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 复习[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 复习[上学期]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
第一课 人权的历程
一、课程标准
3-1了解中国和世界人民争取人权的努力,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保障。
二、知识要点
1、争取和实现人权的历史
(1)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写入了“天赋人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2)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通过的《人权宣言》,“天赋人权”以法律形式写入根本大法。
(3)1948年,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次系统在国际范围内提出人权的具体内容
2、正确对待人权问题的方法和态度
(1)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必须与各国国情相结合
(2)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两个五十年的人权状况)
(1)20世纪下半叶是中国人权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的时期。
(2)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生存权得到了保障。
4、回顾百年来中国争取人权的历程,说明人权的发展系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5、中国人民的人权观
(1)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
(2)人权要靠主权来保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是中国人民享有人权的根本保障。
三、重要问题
1、概述近代世界人民争取人权的奋斗历程
2、以美国为例,阐述了人权的理想和现实之间还存在差距,点出了在世界范围内充分实现人权仍任重道远。
3、人权的内涵。
4、比较分析近百年来中国人权状况发生的巨大变化
5、通过“中国百年奥运历程”和“长江百年特大洪灾掠影”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是中国人民享有人权的根本保障。
第二课 人民当家作主
一、课程标准
3-5讨论本地特别关注的问题,体验公民的主动参与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额重要作用
3-6选用、分析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事例
二、知识要点
1、人类争取人权的奋斗历程,也是国家从专制走向民主的历程。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法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2)人民代表大会与各级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权力都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全国人大性质:是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职责:行使最高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
(4)人民与人大代表的关系;由人民依法选举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人民通过人大代表表达、反映自己的意愿。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人民代表的职责
(1)听取和收集群众的意见,向有关政府机关反映情况。
(2)参与对国家和地方重大事项的决定。
(3)参与对行政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的监督。
(4)参与选举任免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
(5)参与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
4、 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国务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
各部、委员会
5、现任国家领导人:
国家主席:胡锦涛 国家总理:温家宝 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
6、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
最高国家军事领导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
国家的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
7、政府机关的组成:在我国,一般把国家机关的总和称为政府。包括国务院、法院、检察院、教育部、民政部、街道办事处等。
8、政府权力的来源: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工作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9、政府的职能
(1)政府通过立法和执法活动,维持社会秩序,维持社会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
(2)政府提供各类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加速经济的发展,兴办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使社会日趋繁荣。
10、政府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1)建立完善各项民主决策机制,保证人民直接参与政府决策。如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政制度等。
(2)政府权力必须受制约和监督是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
11、公民的民主权利
(1)选举权被选举权:是公民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2)批评和建议权
(3)检举、揭发权
(4)依法求得公平待遇权
1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途径
(1)向人大代表反映
(2)通过新闻媒体发表意见
(3)向有关公职人员当面反映
(4)向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或拨打联系电话。
13、关爱生活家园从我做起: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切实履行法定义务,共同关爱生活家园。
三、重要问题
1、通过反思历史周期率,了解中国为什么要走民主之路。
2、了解人民代表的职责,“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意义
3、人大代表职责与全国人大职责的区别?
4、人大代表的素质
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健康状况良好,议政能力强的人当选人大代表
5、了解我国政府机关的组成。
6、我国政府权利的来源、政府的职能。
7、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公民行使权利的渠道和形式
第三课 在法制的国家中
一、课程标准
3-2分析具体案例,解释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道理。
3-3比较历史与现实中反映人治与法治的具体现象,说明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标志之一。
3-4采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明要依法为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和少数民族的权益提供特殊的保障。
二、知识要点
1、 民主制度中最大的权威是法律
(1)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权威来自人民
(2)任何政府机关、团体、个人都必须在法律范围内办事
(3)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2、法律在我们身边
(1)普通法(法律)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规定人民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2)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制定机关:全国人大
3、法治国家的根本特征
以法律为准绳,即法律是最大的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政府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办事,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4、依法治国基本要求(四个环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专制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区别:前者国王就是法律(人治),后者法律就是国王(法治)
6、中国公民的概念:依据我国宪法,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7、公民的最重要特征:公民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8、同样的权利:任何公民在享有权利和自由的同时,都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
9、同样的尊严:任何特殊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也同样得到法律的保护,体现了法治社会对公民平等权利以及人格尊严的关注。
10、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制度,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11、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和保护,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反映了现代法治社会对维护公民平等权利和人格尊严的关注。
三、重要问题
1、解释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道理。
2、解释人治和法治的特点,说明实施人治和法治的不同后果。
3、公民和人民不同的概念
4、公民的含义和公民的特点
5、公民称号的意义。
6、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
7、就自己特别关注的若干权利,如受教育的权利、隐私权、继承权等,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依法解决问题的途径。
8、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
9、弱势群体:
老年人、妇女、残疾人、未成年人等
10、青少年在法治社会中自觉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真正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人,懂得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追求一种有法治的民主和自由,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