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课 时 总第22课时课 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吕建忠 授课时间 10月9日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我国跨入新世纪后的基本现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青少年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等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小康社会、国际竞争力等问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主要引导学生自学为主,对正文与探究材料的互相印证的分析与点拔,让学生体会、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而奋斗的信念。教学重点 新世纪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具体体现及我们的建设目标。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历史使命感,树立后来者居上的信心。教具准备 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等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导入新 课 导入:展示时代封面人物毛泽东,引用国外媒体对中国崛起的报道。然后出示中国人均GDP的排名,提问:中国的现状怎样?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形势下,跨入新世纪的中国现状怎样,又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呢?面对这些机遇与挑战我们又要怎样去应对呢?讲授新课:(一)在分析中国现状时,出示两则材料,1、中国农业人品比重,以说明中国生产力水平低;2、中国文盲率,以说明中国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让学生有一定的直观认识。从而认识到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特征是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二)在分析新世纪的中国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时,教师要强调机遇是:在和平与发展的进步潮流中,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挑战是: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很大的压力,如果不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就 通过提问式引入课题,是我们在教学中常见的情况,学生们也因此更易接受。能较好进行衔接。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讲授新 课 会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三)在分析中国建设目标时,要求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中国是在什么基础上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全面小康的内涵是什么?总的学习方法是,提出要求和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回答,教师及时引导、点评。专题探究:面对重任,肩负使命指导学生观察教材41-42页的图表,认识中国的小康标准。出示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的解释、量化标准投影片。指导学生观察结束后,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问题是:自己居住的地方的生活是否达到了小康水平,你认为还有哪几项没有达到,应该怎么做让它达到?要求:四人一小组,指定人记录、发言。时间3分钟。我国建设小康的目标是在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达、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再让学生观察教材42-43页的国际竞争力之比较,说说中国总体竞争力水平如何?学生回答。你认为应如何来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教师要让学生理清这一联系: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又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因此,在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发展经济和科技,而科技靠人才,人才就在同学们中间。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增强学生的使用权命感。师:我们要努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与我们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什么联系呢?它们会不会互相促进,说说你的理由。(学生阅读教材,自由回答。)师:可见,在新世纪里,中国机遇与挑战同在,那么我们是否能实现后来者居上?我们怎样才能实现后来者居上?(学生可相互交流、讨论,回答)教师在总结理由和措施时注意以几点:1、世界上有很多后来 通过分析图表、观察课文中的阅读材料,再进行小组讨论,以让学生们更进一步理解小康的标准和要求。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者居上的成功事例。2、新世纪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就能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3、在坐的每位同学都能刻苦学习,将来必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你们现在的刻苦学习,就是我们国家将来腾飞的保证。巩固:请一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主要收获。 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课的重点内容。作业设计 作业本:1、基础与巩固的第1题至第9题。 2、阅读与思考的第10题12题。板书设计教 学 反 思本课在专题内容上主要采用表格或文字的呈现方式,基本上是先给了一段材料,让学生观察、分析资料,然后从资料中获取信息,回答相应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直接根据问题的建议,组织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探究。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相结合。另外,安排课时再多一点时间,有点匆忙,学生理解较慢。作 业 评 批 记 录上交情况 全部上交 批改时间 10月12日讲评时间 10月12日课间典型问题记录 阅读与思考的第11题的第2小题:结合材料,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的。纠改措施 个别学生以课间指导为主,下节课对学生解题的指导应有所改进。我国的现状机遇与挑战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的小康水平及追求的小康目标我们该怎么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