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教版)第五单元 生活在国际社会仙居外语学校 李雄杰第一部分:单元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1.感受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及其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2.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对世界各国的影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3.通过欧盟的成长与发展等实例,认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4.了解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WTO)的作用,以及中国在这些组织中的作用与地位。5.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聚焦当代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国际格局多极化与文化多元化,以形象、具体的事例,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化抽象、深奥为生动、浅显,引领学生进入国际舞台,探讨21世纪人类最为关注、影响最大的几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际意识,为以后走上社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做好准备。三:对“探究活动”的理解与运用:1、每课的探究活动都是对前面所说的理论知识的一种具体化的认识,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前面的理论性、观念性知识的。2、作为一个教学的案例,必须根据学生生活地域的特点、教学期间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对其中的一些案例做出相应的调整 。3、探究的案例要尽可能的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四:课时安排:课序课题课时专题第一课聚焦经济全球化第一课时天涯若比邻(地球越来越小)第二课时地球村的生产与消费(市场越来越大)第三课时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应对全球化带来的问题)第二课多极世界有规则第一课时在多极花的进程中(欧盟助力“多极化”)第二课时联合国与《联合国宪章》(多极化考验联合国)第三课时世界贸易的“游戏规则”(为了“更大的铺位”)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第一课时多彩的世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第二课时文化的交融与选择(中西交融的多彩文化)第三课时世界遗产在中国(珍视我们的世界遗产)第二部分:具体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第一课 聚焦经济全球化课程标准5-1 列举我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和进行交往的事例,从多样和快捷的现代传播方式中,领会社会信息化的意义。5-2 举出当今世界各地经济相互依赖的实例,初步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学要求1.从历史与现实中,感受交通工具与通讯工具的进步,体会它们给人类社会与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2.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影响。3.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人类面临的问题,说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影响。4.思考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如何兴利除弊,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初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材分析:本课的教材的基本思路是:1、由于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交通、通讯的发展使人们的交往日益密切、便利,形成“地球村”2、“地球村”生产和消费日益全球化3、经济的全球化是一种潮流,但是它在带来发展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各种问题。过程与方法1、尝试用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提高辨别重大是非的能力。2、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全球化问题。教学过程:小王同学:“你们说现在的世界和古代的世界比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小李同学:“我看是变大了!过去人们生活的世界是那么的狭小,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只是局限在家乡周围,古代希腊人能用上来自欧洲各地的物品已经是十分了不起了,我们现在却能用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物品,你说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是变大了吗!”小张同学:“我看是变小了!你看徐霞客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几乎用去了他一生,哥伦布航行到美洲也用了两个多月,可是现在你要完成环球旅行也是十分方便的。过去罗马人和中国人虽然生活在一个大陆上,但是他们之间的了解却是很少的,而今天世界各个角落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马上可以知道。你们说世界不是变小了吗?”小刘同学:“地球就那么大,世界怎么会变大变小呢?今天的世界和古代的世界只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变了,世界并没有变啊!”小王同学:“他们每个人说的好像都有道理啊,可是究竟谁说的对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助我吗?”环球旅行:时期 交通工具 需要时间 备注新航路开辟前新航路开辟时期工业革命后现在不可能、地理知识 的局限郑和下西洋帆船1519年9月20日到1522年9月7月 (三年)麦哲伦火车、汽船等80天《80天环游地球》中的福克飞机67小时飞行3.7万公里美国富商佛塞特是什么因素使人们环球航行的时间大大的缩短了?这些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你认为旅游业的发展除了交通便利外还有什么原因?带来了什么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入境旅游统计图小组合作完成列表,通讯工具的变化和特点。通讯的变化:通讯方式 历史时期 特点烽火 古代社会 信息量少电报、电话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速度快但是受通讯线路的约束(一条线路只能有一对电话)信息高速公路 现代 速度快、信息量大(光导纤维组成的光缆,传送的信息要比普通铜线高出25万倍,同时传送50万路电话和5 000个频道的电视节目)探究活动:科技改变了交通和通讯方式,它们到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一起来找一找、说一说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产生的影响(或者现在新出现的全新的交往方式)。(小组合作完成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要求有观点和具体的事例(可以利用书本中的三段材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面对面”的救治、“四海为家”的居民)。小组学习报告的题目是:便利的交通(或通讯)让我们的生活 。)第二课时“地球村”的生产和消费:产品模糊的产地:跨国公司:网络交易: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说明。(如温州的皮鞋、贴牌生产等)最好是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跨国企业,(如肯德基、可口可乐或者是在本地有设立机构的一些跨国企业)现在学生上网比较频繁,网上购物对他们已经不是什么陌生的事。阿里巴巴、易趣网、网上商店等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平台。第三课时: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富国的责任明确全球化是一个趋势,但是存在许多问题。贫富分化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都与发达国家有关。贫富分化对穷国不利,对富国也没有益处。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学生历史事实的回顾来说明。“非典”的救治和全球环境问题:这其实是人类在共同面对的挑战面前的态度,当遇到马上会威胁到自身利益的疾病时各国能共同应对。而当遇到暂时不会威胁到自己利益的问题时各国的立场就不那么一致了。“非典”是学生自己经历过的疾病的传播事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知道的事实来讨论,在疾病面前人们的行动。全球环境问题涉及到的内容,学生日常知识中只有对结果的不太明确的感知,因此可以要求学生自己事先收集资料,并完成学习成果的展示。第二课 多极世界有规则第一课时:在多极化的进程中本课设计主要围绕“欧盟”这个组织的发展和作用,来感受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因此首先让学生了解“欧盟”的发展历程和今天面临的问题和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其中出示欧元是为了说明“欧盟”内部的“合而不同”。在理解了“欧盟”的地位和作用后通过与“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比较,来体会世界的多极化在“进程中”。第二课时:联合国与《联合国宪章》“解读联合国的会徽”:从联合国的会徽、联合国门前的雕塑,来理解联合国的性质。通过观看图片、学生分析讨论和达到目的。“联合国任重道远”:主要利用联合国改革、联合国的机构和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来说明。了解联合国才能理解它的作用。中国在联合国中 :回顾中国参与联合国活动的历程,来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通过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来说明中国的作用。第三课时:制定世界贸易的“游戏规则”“国际贸易有规则”主要解决一个理论问题,“公平贸易”问题。通过对WTO的职能与规则的介绍来理解世界贸易的规则和特征。运用中美、中欧的纺织品贸易的争端和解决,以及针对中国的倾销和反倾销的事件来理解这个规则的作用。中国加入WTO利弊辩在利用了上面的相关知识后,讨论就会比较深入,有实际意义。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第一课时多彩的世界利用介绍世界各地的风情图片来体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利用文化的介绍了解文化的民族特色。上海“申博”利用宣传的影片来体会民族性的重要。奥运会的会徽,利用对比了解各国都希望突出民族特色。同时利用各地的传统民居和民俗来加深对“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的理解。第二课时文化的交融与选择从人们熟知的文化现象的起源与传播看世界文化的交流。观看不同版本的《花木兰》来体会,不同文化的交融。观看《图兰多》的剧照和人们的评价来体会不同文化融化的方式,以及文化向外发展和文化传入的一个基本规律。文化的交融必须把不同文化的精华结合起来。讨论周恩来对《梁山伯与祝英台》 的介绍,理解文化的相通性。第三课时世界遗产在中国提供网站http://wh.org/(中国世界遗产网)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个专题报告。内容:可以写对世界遗产的认识,世界遗产的保护,世界遗产在中国的现状,我最喜欢的世界遗产,我最担忧的世界遗产等内容。形式:可以是文章、演示文告、广告、漫画、WORD小报等。课堂由教师出示世界遗产分布图,在学生共同完成后,由各个小组分别展示自己报告,并由同学选出最好的成果在学校展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