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
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成为人类文明发源及形成的先决条件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与
恒河流域
大河流域的
文明发祥地
长江与
黄河流域
阶级的分化、国家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都是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时间先后: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长江、黄河流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