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课 时 总第18课时课 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吕建忠 授课时间 9月26日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尝试分析“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 2.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回忆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认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教学,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及其意义。教具准备 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等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导入新 课新课教学 (一)新课导入用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导入新课。(将《七子之歌》中的香港、澳门、台湾的诗词以及其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制作成FLASH动画,配以《七子之歌》的音乐,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欣赏。)【提问】刚才大家在大屏幕上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生回答,略)【总结】刚才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我们看到了繁荣的香港、澳门,美丽的台湾风光。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香港、澳门、台湾。了解他们的过去,展望它们美好的未来。【多媒体展示】香港、澳门、台湾的图片。【提问】同学们先想了解哪个地方?(三个主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选择哪一个地方,就先讲哪一个地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专题一:香港【提问】关于香港,同学们都了解哪些?(若学生提到香港回归,教师可将学生的话题展开,讲述香港回归的过程。)【叙述】你们有没有在1997年7月1日零时看到英国国旗缓缓降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 用动画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一上课就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三组图片和诗揭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起到点题的作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讲授新 课 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的庄严时刻?下面就让我们再去重温那令人激动、令人振奋的时刻(播放录像: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大约2分钟)。【提问】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老师突然想起一首诗: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请同学们结合香港回归和刚才这首诗,提出你想了解的和你不懂的问题。(学生讨论提问,略)【总结学生的提问】为什么说是百年的耻辱和百年的梦想?为什么全国人民如此盼望香港回归?香港问题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讨学生所提问题。①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给英国;1898年,《拓展香港界址专条》使英国又以租借的形式占领了新界。②香港是我国领土,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都处于重要地位,香港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是国际上重要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自由港口。香港回归,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③香港问题通过和平谈判,运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提问】下面我们就重点来讨论“一国两制”,请同学们就“一国两制”这个名词提问。①什么是“一国两制”?②“一国两制”是怎样形成的?③“一国两制”提出的重大意义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讨学生所提问题。【总结】“一国两制”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其实它的伟大实践不只表现在香港问题的解决上,还表现在解决澳门问题上。12月20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大家知道为什么特殊吗?【承转】1999年12月20日,同样是一个令人难忘而振奋的日子,因为五星红旗又在澳门冉冉升起,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一百 运用这一历史视频入手,使学生很快把注意转移到课本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年前清政府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四百年前澳门被葡萄牙占领,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却能够在20世纪90年代使它们回归祖国?(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等。)【提问】香港回归祖国已经整整十一年了,澳门回归也已整整九年,我们看到是香港和澳门的繁荣、稳定。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生回答,略)【总结承转】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澳门继续保持着繁荣、稳定。大家知道2001年是中国喜事连连的一年,香港回归四周年、澳门回归两周年、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当时一位非常著名的人士写了一副对联:今逢盛世倍思亲,遍觅中华少一人。你们知道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略)【总结】是的。虽然喜事连连,但祖国母亲的心里却还在流泪,因为还有台湾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一条海峡阻隔着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下面我们一起看一首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望!/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请一个学生朗诵,运用FLASH做成动画,并配音乐)【提问】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略)【提问】我们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诵有什么样的感受?【总结】于右任先生强烈盼望祖国统一,我们也强烈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因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神圣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谁能用史实给我们说说?(学生回答,略)【提问】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运用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和平统一。)【承转】但是台湾在回归的道路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你们知道有哪些阻力吗?(学生发言,略)【多媒体展示材料】1.2004年10月27日,陈水扁宣布“台湾绝对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否认台湾是主权国家的事实”。2. 2004年11月10日,台湾教育部公布高中历史课程纲要草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难度大的问题,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加深了每个学生对台湾问题的感受。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本课小结 案,把中国史与台湾史分开,说孙中山是外国人。3. 2004年11月18日有消息传出,台湾当局将申请把“中国台北奥委会”更名为“台湾奥委会”,这是在国际上“更改国号”的又一行动。(通过材料分析台湾回归的阻力。)【承转】面对台湾当局的这些不得人心的做法,你想对台湾当局说些什么?【叙述】虽然台湾在回归的道路上遇到了来自台湾当局的阻力,但我们相信台湾回归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实现祖国统一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人民在为此而努力着,如刚刚过世的辜振甫先生,他为推动民族和解所表现出的那颗赤诚之心,将为中国人民永远铭记。【总结】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贡献,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因为只有祖国好,香港、澳门会更好!只有祖国强大,台湾回归才会更顺利!我们期待着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练习: 材料一:2005年4月1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国民党大陆参访团,结束了为期5天的“缅怀之旅”、“经贸之旅”和“搭桥之旅”,返回台湾。江丙坤说:“参访团最大的愿望之一就是为两岸搭起一座走向和平、和谐的便桥。” 材料二:2005年05月05日宋楚瑜率亲民党来大陆,他指出最重要的希望是搭未来之桥,搭海峡两岸炎黄子孙,我们共同的互信之桥,搭未来的了解之桥,更要搭未来合作之桥。也就是我们所期盼的是创造未来,大家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两岸一中”。 材料三:2005年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开始其60年来首次大陆之行。他在北大演讲时提出两岸需要对话与和解,需要相互合作,坚持和平,走向双赢。台湾只有走对路才有出路,不能够让“民粹主义”取代民主的思想,不能够让“制宪”、“正名”、“去中国化”、武断的“台独”时间表来打破两岸人民整个幸福的基础。 (1)国民党和亲民党领袖率团访问大陆充分说明了什么?(2)台湾的出路在哪里?作业设计 课后拓展学习:(任选一题)1、《你知道我在等你吗?—给台湾中学生的一封信》2、《紫荆花开满园春,回归十一年话香港》板书设计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1、条件:2、过程二、“一国两制”构想的运用1、香港问题2、澳门问题三、台湾问题:隔绝——交流教 学 反 思本课时主要想让学生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感受一国两制构想的应用及产生的意义。要注意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知识的引入和应用要切实联系个人生活和社会实际;知识的讲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本课时教学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感悟的过程。作 业 评 批 记 录上交情况 全部上交 批改时间 9月28日讲评时间 9月28日课间典型问题记录 和平统一为什么还要照顾到它们的历史怀实际情况。纠改措施 个别学生以课间指导为主,下节课对学生解题的指导应有所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