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纲要第2单元.doc[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纲要第2单元.doc[上学期]

资源简介

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纲要(第二单元)
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
“发展才是硬道理”。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一道难解而又必须有解的题。
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排放的废气物也逐渐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
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随着政治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出生率高而死亡率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会导致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等问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印度人口增长过快,而日本人口增长过慢;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土地负担过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灾害增多,还使居民的住房、教育、就业等面临很大困难,阻碍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不足,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阻碍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人口增长过快必须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而针对人口增长过慢必须积极鼓励生育;总之,人口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才能优化人口结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安生立命的基本条件。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休戚与共。
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获取不能无度,当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速度,就会出现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环境问题的具体内容随社会发展而有所不同:
史前社会主要表现为自然灾害
农业社会主要是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以及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
工业社会主要是自然资源的大量损耗和破坏,以及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污染
13、全球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酸雨蔓延;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城市垃圾污染等(P58)
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1、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思想品德书)
此外,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2、人口数量多带来的问题(有哪些影响和危害)
(1)过多的人口会大量消耗资源,带来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造成环境的破坏,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2)给我国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导致教育资源、住房紧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
(3)严重阻碍经济与社会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为什么要控制人口数量(意义或作用)
(1)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保护环境,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缓解教育资源、住房紧缺等社会压力,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
(3)有利于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
(4)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3、人口素质低带来的问题(有哪些影响和危害)
(1)导致就业压力增加,失业人员增多,严重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
(2)会严重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过低的人口素质将会降低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为什么要提高人口素质(意义或作用)
(1)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
(2)有利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有哪些影响和危害)
(1)造成家庭、社会的沉重负担,影响到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2)严重阻碍经济与社会发展,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3)严重影响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
为什么要(解决)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意义或作用)
(1)尊老爱老,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有利于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
(3)有利于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4)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
5、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丰富的,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所以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6、我国存在的资源问题(包括水、电、汽油等)
(1)资源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
(2)资源分布不平衡
(3)资源质量差
(4)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损失严重
7、产生资源问题的原因
(1)人口过多,增长过快,造成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2)生产力水平低下,对资源的利用不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3)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资源消耗量急剧上升。
(4)公民素质偏低,不合理利用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8、资源问题造成的影响(危害性)
(1)严重制约着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严重影响到人民正常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严重制约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什么要解决资源问题『资源问题的重要性、意义、作用』
(1)有利于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缓解资源短缺,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有利于人民正常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GDP(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作用)
(1)发展循环经济能有效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我国的资源压力。
(2)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生态社会。
(3)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的资源意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9、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10、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11、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态破坏的表现:水土流失;荒漠化;植被破坏;草原退化;森林破坏;生物资源濒临灭绝;土地沙化
环境污染的表现: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热污染;噪声污染
12、环境问题造成的影响(危害性)
(1)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和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2)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现代化建设
为什么要解决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意义、作用)
(1)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和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2)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现代化建设
(3)有利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课 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
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我国目前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
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提高人口素质是解决人口问题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计划生育的作用:(1)人口出生率下降,减缓人口增长,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节省大量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3)缓解了医疗、就业、教育等社会压力,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
如何控制人口数量
(1)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2)大力宣传我国的人口政策,提高人们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如何提高人口素质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2)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特别是加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人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积极建设学习型社会,鼓励人们活到老、学到老。
(4)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我国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
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1)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的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丰富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2)加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3)加强法治建设,充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7、“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从“开源”来看,要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资源开发的范围;从“节流”来看,要建立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
在“开源”与“节流”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至关重要。
8、解决资源分配不平衡的措施,就是对资源进行跨区域调配,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
9、解决资源问题的措施(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资源问题)
(1)做到“开源”与“节流”,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开发新能源和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2)转变人们的资源观念,使人们意识到资源问题的重要性
(3)加强立法工作,完善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浪费资源的行为。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5)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减缓人口过多对资源需求的压力,使人口增长与资源相适应
如何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绿色GDP(措施)
(1)确立集约型的经济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
(2)建立生态产业,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
(3)树立新的资源观,节约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
(4)加强环境、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保证。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树立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科学的发展观。
青少年在保护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方面如何做;青少年在发展循环经济、绿色GDP方面如何做
(1)提高自身素质,平时注意节约资源;
(1)遵守国家保护资源的法律法规,宣传有关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
(1)坚决抵制那些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行为,要学会向有关部门建议、举报
(1)平时注意分类回收垃圾,提高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1)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少用一次性的生活用品。
请你为节约用水提金点子(合理化建议或具体措施)
(1)放水时用盛器,用多少放多少;
(1)水龙头随开随关,避免漏损
(1)洗脸、洗衣服的水,用来洗厕所,淘米水用来浇花,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
(1)淋浴的时候,抓紧时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离开时关好水阀
(1)想办法提高污水的回用率
请你为节约用电提金点子(合理化建议或具体措施)
(1)多用节能灯,注意随时开关灯;(1)采用保温性能良好的储水式电热水器
(1)用电高峰时,尽量不用大功率电器;(1)电器不用时应拔掉插头,减少“待机耗电”
(1)光线充足时,不开照亮灯、不开走廊灯
宣传节约用水广告语(标语)
(1)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2)全社会都来关心水、节约水、保护水;
(3)依法治水,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4)依法取水,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5)节约用水光荣,浪费水资源可耻
宣传节约用电广告语(标语)
(1)节约一度电,贡献一份力;(2)一家节约一度电,万家节电度难关
(3)少开一盏灯,奉献一片情;(4)困难你担我担,光明你有我有
10、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
11、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1)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人的环保意识,使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环境保护能力和效率。积极倡导环境友好型社会,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
(3)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
(4)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把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环境遭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之前。
(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绿色经济”之路。
请你为发展循环经济、绿色GDP提出合理化建议
(1)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
(2)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重复利用、循环利用,推进废物资源化
(3)在生产中还要求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农家肥等,使生产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
(4)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鼓励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
青少年在保护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如何做
(1)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环保意识
(2)积极宣传和遵守国家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宣传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
(3)坚决抵制那些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行为。
(4)不乱扔垃圾,注意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
(5)注意保护和美化自己生活学习的环境,多植树。
保护环境宣传语(广告语或标语)
(1)改善环境,保护家园 ;(2)净化环境,美化家园 ;(3)关心环境就是关心自己
(4)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 ;(5)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
(6)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建设一个美好的绿色家园
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2、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14、我国于1994年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