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纪历史与社会习题指导与训练[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纪历史与社会习题指导与训练[下学期]

资源简介

九年纪历史与社会习题指导与训练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理念起锚
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
2—1 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形势。
2—2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现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3 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国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2—4 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意义。
2—5 了解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知道问题的解决需要自身努力以及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
2—6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发展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中考考点】:
35.说明我过人口、自由、环境的线装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1) b
36.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过的基本国策。(2—2) b
37.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2—4) b
38.理解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2—5) b
39.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2—6) b
40.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2—6) c
本单元共有6个考点,基本覆盖了6个课标,b级有5个,c级一个,没有a 级,教学要求较高,且与现实联系最为密切,每年中考必要涉及到的,如:2003嘉兴24题(8分),2004嘉兴24题(8分),2005浙江中考21题(8分)。
2.学情、教学策略分析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尤其反映在选择题中。失分率较低,而问题主要存在非选择题中,表现为对知识的转移,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对知识的总结推广能力不够。
脱离了基础知识,任何方法、技巧都无异于无源之水。在本节复习课中,师生互动,运用归纳法对单元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学生做到从宏观上把握知识,从微观上应对试题。
思想导航
a.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单元知识点的框架
(2)掌握复习方法,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b.过程与方法
采用归纳法、讨论法、概述法、纲要图示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对待考试,认识复习的重要性
知识冲浪
【课堂导入】
教师活动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九年级的历史与社会,在这之前同学们做了第二单元检测卷。从答题情况来看,同学们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好。但作为总复习,我们任务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删繁从简,对单元知识要有宏观的认识。
师生互动 讨论梳理、归纳本单元知识框架
考点35说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其社会的影响。(b)
现状 影响 表现
人口 数量大,素质低,老龄化 给自然、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 上学难、住房难、交通拥挤、垃圾成堆
资源 总量丰富、人均少、分布不均、利用率低、破坏浪费严重 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 油荒、电荒、煤荒、水荒
环境 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失调 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 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水土流失、荒漠化
考点36 理解实行计划剩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人口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原因 人即使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唯一正确选择
内容 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目的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成效 略
考点37 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应对资源危机、资源短缺的措施
(1)开源与节流 太阳能发电、 废弃物资源化
(2)跨区域调配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3)立法 《草原法》 《森林法》
考点38 理解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也就是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具体措施: 一方面加大生态环境建设 如防护林工程建设、防止荒漠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牧
一方面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 如治理水体污染、大气污染、酸雨
学生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当环境小卫士。
考点39 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
三者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
(2005年浙江省200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社会政治试卷)人口、资源、环境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请回答:
(1)请用实例,或者用图表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3分)
(2)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什么发展战略?(2分)
(3)针对你身边存在的一个实际问题(可以是人口方面的,也可以是资源或环境方面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3分)
考点39 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一个白皮书,一个战略,国际合作
【试卷讲评】
关于选择题
考察级别:主要是a级
复习对策:抓好基础知识
分类:单项型 组合型 图表型 漫画型 史料型 是非型
方法:(1)认真审准题干,把握题干的重要信息和限制条件。
(2)仔细审清选项,结合题干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排除干扰选项。
答案:1A 2D 3B 4B 5D 6A 7A 8D 9B 10C 11D 12C 13A 14A 15C 16C 17A 18A 19C 20D
选择3、4、8、12、18、19考察要求是级,所以是要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直接选出正确答案。对复习的启示是;在复习过程中要对诸如“最、基本、第一、誉为(称为)、本质、标志、序幕、转折点”等词眼进行归纳
例题
1.(2003年嘉兴中考卷)标志全国抗日战争起点的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2(2004年嘉兴中考卷)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中华革命党 B中国同盟会 C兴中会 D中国国民党
选择13、14题涉及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考察的要求是b级。这启示我们要把它们归纳对比,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 改革开放 保护环境 一国两制
治国方略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国家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 西部大开发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
例题
1(2005年浙江省200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社会政治试卷)人口、资源、环境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请回答:
(1)请用实例,或者用图表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3分)
(2)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什么发展战略?(2分)
(3)针对你身边存在的一个实际问题(可以是人口方面的,也可以是资源或环境方面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3分)
2(2003年嘉兴中考卷)农村流转这样的顺口溜“要想富,少生孩子多读书”。
顺口溜体现了我国哪一基本国策?这一基本国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
3(2004年嘉兴中考卷)镜头三:文化示范户 晚上,一户农家灯火通明,门框上挂着“文化示范户”的横匾,两边贴着大红对联:“学文化学科技科技繁荣业繁荣,重知识重教育教育兴旺家兴旺”,屋内坐满了读书看报的农民,四周书架上放了不少农业科普书刊。
(3)镜头三中的对联反映了我国哪一战略?在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应如何贯彻实施这一战略?(5分)
4(2003年绍兴中考卷)阅读以下对联,回答问题
对联一:知识化民民智开 科技兴国国运昌
对联二:昔日靠山吃山人贫家穷 今朝退耕还林民富国强
(1)请你根据两副对联岁表达的内容把我国正在实施的两大战略分别写在横线上(2分)
对联一: 对联二
(2)任选一副对联,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实施这一战略?(6分)
选择14是漫画类。漫画一般应从题目着手,再联系漫画,弄懂漫画的寓意,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尤其要注意漫画标题,它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题
(2005年浙江中考卷)对右边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①在全社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十分必要
②学校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缺乏实效
③部分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素质还不够高
④父母应该以良好的思想品行教育孩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有小学生给老人让座而其他成年人
却装作看不见,说明学校的道德教育还是很
有实效的,所以排除②,因为是四选三,所以
排除ACD,本题答案是B
选择1、9是组合类
【解析1】引发98洪水的有自然和认为两方面的因素,题干的限制条件是“人为因素”,很明显①④属于自然因素,应排除。而⑤明显是错误的,应排除,那么正确答案是A
【解析9】对于图表类,我们先读图表的名称,本图表名称是“我国自然资源状况”然后仔细阅读图表的各项,我们发现所给几种资源总量具世界前列,所以应排除①,②的观点错误,应排除,所以应选B
例题 下图是某市改革开放以来居民人均年收入情况统计图,图中数据告诉我们( )
材料题解答三字诀
一读——解答的前提. 先读设问,后读材料
二找——是解答的关键.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三答——是解答的落点。1.注意答好第一问.2.注意审准设问.3.注意设问分值4.注意学科术语的运用.
【21题解析】该题考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b级。从材料一我们得到的信息是:印度
因为人口多,影响经济的发展,所以采取降低人增长的政策。材料二的有效信息是:马来西亚人的观点(出发点)是:人口增长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由此我们得出问题(1)的答案。启示我们:有些材料题的答案就在材料之中,只需要我们加以提炼,概括。
两国的人口是印度过多,马来西亚过少,结果都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可得出:人口应该适中,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否则影响经济的发展。
【22题解析】该题(1)是b级,通过阅读我们发现两则材料都与“水资源”有关,材料一归纳有:人均少,利用率低,浪费污染严重。材料二归纳为:过度开采地下水。而问题问两则材料“共同”的现象,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概括为:水资源危机(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危机的影响是是什么呢?阻碍经济发展,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严重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由此得到问题(2)的第二问的答案。应该采取什么战略呢? “战略”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一大半的答案。
(3)的要求是 c级,考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是典型的开放题,但需要注意两个限定语“资源,环境”和“合理化”。这要求围绕“资源环境”提建议,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答案多元不唯一。
【24题解析】该题(1)是b级(2)是a级(3)是c级。(1)的限制条件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是开放性问题。要避免照抄课本,那必将被扣分。我们已经知道可持续发展是为了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从这三方面概括:人口适中,保护环境,节约和科学利用资源。(2)是 a级,要求我们能再现知识(能翻到即可)
(3)是c级,首先应该明确“思想”指什么:可持续发展。然后此问可“翻译”为:列举自己家乡违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行为(措施)。回答是要注意两点①自己家乡②经济
回眸点睛
内练内功 外练方法
家长:傻小子,大人不让座,你让干嘛!
A该市居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B该市居民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
C改革开放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改革开放推动了精神文明
5800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事项了从温饱到小康的两大跨越,那么A 应排除,该市2002年人均收入5800元,折合不到800美元,显然没达到小康,排除B,此表是人均收入统计图,应属于物质文明,排除D,本题正确答案为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