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与“冷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两极”与“冷战”

资源简介

课 题 两极与冷战 课 时 总第1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吕建忠 授课时间 9月17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分析雅尔塔协定的有关内容和具体事件,理解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2、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版图,说明“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是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过程与方法 收集课内课外资料,列举美苏争霸与“冷战”的种种表现,解释“冷战”的含义。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理解课文选取的案例的意义,案例与案例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于学生大体说出的当代世界格局的特点要及时给予评价,并能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分析某个历史事件,以初步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分析两极格局的形成及演变,使学生认识到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的危害。
教学难点 分析战后新格局形成及演变的深刻的历史背景。
教具准备 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导入新 课 第一步:新学期第一节课,先指导学生感受新教材,提问:本册教材与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有何不同?
教材分六单元,各单元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分专题进行阐述,共六个专题(见教材目录)。而八年级的教材前后单元有时间上的联系。
教材内容的编排有所不同,本册教材内容分课文与专题探究,课文属于核心知识,专题探究则提供拓展性的相关知识。
第二步:跟学生聊国际形势及时事,要求学生关注国内外时事,提问:最近国际国内发生哪些大事呢?各举一:美国的飓风灾难;中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第三步:然后从抗日战争引至二战,讲二战结束之前的雅尔塔会议。出示会议内容:
1、苏、美、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
2、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作为交换条件,苏联得到了对库页岛南半岛和千岛群岛的主权。)
3、在即将建立的联合国中,中、美、苏、英、法为安全理事会常任国,并拥有对安理会决议的否决权。 通过三步引入新课,从而让学生在八年级知识的基础上,能较好进行衔接。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讲授新 课 〇通过上述内容,谈谈雅尔塔会议有什么重要影响?
〇“二战”使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世界格局的含义: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主要政治力量在国际中处的地位及力量对比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如果学生讲不出来,可以展示下列材料进行引导。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捕捉有效信息,得出结论。
材料一: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材料二:
英国虽然获得了战胜国的桂冠,却输尽了财富,它在战争中损失兵力120万,消耗大量资金,外贸濒于停顿,黄金储备几乎枯竭,海外投资也大部分变卖。战争结束债台高筑。法国在二战中沦亡,元气大伤。尽管戴高乐将军领导“自由法国”运动,组建军队,建立法国政权,但它的力量不被盟国重视,直到战争结束才依靠盟国的力量恢复了作为大国的政治地位,但经济濒于瓦解,殖民帝国趋于崩溃。实际上二战后的英法已降到二流国家的地位。
材料三:
军事上,1945年美国军队人数达1 200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战后初期,美国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建立了近500多个军事基地。此外,还垄断了原子弹。美国军事跃居世界第一。在经济上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总产量的60%,黄金储备的59%,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美国凭借巨大经济优势,掌握了国际金融控制权。
材料四:
战争的胜利,使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强大,政治威望空前提高,到1945年,苏联拥有军队1 140万人,军事工业仅次于美国。战争使苏联扩大了领土面积,建立起“东方战线”,西部邻国的一些地区先后划入苏联版图。在亚洲,苏军进驻中国东北和北朝鲜,占领了日本北方四岛。在苏欧影响和帮助下,东欧和亚洲一系列国家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以上可以看出苏联国际政治力量的强大。但苏联在战时损失惨重,战 通过讨论雅尔塔会议的内容及形成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雅尔塔会议对世界整个格局发生了重要的影响。确立了对雅尔塔会议更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后苏联希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并振兴经济。
多媒体展示材料,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这三则材料说明二战使使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引导出世界格局的变化:西欧衰落,美国成为头号强国,苏联地位上长。即主要体现为美苏两极对抗局面。然后说明两极对抗在初期表现为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后来演变为美苏争霸。
结合教材图1-2分析北约和华约――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
引导学生结合图片阅读教材,理解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性质)代表国成员国社会制度宗旨分布区域北约美国12个资本主义制度集体防御西欧华约苏联8个社会主义制度东欧、中欧南欧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是当时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变成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结合教材导弹危机有关漫画分析美苏争霸的具体体现。
第四步:最后简单交待美苏争霸的结束――苏联解体,以及当今世界的多极化格局,具体内容以后讲解。出示教材图1-1,提问:
1、从上图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2、面对社会主义力量的强大,如果你是当时美国总统或英国首相你会怎样做?
引出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要求学生在图1-1上划出铁幕的大致位置。
出示材料:
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美国对外政策的总原则是:帮助自由民族保持他们自由制度和国家完整,对抗想把共产主义强加给他们的侵略活动。美国对受到共产主义威胁需要援助的国家给予金钱、原料和技术等方 通过表格的设计,让学生对北约和华约在成员国,宗旨,分布区域和影响有十分明确的认识,从而对于他们的性质的理解可以一目了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讲授新课 面的支持。
问题:
1.“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分别指什么?美国帮助自由国家对抗共产主义威胁和侵略的方式是什么?
2.杜鲁门演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有人认为,“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你能对这一论断做出解释吗?
然后引出冷战政策,提问:
1、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
2、材结合教材第6-7页图片,说出“冷战”有哪些表现?
分别选择德国柏林和越战进行分析。
最后概括冷战的特点,总结两极与冷战的关系及主要线索。 以表格形式展示了冷战政策的背景、概念、信号、全面展开、主要表现及结果,十分明了的对本课重点内容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对本课较难内容的浅显化认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本课小结  小结:本课主要学习战后世界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重点讨论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霸形式和争霸重点及影响。 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课的重点内容。
作业设计 作业本:1、认知与判断的第1题至第6题。 2、阅读与思考的第10题
板书设计 到
教 学 反 思
本课内容跨度大、内容头许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该将探究和讲授相结合。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应该以讲解为主。另外,学生对于这段历史比较陌生,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相结合。另外,安排课时再多一点时间,有点匆忙,学生理解较慢。
作 业 评 批 记 录
上交情况 全部上交 批改时间 9月18日
讲评时间 9月18日课间
典型问题记录 阅读与思考的第2小题:美国这一原则对当时的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纠改措施 个别学生以课间指导为主,下节课对学生解题的指导应有所改进。
标志


表现(最主要是美苏争霸)
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