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尊严 课 时 总第 课时课 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叶岁花 授课时间 12月 日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公民行使权利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了解法律对特殊群体的保护。过程与方法 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公民不能随心所欲地行使权利,体会法律对特殊群体的保护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和自由;增强保护弱势群体的意识。教学重点 公民在享有权利和自由的同时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和其他个人的合法权利和自由。教学难点 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内容。教具准备 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等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导入新 课新课教学 【叙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说的是人们对权利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然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享有权利和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国家里,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同时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合法权利和自由。这是因为,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人人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和同样的尊严。新课教学【板书】三、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尊严【提问】请大家举例说说人们享有权利和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叙述】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就连我们走路、说话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如果随心所欲地走路那就可能闯祸,如果随心所欲地发表议论那就可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表演】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来表演课本中的“‘言论自由’的辨认”。 运用学生熟悉的格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引入,能激发学生对人们对权利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的更进一步理解与认识。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新课教学 【提问】大家看了这个表演以后,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你是小芳,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提问】在小芳的权利受到小丽侵害后,小芳及其父母采取了什么办法?小丽得到了什么样的处罚?【叙述】小芳的父母将小丽告上了法庭,法庭要求小丽公开向小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小芳的精神损失费。【提问】小丽对法院的判决不理解,她认为言论自由意味着一个人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你能向她解释法庭判决的理由吗?【叙述】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这是一条宪法原则,也是我们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的根本规则。其他法律则规定了如果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侵害到他人的合法利益,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提问】你认为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是否意味着──◇ 随意批评一名政府工作人员;◇ 可以说虚假的或者有损别人名誉的言论;◇ 可以说真实的但有损别人名誉的言论;◇ 在公共场所无端高喊“着火了”;◇ 使用不文明语言;◇ 对老师讲课的内容发表不同意见。【叙述】前面五种行为并不是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因为这些行为有的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利和自由,有的损害了公共利益。最后一种说法是正确的。【承转】从上述案例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言论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至少不能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那么,除此之外,是不是其他权利的行使也要遵循相应的规则呢?按照宪法的规定,公民还享有游行、集会、示威等权利和自由。【提问】为什么公民在游行示威前要向公安机关申请呢?如果不申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叙述】如果不事先申请,完全可能造成交通堵塞、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承转】通过对上述事例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这样一个道理:公民不能随心所欲的行使权利和自由。那么,公民行使权利 通过列举小芳的权利受到小丽侵害后,小芳及父母采取什么办法维护小芳的合法权利分析,以利于学生对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尊严的理解。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新课教学 和自由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依法享有权利和自由。【板书】1. 公民在享有权利和自由的同时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承转】我们的法律既规定了公民要依法享有权利和自由,又规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个问题我们在学习人权内容时就已经涉及到了。然而,宪法和法律对保护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的权益保障作出了特殊的规定,为什么要对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的权益进行特殊的保护呢?这样的规定是否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相违背呢?为了明白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以下内容。【板书】2.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叙述】大家先分别阅读“谁用了我的剪纸”“儿童的发明能申请专利吗?”“王兵的大学梦”,并思考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提问】白秀娥对她的剪纸有没有著作权?为什么?【叙述】白秀娥对她的剪纸享有著作权,因为辛巳蛇年邮票是由她原创的,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她享有该邮票的著作权人身权和财产权。【提问】邮票印制者的错误在哪里?【叙述】邮票印制者认为邮票都是由专家、教授设计的,像白秀娥这样的人不可能成为邮票的设计者。著作权法规定任何人,只要进行创作,有作品,就享有著作权。【提问】“全保护荷花餐巾台布”的设计者李珍只有八岁,你认为她有资格申请专利吗?【叙述】李珍享有专利申请的权利,同著作权法一样,专利法也没有限制任何人进行发明创造。对此,大家课后可以查阅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叙述】通过对上述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些同学喜欢写作、画画、书法,那么你就对你的作品享有著作权;有些同学喜欢唱歌、跳舞等,如果有人邀请你参加营业性演出,那么你也享有相应的权利;有些同学喜欢做劳动技术作品,那么你也享有相应的权利等等。【承转】当我们研讨了许多权利以后,再来看王兵的故事, 通过对“谁用了我的剪纸的讨论与分析,可以得出不管你进行什么样的创作,你均享有相应的权利,如著作权等。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新课教学 当我们为王兵因身体残疾而被挡在大学门外而感到遗憾的同时,请大家为王兵出主意:他该怎样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叙述】王兵可以通过诉讼的办法要求法院判决有关学校招收他,让他深造;也可以要求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责令该校招收;也可以通过自学的办法来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承转】以上三个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妇女、儿童、残疾人,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有专门保护他们权益的法律,如《残疾人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提问】那么,这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否相违背呢?【叙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意味着所有的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法律保护;任何公民都不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都不得强迫其他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作为平等权的重要内容。【板书】3. 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也是法律对公民平等权的维护【提问】为什么儿童是弱势群体 【叙述】因为儿童处在成长期,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做事很少考虑后果等等。【提问】为什么老人是弱势群体 【叙述】因为老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而且许多老人不再参加工作,收入相对较低等。【提问】为什么妇女是弱势群体 【叙述】受习惯势力的影响,妇女在工作、生活、社会地位等方面受到歧视等等。【提问】为什么残疾人是弱势群体 【叙述】因为残疾人由于身体的某些缺陷导致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不便。【归纳】所以法律对这些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和尊重,进一步充实了公民平等权的内容。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板书】4. 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尊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小结】在古代社会,等级和特权是其重要特征。在现代社 通过对弱势群体的分析,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弱势群体的范围,及在生活中应对弱势群体给予保护和尊重,因为这也是公民享有的平等权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会,公民拥有同样的权利和同样的尊严。公民在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时必须以法律为依据,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则是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业设计 1.教与学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三课时2.作业本相关的作业。板书设计 三、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尊严1. 公民在享有权利和自由的同时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2.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3. 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也是法律对公民平等权的维护4. 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尊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教 学 反 思由于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要依法享有自由与平等,牵涉到许多法律知识,因此可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内容包括:收集网上或者有关媒体上发表的言论或者文章,看看它们是否侵犯别人的权利和自由;调查同班或同校学生,他们的著作权、专利权是否受到过侵犯;调查周围的残疾儿童或少年在教育平等权上是否存在问题。作 业 评 批 记 录上交情况 全部交 批改时间 12月 日讲评时间 12月 日课间典型问题记录 学生对于材料分析的观点阐述较为模糊。纠改措施 对这种作业主要体以个体学生进行指导来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