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我们传承的文明[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二 我们传承的文明[下学期]

资源简介

专题二 我们传承的文明
一、专题分析:
(一)、教材联系:
本专题《我们传承的文明》主要是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下两册的内容,涉及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第一、二、三课,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三、四、五课及综合探究五,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三课,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一、三课。主要考查:
中国古代史(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古代重要科技成就、重要发明,诸子百家,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古代主要王朝的兴替,元、清统一国家的贡献);
中国近代史(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运动,抗日战争);世界史(新航路开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
与以往中考要求(只考查中国近代史部分)相比,考试范围扩大,考查知识点大大增加。
(二)、考点分析:
本专题共7块内容,15个考点(考试说明),其中除考点24考试要求为C,考点23、27考试要求为b外,其余考试要求均为a。复习重点应放于b、c上,并充分把握考试目标。
考点23:说明元朝与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国家统一的贡献。(b)
b(理解):指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有关概念、原理和观点进行转换或解释、推理,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整理信息等。
由此可将此考点分为:
了解元、清朝的建立,元、清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
元:疆域空前扩大,行省制度建立,西藏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域
清:处理民族关系,反击入侵
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收集、整理信息(民族关系) 如:
(1)我国古代为加强民族团结所采取的措施?
秦:开凿灵渠;汉:张骞出使西域,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西域都护府,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唐: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元:西藏;清:怀柔政策
(2)联系政治知识中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民族自治机关等
3、拓展: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作为中学生应做些什么?
考点24:了解鸦片战争前欧美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概况,分析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C)
C(应用):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使用于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之中,分析和解决那些教师未曾讲过或帮助解决过的问题,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由此可将此考点分为:
了解鸦片战争前欧美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概况
要求在知道基本事实(中国:明清专制,对外政策;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对外
扩张等)的基础上,概述出基本特征。
分析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
相比之下,就不难分析出导致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而且,熟悉基本事实中,也不难发现落
伍的原因,除政治、经济外,还有思想文化、综合国力、国民素质、国际方面等多种因素。
把有关知识运用于新材料、新问题之中;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
拓展:(1)在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击下,近代中国开始向外国学习,但每一次学习中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总结和反思,请你结合中国近代历史说说你的分析。
(2)今天振兴中华,你觉得应加强哪些方面?(或启示、教训等)
二、热点链接
1、加强民族团结
(1)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
(2)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
(3)青藏铁路全线铺轨完成
2、弘扬民族精神 珍重民族文化
孔子学院在全球建立
三、复习建议
(一)注重基础知识:
熟悉甚至会记忆基本史实,或抓住每一课框架,识记提纲或要领(将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并收书写于标题下)
(二)精讲
1、运用表格对历史事物或人物进行联系、对比,增加直观性。
2、基本史实的复习要精炼、清楚。
(三)复习中注重与时政的结合,或是与学生社会生活实际的结合
(四)精选习题,综合运用,强化训练
1、结合热点焦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精心编写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
2、平时,教师也可对学生集中错误的题进行汇总,如编辑《错题档案》等,再将这些题目进行改编,强化训练。
3、重视笔头训练,培养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
四、知识运用
1、小明要查找有关近代台湾历史的资料,对他最有帮助的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C、尼布楚条约
【解析】从学生角度出发,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历史的发展都伴随着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据此回答:
2、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是诸子百家中的(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兵家
3、人们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思想大解放,主要是因为它传播了( )
A、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C、马克思主义思想 D、毛泽东思想
4、新变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
A、自由与民主 B、自强与求富 C、教育与实业 D、民主与科学
【解析】结合“思想解放”这一主题,考查几个重要事件的基本知识
5、“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唱出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1)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请列举我国
历史上统一的封建朝代。
(2)我国有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请在地图上用A标出
西藏自治区。并列举元清时对它的措施。
(3)为了保证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我国实行了什么制度?
它有什么意义?
(4)你能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解析】围绕“加强民族团结”这一时政热点,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的多个知识点,学生在识记或熟悉知识条目的基础上,能够快速解答。
6、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创建“创新型国家”以来,“自主创新”因其成为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点而再次引起了全国人的广泛关注。而“自主创新”的核心则来自科技创新。回顾历史,我们感慨良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科技一起走在世界前列,从公元1世纪到18世纪的中国传到欧洲的重要科技发明有26项,对世界工业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却是“洋货”风靡的国度,“洋伞”、“洋布”深受国人喜爱,在许多人的中国人的心理中,“洋货”就是“好货”的代名词。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的产品迅速走进了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市场。然而中国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国内企业要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都支付给国外专利所有者。由于没有核心技术,我们处处受制于人,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经济安全。
请列举古代中国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史实两项。
外国的“洋货”能迅速崛起最主要利益于哪一历史事件?它给人们有什么启示?
近代中国,“洋货”成为国人心目中“好货”的代名词反映了什么?为改变这种局面许多志士仁人作了不少努力,请举一例简要说明。
联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自主创新为什么会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
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为了明天的“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从国家和个人两度谈谈该怎么做。
【解析】“科教兴国”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两会、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创新型国家”,本题结合这一主题,对涉及历史、政治方面知识点的综合考查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