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中考专题复习---我们生活的世界[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7年中考专题复习---我们生活的世界[下学期]

资源简介

我们生活的世界
一、知道地球仪、地图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一)地球仪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1、经线:长度都相同,连接南北两极,把地球仪表面划分360°,以0°经线为起点向东、西各分为180°,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以西经20°,东经160°的经线圈划分的
2、纬线:纬线长度长短不一,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成一点,纬线与经线垂直,地球仪表面被划分为180°,以0°纬线为中心向北、向南各扩张90°,0°纬线也叫赤道,南北半球就是以0°纬线(赤道)划分的
3、地球仪的主要功能
经纬网:经线和纬线交织构成
(1)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2)利用经纬网,还可以分析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特点。例如:中国大部分地区在中纬度。根据五带的划分,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根据半球位置来说,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二)地图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被称为地图“语言”
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计算:在比例尺为1:2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为3厘米,那两地的实地距离为多少?
表示方法:线段式和数字式
2、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及其文字说明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
一般定向法(无指向标无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方向 指向标定向法(一般标有正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的定向方法)
4、地图的主要功能:认识功能,即认识空间现象的空间位置,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
二、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1、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不同表示的实地范围也不同,大比例尺表示的实地范围小,地图中的内容表现的越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内容表现的越为粗略,(图幅相同的《中国政区图》和《浙江政区图》,哪幅比例尺大,哪幅小?哪幅范围大,哪幅范围小?
2、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较密处为陡坡,较疏处为缓坡,重叠处为陡崖,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3、中国铁路交通图
中国铁路基本骨架:
五纵三横
三、知道社会调查的常用方法
社会调查的方法有很多,如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文献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
四、能够设计调查问卷
1.要求:问卷设计应该做到:内容简明扼要,信息包含齐全;问题合理、合乎逻辑、通俗易懂;便于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
2.组成:一份问卷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前言、主体内容和结束语。
问卷前言主要是对调查目的、意义及填表要求等的说明,包括问卷标题、调查说明及填表要求。该部分文字须简明易懂,能激发被调查者的兴趣。
问卷主体是社会调查所要收集的主要信息,它由一个问题及相应的选择项目组成。通过主体部分问题的设计和被调查者的答复,调查者可以对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态度、意见倾向以及行为有充分的了解。
问卷结束语主要表示对被调查者合作的感谢,并记录调查人员的姓名、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等。结束语要简短明了,有的问卷可以省略这部分。
3.作用:问卷是社会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用途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收集的则是有关社会现象和人们行为的各种资料。
4.意义: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五、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
1、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我国疆域的四个端点:
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0N);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0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0E);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0E)。
3、从经度范围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纬度范围看,我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横穿我国南部,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北温带。
4、中国既有广大的陆地,又有辽阔的海域。陆上邻国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中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岛濒临的太平洋洋面等海域。台湾岛是中国最大的岛屿,海南岛为第二大岛。
5、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东临太平洋,西部深入欧亚大陆内部)
特点:海陆兼备
优越性: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中国西部深人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六、知道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及位置
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七、比较长江和黄河的概况
河流 发源地 长度 注入的海洋 上中游分段点 中下游分段点 水利枢纽
长江 各拉丹冬 6300千米 东海 宜昌 湖口 三 峡葛洲坝
黄河 巴颜喀拉山 5400千米 渤海 河口 孟津 小浪底龙羊峡
两条河流都自西向东,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由于通航条件优越,被称为“黄金水道”,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在长江的支流上;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八、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
1、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
南方、北方地区生活习惯的差异:
民居特色:北方的房子注意防寒,室内一般有取暖设备;南方的房子注重通风、防雨,屋顶坡度较大,有利于排泄雨水
饮食习惯: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饭为主
交通工具:北方以陆路交通为主,基本上没有水运;南方不仅有陆路交通,而且许多河流可以通航。
(原因: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
气候:北方是温带气候,比较干燥;南方是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
地区 1月均温 降水量 农作物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南方 0℃以上 800毫米以上 水稻 水田 一年两熟或三熟
北方 0℃以下 800毫米以下 小麦、玉米 旱地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2、东西部差异
东部地区:平原广阔,气候较为湿润,土壤肥沃,利于发展农业,同时东部地区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但这里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工业污染严重。
西部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同时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差距较大。
3、交流与互补: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等不同地区之间
存在着差异,需要区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以达到互通有无、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例如: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
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
九、分析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地形特点:(1)地形种类多样(有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其中山地所占的比例最大,丘陵最小)
不同地形区对农业产生不同影响:一般而言,地势较低、地形平坦的平原和盆地种植业比较发达;山区林业比较发达;高原上分布着畜牧业;有河湖分布的地区或沿海地区适于发展水产业
(2)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但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和珍稀动植物资源等都比较丰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自然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今天,山区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会日益呈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原有的限制因素会逐渐消失,山区经济发展会蒸蒸日上。)
(3)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第二级阶梯:高原和盆地
第三级阶梯:平原和丘陵
影响:(1)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使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
(3)有利于沿海与内地的联系
2、气候特点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夏季风:来自海洋上的偏南风(温暖湿润)
冬季风:来自西北内陆的偏北风(寒冷干燥)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4、我国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主要位于季风气候区以内
5、季风气候的影响:(1)为生产生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的生长;造成珠江流域与西亚一带景观的巨大差异;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北的地区
(2)季风的不稳定性,旱涝灾害频繁。
十、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十一、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
阅读《世界的气候》图,知道世界气候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
热带雨林气候:其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分布在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
热带沙漠气候:其特征是全年炎热干燥。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如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上也是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在亚洲的东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其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多雨。分布在欧洲的西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昼夜温差大。分布在亚洲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等。
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靠近极地附近的地区如北冰洋沿岸地区,南极洲等,主要特征是全年寒冷,积雪不化。
PAGE
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