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 2007中考指导[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衢州 2007中考指导[下学期]

资源简介

2007年初三社会思品中考复习计划和建议
龙游三中 周胜军
今年是我市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第二次中考,尽管是第二年,但新情况、新问题仍然摆在了我们面前。首先是思想政治改成了思品,其内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次是历史与社会个别知识进行了调整,再次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因此我们还得整装待发,全力以赴。谈到如何复习,每位初三老师心中都有一本经,尤其在座的不少同行都是老初三了,论经验,谈水平,都值得我学习,今天受我们教研员委托,作为龙游学校的一名教师代表,在此谈谈本人一些初浅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复习的大致几个阶段
1、落实考点
从历年中考来看,社会政治突出特点是“求知识,活能力”,新课程实施以来的首次中考试卷,绝大数试题属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试题根基在于基础知识,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只不过需要学生按命题要求对所学知识适当地重新组织、结合或迁移。因此我校社政备课组的几位位老师一致认为第一段复习的重点就在于夯实基础知识,要使学生熟悉教材知识点,让学生对基础知识、重点问题能够有一定的记忆。因此复习过程中,我们根据《考试说明》逐一进行落实,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和知识的交叉点,计划用一个半月时间完成该轮复习。
2、聚焦热点
社政中考命题的时代性、创新性、智行结合性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决定了吃透时政热点是中考的重要一环。对此我们以市教研室编的《热点透视》为蓝本,逐个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家乡的发展变化,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对时政内容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注意挖掘热点中的隐性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阶段估计用时一个月左右时间。
3、综合训练
这个阶段主要是精选相应的练习让学生操练,由前两个阶段的听、读为主过渡到以练为主,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材料与问题的应变能力,教师重视练习讲解,同时注重解题技巧的指导。在这阶段所用的练习一般都应以综合练习为主,包括块综合和中考传真模拟。
4、查漏补缺
中考前半个月左右,在每次传真模拟练习的讲解中及时补充一些新的热点,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及学生掌握地薄弱环节,做到及时提醒,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问题和对策
在平时复习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粗粗归纳一下主要有:①知识理解不到位,掌握知识缺乏系统性;②学生审题能力欠缺,解题能力差;③学生被动学习多思维不活跃;④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盲目抄书或移植书中同类题答案,对此我们老师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呢?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初浅看法。
1、端正认识,要适时教育和引导学生,提醒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开卷考试并不是什么都有的抄的,对知识的把握关键是理解和综合运用,让学生首先在思想上引起重视。
2、重视复习方法的运用
(1)梳理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我们首先需把各章节、各块知识按条目顺序进行梳理,然后对章节间历史与社会、思品两大块内部进行横向和纵向梳理,对这两门学科间有联系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链条。如①我国的自然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②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与我国的内外政策;③我国古代文明史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等。这种方法无论在复习基础知识,还是在讲时政热点时,都是常用的方法,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把握。
(2)比较法。让学生对两个事件或两个史实谈联系谈区别,如果老师事先未有过分析归纳,学生第一次碰到,这对学生来说肯定难度很大,即使写出一两点,也肯定概括不完整。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多去思考,把资料中未出现过的可比事件去梳理下,然后拿出来让学生去思考,从而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多让学生思考,才能使学生学会思考。
(3)专题法。对这一方法,本人认为着重还是放在时政热点的复习当中,效果会更好,时政热点本身就是突出某一主题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帮助学生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
审题:教师在讲解练习或试卷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选1—2道典型题目谈审题技巧如:①读懂题意,归纳出中心;②找出关键语句;③读全题目;④按题目要求答题、解题:①对较难题,书中找不到答案的非选择题,要求学生一定要做,不管他写多少,在讲解前老师先听听学生的想法,促使学生动脑筋、去思考,而不是让学生“等、靠、要”。②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学法指导,我们练习中不少题目答案存在繁、长、偏等情况,对此我在讲解中从不照搬照抄,而是加以简化,提炼出其中心意思告诉学生,让学生感觉到答案虽然书上找不到现成的,但并不难以概括,动动脑子,可以想的到。③认真搞好每次试卷分析,对于一般的练习,可以有选择的讲,对于月考、模拟考试题,可以有针对性的讲,特别对一些新颖的题目更是如此。④以题为例,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讲完一题后,再进行回头看,想一想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用这些知识点来答题,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
4、积极构建和谐课堂,创建师生心理相容的交流平台
复习课是枯燥乏味的,就如天天在炒冷饭,人总是喜新厌旧的,加之春天这一萌动的季节,社政课又大多排在下午,学生听课收效可想而知。对此我也经常思考这一问题,怎样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复习中也作了一些有意识的尝试:如复习某一知识点时我会插进一个故事,引入一个笑话,联系校园内的一种现象,时政中的一个热点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如有时感觉到自己在搞一言堂,又渴又累,临时改变一下复习方法,让学生来讲解一番。复习过程中偶尔有点小插曲这对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缓解一下沉闷的课堂也不无坏处。
三、个人随想
1、勤能补拙
多年初三把关老师,经验不可谓不丰富,刚刚任教初三的虽无经验可谈,但缩小差距的最快捷径在于“勤”,勤学、勤做、勤钻、多请教,照样可以赶拼老教师,何况每年中考新的因素不断涌现,作为多年初三的老教师同样不能掉以轻心。
2、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一个备课组肯定胜过你一队的思维,备课组的几位老师平时相互交流,请教指导,甚至坐下来进行几次深度会谈,毫无保留地谈自己的设想或把了解到新信息、碰到的新题目推荐给大家,这对提高每个人的教学都是件很有作用的事,我们备课组的几位老师可以说既竞争又合作,在教学效果上获得了共赢。
3、理顺关系。社政课少,时间少,又是开卷考,在学校本学科一直是“二等公民”,而作为课任教师要想提高成绩必须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是师生关系,在学生前面多作思想工作,多教育引导,让学生重视你这门课;二是处理好与班主任的关系,要让他给你一定的时间,在学生面前也美言几句,让学生重视你。
4、精选精练。
社政练习不在多,而在精,够用就行,我从不鼓励学生去买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但一定用的,就必须买,中考前几套摸拟试卷是关键,中考前意向性复习资料的编写整理对学生应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联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考场如战场,中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社政开卷考,不仅仅是考学生,更是在考老师,学生成绩如何,我们老师至关重要。中考是一场选拔性考试,激烈地竞争不可避免,但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竞争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